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阳关林场
十二月十七日,张扬抽出时间,和伐木队的48名战士聚餐。
吃过饭,大家坐在一起畅言,群策群力,怎么高效的伐木,提供更多更好的木材,和满足铁厂的木炭需求。
战士们深知旅长的作风,大胆踊跃发言,把心中所想都说了出来。
伐木队员是从现役里抽调的,大家以前是农家子弟,没有相关经验,对伐木的危险性认知不够。
高山伐木的难度,远比想象的高,一株胸径超过1米的大树,树高超过20米,甚至达到40多米。
大树倒下时的气势非凡,会压倒一片树林,掀起的风浪,能把人吹倒。
伐木时,山间风向变化极快,没有足够的经验,根本无法掌握树倒的方向,伐木工极易被树枝带倒。
后世山区伐木,依旧是高风险工种,时不时传出伐木工人伤亡的消息。
大家对树种的认知还不够。
缅北山区的树木,种类繁杂,覆盖硬木、软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等多种林带。
莱别山深处有柚木、梨木等珍贵木材,除了少数珍贵的木种,其他木种的价值,大家不甚明了。
炼焦的木材,和家具类、建筑类木材,用途不一样,开采方式、运输储备计划区别也大。
伐木队进山时,只有2台卡车作为牵引车、运输车,吊车、装载车等特种车辆根本没有。
不止车辆稀缺,伐木油锯等工具也缺,很多时候,伐木要用人力锯木,效率很低。
探山确定林区后,交通成为首个难以克服的大难题。
由于交通不便,在伐木之前必须先修路。
修好的土路,通行能力差,车压了几次就不堪使用,山区雨水多,一场山雨就将路给冲垮。
伐木队的大半精力,用在和大自然搏斗中,根本无法高效伐木。
倾听战士们的心里话,张扬总结了以上几个集中反馈的大问题。
这些天,张扬思考了不少,结合后世的经验,他有了些解决办法。
首先要从组织建设上着手。
进入新的领域,首先要解决的是组织建设。有组织的队伍,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
他决定设立直属旅部的林业局,统管林木开发问题。
伐木队不再是没人要的小透明,以后有林业局这个老大罩着。
林业局设立木材初加工厂,家具厂,和林场。
伐木队划入林场,作为林业开发的基础单元,配合加工厂、家具厂、炼焦厂,形成一个产业链。
有一个产业链的友军助阵,伐木队不是孤军作战,而是根据上游的需求,有计划伐木,不是现在无目的地砍伐。
旅部抽调12辆太脱拉T148进山,配属给林场,建立木材运输汽车团。
T148山地越野能力极强,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山区运输。大兴安岭林场进口一批T148后,爱得不得了,一直用到新世纪。
除了一个卡车团,旅部另外配属2台改装的挖掘机,改造后的挖机,可以用于撸树、抓木等作业。
旅部会根据伐木队的反馈,进一步配属伐木专用机械。
诸多的新政策和机构,张扬怕战士们不理解,非常细致的做了讲解,让每个人都能明白。
战士的想法很单纯,旅长关心,给了新机械,那就不能辜负组织信任,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来。
战士们立誓要立刻进山,恢复伐木工作。
张扬笑着安慰他们,不急着进山,要先学会怎么操作新工具,把本事练好了,再进山不迟。
南坎附近的丘陵,有不少的次生林,足够支撑炼焦厂的生产,也方便让伐木工练技能。
开会后,张扬没有放手不管,而是带上国内来的植物专家,和几位伐木队长进山。
“沈教授,今天拜托你了,教我们怎么认识树种,选择可以大开发的森林资源。”
坐在颠簸的车上,张扬和煦地请教沈开春教授。
沈教授是春城农院的专家,主要研究亚热带、热带植物,长期深入横断山脉考察,具有渊博的植物学知识。
“缅北真是植物宝库,刚进山就能见到原始状态的山林。”痴迷地望着丛林,沈开春不禁感叹。
一直说滇省是植物王国,实际上缅北开发更晚,原生植物更丰富,更具科研价值。
山路不好走,大家索性下车,走路赶往山腰营地。
路上,沈开春兴致勃勃的介绍所见的物种。
一处山坳里,沈教授仰望一株百年古木,感叹道:“百年柚木,真是罕见啊。”
山坳里连绵着一片柚木林,它是缅甸国木,伐木队当然认识,开路时特意避开,没有毁坏任何一株。
目前根据地还没开发柚木的计划,也就先保护下来,留待后用。
走上高山,回望山脚的卡车,凭借拇指测距法,张扬估算两地相对高度达到200米左右。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