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流民拦道

作者:佐蓝
天佑皇帝和李静,朝着城下百姓仔细看去。

  片刻之后,天佑皇帝转过头来看向唐寅,声音低沉。

  “小子,你说的不错,他们确实是被裹挟而来的!”

  两百万百姓被裹挟而来,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自从水位退去之后,天佑皇帝便一直防备着崔杨两家的反扑。

  然而,之后却是风平浪静。

  水灾带来的影响似乎不大,城里的百姓,自发的清理淤泥,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唯一苦逼的就是王伯安了。

  府衙的官吏被清空,他又要维持秩序,还要处理公务,重担很大。

  直到马苏带来百余名书院学生,帮忙治理,王伯安这才松了口气。

  百余名学生,虽然没有当官的经验,但是读书识字,还有功名在身,倒也做的有模有样。

  只不过,金陵城人口众多,多少还是出现了一些骚乱。

  然而,李静带着玄甲军开进金陵城。

  那些想要趁火打劫的人,顿时熄灭了心思。

  与此同时,天佑皇帝令郑老太监,突袭寒山寺。

  结果在寒山寺,抓到金陵商会成员的家小,足足数千人。

  这些吊毛,也是牛逼。

  他们提前收到了消息,撤出金陵城,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搬了过去。

  金银珠宝首饰字画,堆了一地。

  好家伙,郑老太监这一手,立马给内库,充实了数百万两银子。

  这其中,就包括王道林的王家。

  不过,有鉴于王道林的大义灭亲,之后筹建江南织造局,也还需要他。

  王家的人并没有被押入大牢,郑老太监还贴心的将十分之一的家产还给了他。

  这件事,乃是秘密进行,天佑皇帝也没有进行宣传。

  金陵城内,有玄甲军坐镇,城外有十万水军,在王伯安和马苏的努力下,官方机构也运转正常。

  朝廷方面,在楚首辅和庄墨寒的压制下,也没有出什么乱子。

  局势已经被天佑皇帝掌控,一切都在有序中恢复。

  这样的情形,持续几日时间之后,终于出现了反常。

  数日之前,就陆续涌来大批的流民,这些人蜂拥着跑来,一看就是举家搬迁。

  最先发现这个异常的是王伯安。

  按照惯例,每个州府,都会存储余粮,以备灾情。

  水灾过后,金陵府衙,开仓赈灾。

  初时,还算正常,城外不时,有流民涌来府城求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流民的,却是越来越多,而且大多都是外地的州府。

  这场水灾,金陵府首当其冲,按理说,其他州府比金陵受灾程度要小,更容易找到粮食才对。

  为什么全都跑来金陵?

  王伯安察觉到异常,连忙上报给坐镇城内的李静。

  李静不敢怠慢,上奏天佑皇帝。

  天佑皇帝这才匆匆进城视察,一看之下,也是大吃一惊。

  反常的现象,往往意味着大事发生。

  这才紧急召见唐寅。

  天佑皇帝朝着郑老太监招了招手。

  “唐爱卿,你看看这些消息!”

  郑老太监从袖子里取出一叠密信。

  这些密信,是暗卫和内卫内部使用的。

  唐寅接过之后,便一份份的看了起来。

  越看,唐寅脸色越难看。

  这些密信,是江南各州府发来的。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其一,江河下游,数个州府,除金陵之外,府衙粮库储粮皆不翼而飞。

  其二,市面上大部分的米粮店铺,都关了门,里面人去楼空,官府的人想打击囤积居奇都找不到人。

  其三,由于以上两点,造成缺粮现极为严重,粮食有价无市,即便翻了五十倍的价格,依旧难以买到粮食。

  其四,有人鼓动百姓,到金陵求活,只有金陵才有粮食。

  以上四点,循序渐进,一看就是有人预谋推动。

  而且,这是阳谋,就算你知道,你也没办法破解。

  唐寅看完密信,脸色难看起来。

  “陛下,那些消失的粮食,可有线索?”

  天佑皇帝脸色恼怒的摇了摇头。

  “朕已经让暗卫,将个州府的官员,都给下狱审了,”

  “那些饭桶,连储粮什么时候没的,都不知道。”

  郑老太监补充道。

  “唯一相同的一点,便是粮仓使,都消失不见了!”

  唐寅顿时露出了然的表情。

  官场上的腐败,有时候,不一定是上面。

  下面的人贪腐,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各州府管储粮的粮仓使,乃是不入流的九品官,但是却掌握着一府百姓的救命粮。

  只能说,各个时代的制度,都有漏洞。

  唐寅闻言,顿时低头陈墨不语起来。

  天佑皇帝见状,朝着他说道。

  “水灾之时,你便说过,崔杨两家,不会坐以待毙,”

  “如今看来,这便是他们的后手了,”

  “唐爱卿,你以为如何?”

  唐寅闻言,顿时撇了撇嘴,心里暗自腹诽不已。

  当初老子劝你回京,坐镇中枢,统筹全局,你不听,现在倒是想起老子来了?

  李静见状,拄着拐杖走了过来,一巴掌打在他的背上。

  “小子,陛下问你话呢!”

  唐寅不由无语的抬起头来。

  “陛下,如今情形,对面的布局已经完成,”

  “臣还是那句话,请陛下尽快回京,坐镇中枢,从全国调度粮食,只要撑过这段时日,此事自然迎刃而解可解!”

  天佑皇帝听到这话,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若是回京,就意味着这一场,他落入了下风。

  一个皇帝被人狼狈的赶回京城,让他情何以堪。

  不过,天佑皇帝虽然顾忌皇家脸面,但是他知道唐寅说的是对的。

  想了想,天佑皇帝微微一笑。

  “行,朕便听你的,即刻回京。”

  天佑皇帝话音落下,明显的感觉到李静和郑老太监,同时松了一口气。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这句话,适用于眼下的局势。

  天佑皇帝回京,坐镇大后方,就意味着有整个大明作后盾,无论崔杨两家有什么阳谋,一样没用。

  前方的搏杀,即便再赤裸血腥,也不会影响结果。

  天佑皇帝能够在事不可为的时候,急流勇退,也足以说明他的格局。

  毕竟天佑皇帝可是为了一场谋划,能够隐忍十七年的老家伙。

  。

看小说网

看小说网是您最喜欢的免费小说阅读网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说免费阅读,所有小说无广告干扰,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说网站。

网站导航

热门分类

© 2023 看小说网 版权所有

首页 分类 排行 书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