第822章 不得不答应

作者:李秋
其实李秋当初从系统商城中选择种子之时。

  也是误打误撞。

  感觉功能全,优点多的品种,他就选了下来。

  在后世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种植的水稻、小麦,都是经过严格筛选。

  培育出的综合品种。

  具备高产,抗倒伏,防虫害等等一系列优点。

  将这样的种子,突然间拿到公元前六百多年。

  绝对是拥有着降维打击的奇效。

  眼下的蝗灾,相对于后世还差着一千多年的进化史。

  突然间遇到这样的作物,自然是甚为厌恶。

  躲着走的。

  这时候,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幕。

  长孙无忌是连连叹气、惋惜。

  “唉。”

  “要知道李秋他们弄来的这些种子如此了得。”

  “当初我说什么都要力排众议,恨不得将所有农田都种上这样的庄稼才是。”

  “而且就算是没有蝗灾的发生。”

  “你就看这饱满的稻穗,如此繁密的秧苗。”

  “这每亩的产量怕是要翻五翻都不止吧?”

  李世民也是没好气的轻哼一声。

  “以前在每逢幽州十三州粮食充裕的可以救活几十万流民和前线大军供需之时。”

  “朕的心中就颇为的诧异。”

  “就以幽州十三州土地的丰沃程度,无论怎样也无法与关陇、洛阳一带相比。”

  “就算他们再如何兴修水利,开垦农田。”

  “也断然达不到这等效果。”

  “那原本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的幽州等地。”

  “如今不过数年时间过去,竟然就成了我大唐最大的粮仓。”

  “这其中定然是有蹊跷的。”

  “直到如今朕亲眼瞧见了这些作物,才终于是恍然大悟。”

  “要是这种子早几年拿到这边来种植,怕是我大唐早就不会为缺粮而年年忧心。”

  “走吧,咱们再到其他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随后,在众人的陪同下。

  李世民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又随机的走了好几个地域。

  每一处都是同样的场景。

  那些原始种子的农田颗粒无收。

  而民部合作试验的每一个地块,都是庄稼形势一片大好。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看到了一些颇为特别的现象。

  那就是当初没有听从州府和民部劝慰的百姓们。

  一个个看着自己的光秃秃的农田,均是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而那些听从州府劝说,种植了新种子的百姓们。

  直接在自己家田地上搭上了窝棚。

  日夜在旁边守护。

  尤其是在看到了自己的乡邻,家里农田颗粒无收的景象后。

  他们心中既是后怕,又是无比的感激。

  在被长孙无忌、王珪等人上前询问之时。

  他们说的,也都是大概一个意思。

  “李秋王爷送我们的这些种子,受到了上天神佛的庇佑。”

  “连那些蝗虫,都是绕着我们的农田走。”

  “我们今年多亏了都督武大人相劝。”

  “种了州府各位老爷们推选的种子。”“才能有了如此喜人,一辈人都未曾见过,想都不敢想的收成。”

  “如今,我们的农田没有被蝗灾糟践了。”

  “我们就更要将它们守护好,不能糟蹋在坏人的手中。”

  “我们明年,无论如何,还要继续种这样的种子……”

  在荆州、岳州两地视察了两天之后。

  李世民也没有继续走,而是直接返回了长安。

  因为此时他已经能够确信,今年的蝗灾灾情确实是严重。

  可是同时让他感到欣喜的是。

  李秋和幽州拿过来的这些种子。

  真的是好的超出想象。

  只要咬咬牙将今年的灾情挺过去。

  等明年大唐的大多数农田都种上了这些种子后。

  只需要一个好年景。

  这整个大唐的粮食吃几年都吃不完。

  到那时,距离天下大治,可就真的为期不远了。

  在临走前,李世民也特意嘱咐。

  让武士彟等人严加保护这三州境内的农田。

  不要让心思不正之人,再人为损坏了。

  一旦发现此等行径,他武士彟完全有权力先斩后奏。

  对于这等可恶之人,绝不姑息。

  ……

  在另一边,李秋与渊盖苏文的谈判,也在偷偷的秘密举行。

  如今的李秋,将渊盖苏文的命门拿捏的死死的。

  以至于在谈判过程中,他也是毫不松口。

  要么你就答应我要的这大块肥肉。

  要么咱们就打一打,比划比划。

  只要战事拖个一年半载的,怕是整个高句丽都要内乱起来。

  渊盖苏文再想要控制住这个国家,可就难了。

  当然,站在李秋和幽州军的立场上。

  也是不希望打持久战,以造成不必要的兵力折损。

  这也是他这一次来高句丽时,太上皇对他的嘱咐。

  这幽州军,可是李秋背后最大的倚仗和底牌。

  千万不要因为这种不必要的战事,而死伤太多。

  最终,这渊盖苏文还是咬紧牙关,下了莫大的决心。

  同意下了李秋的无理要求。

  辽东城和安市城两座城池,划归大唐所有。

  之前荣留王请大唐兵马来援,许诺下的丰厚金银珠宝,以及给高季辅和李秋的金子。

  这些也仍是要给。

  最后一条,就是渊盖苏文用当年滞留在高句丽的那些隋人。

  来交换辽东城和安市城里面的所有俘虏和高句丽百姓。

  这笔谈判的达成,纵使李秋自己都觉得是狠狠的赚到了一笔。

  首先是白得了数目颇为巨大的金银珠宝。

  同时那些隋人,也是终于能够重返阔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

  尤其是对于一些上了年岁之人。

  能够落叶归根,也算是全了他们的心愿。

  这也是李秋、高季辅,尤其是李世民在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对于大唐来说,这最大的功劳就是占下了辽东和安市城两座新的城池。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说网

看小说网是您最喜欢的免费小说阅读网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说免费阅读,所有小说无广告干扰,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说网站。

网站导航

热门分类

© 2023 看小说网 版权所有

首页 分类 排行 书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