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任何怨言

作者:伟栋
说实话,我想去吗?从心底讲是渴望的,但理智告诉我现在的局面并不适合,这让我有些不知所措,甚至觉得突兀。

  我不知应以何种心情去面对林晓。

  深深地吸了口气,我告诉她:“小婵,我最近的确有事情抽不开身,今晚没法去聚餐,真的很抱歉。

  如果有机会的话,请代我向林晓表示歉意吧。”

  她接着劝我:“林远,别太计较这些,大家都只是朋友,聚在一起吃饭也不是难事,何必要给自己添堵呢!”

  我实在提不起力气跟她解释,只能说:“我说的是真心话,我对林晓并没有任何怨言,但是现在我确实不能成行。

  改天再聊吧,我还真有点急事。”

  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靠在床铺上,我内心泛起一阵失落,不知道是因为陈家的事情还是林晓的缘故,不过都已经不再重要。

  经历过这段时间后,我明白自己改变了,清楚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这趟几十个小时的旅途十分难熬。

  到了成都站下车时,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要散架了,全身酸痛无力。

  用手触碰额头,似乎有些发烫,我心里暗暗担心,难道要生病了吗?

  就近找了家信誉不错的连锁酒店住了进去,并且在路上从附近药店买了体温计和一些应急药品。

  进了房间,那种不舒服感愈发强烈。

  扔下行李喝了点热水就钻进了被子,拿起体温计量了一下,竟已达到了38.5℃,果然发烧了,真是懊悔这次出门的时机选得太糟。

  一个人在外面生病不仅身体受折磨,心里更是一片孤寂。

  虽然从前也有几次受伤住院的经历,身边总有亲人朋友陪伴着,而此次全凭自己独自承受。

  半梦半醒中感觉冷得直打寒战,汗水浸透全身,不停地做着各种奇怪的梦。

  回忆起祁连山的红眼睛巨蛇、海岛古墓的幽暗之眼、单桓古城地下王陵的生命之泉以及卓氏祖先墓地下的神秘门廊,这些影像不停地在我的脑海中闪过。

  最后,我梦到了再次遇见藏于祁连山深处的九龙天棺。

  那巨大的石棺仿佛悬在半空,盖子仍裂开了一丝缝隙。

  我顺着狭隘的路径一步步前行,想要探明其中究竟。

  然而当我即将靠近时,一只手忽然从棺内伸出,我吓了一跳,赶忙后退,却发现自己的身后已是悬崖边缘。

  望着眼前打开的石棺,又出现了人影,慢慢地爬了出来。

  我发现这个人影如此熟悉,定睛一看,竟赫然是我自己!

  被惊吓中的我在床上猛然惊醒,定了定神,发现窗外已经大亮。

  坐起来感觉好多了,摸了摸额头已无热感,头发却被昨晚的虚汗湿透了。

  身上黏答答地非常难受。

  赶紧冲进洗手间洗了个热水澡,因刚刚睡醒加之前一天的病弱让我不停晕眩。

  我咬紧牙把沐浴液冲洗掉,回到床上倒头就睡,天花板似乎在头顶不停地打转,不得不闭上双眼。

  缓了好一会儿,我勉强睁开眼自言自语道:真是在此经历了一场苦难。

  这是前几次倒斗招来报应吗?

  我翻身从包里翻出了剩下半包干饼干,三两口塞进嘴里补充能量。

  胃里的“咕噜”

  声仍在回响。

  身体经过了一晚的斗争此时急需补充能量,于是走出酒店找到了一间看上去干净的小吃摊点了碗担担面。

  担担面是成都特色美食,据闻因过去小贩挑担沿街售卖因此名。

  端上来的油润光亮面条让人垂涎欲滴。

  面条虽窄却富有嚼劲,佐料金黄鲜艳配上蒜末豆芽和四川特色的辣椒令人食欲大增。

  看着碗里

  ###古玩市场的新变迁与一幅特别的油画

  曾经的“街市收荒人”

  主要从事于走街串巷,收购废旧物品,或是以物换物,或直接购买。

  当时人们对于古玩的价值认识尚不充分,这些收荒人经常能够意外淘到宝。

  随着市场逐渐规范并繁荣,一些专门的古玩集市也陆续形成,例如送仙桥古玩市场就是最大的市场之一。

  昔日的收荒人也摇身一变,成为专业的古董商。

  我走在熙熙攘攘的送仙桥市场里,这个坐落于文化风景区内的一角不仅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还成了游客的热点打卡地。

  这里的店铺和摊位一家挨着一家,门面、露天摊位应有尽有。

  然而在市场里转了一圈后我发现人群实在太多了,想要打探信息几乎是MissionImpossible(无法完成的任务)。

  因为这对我来说是初次**行动,心里没底,决定先缓一缓再行动,边散步边看看也不错。

  二楼则是书画与玉石的世界,这里的氛围明显更专业安静一些,因此我决定上楼一探究竟。

  楼上画室内摆放着多种绘画作品,包括中国水墨、工笔画及西方油画等各种形式的艺术佳作。

  不经意间,我在油画展示区停下脚步。

  画面描绘的是沙丘中古城遗址的夕照场景:落日西沉,光芒映射下连绵起伏的沙地和残破建筑显得无比神秘而迷人。

  特别是画**现的黑色石塔,让我心头一震——那正是之前在险境中遇见过的情景!这幅画中的情景完美还原了单桓古城卫城遗迹的样子,而这遗址深藏于古尔班通沙漠的核心区域,非常人所能至,不禁引发我对此画家身份的好奇心与警觉性。

  带着满心疑问走进画室时遇到的那位戴着框架眼镜、专注创作山水水墨图的中年男子。

  得知我对面的油画有兴趣后他主动提出帮我联系货主。

  大约等了十多分钟后一位高个儿的年轻人进屋来介绍作品。

  此人自称叫做“阿细”

  。

  寒暄几句后我意识到阿细口音并非四川地区所有,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本地人士。

  为了防止暴露自己身份,在对话里使用虚构名字成阳进行交涉。

  通过与他的交谈了解到此画出自旅美华裔著名画家约翰冯之手。

  但听其言辞感觉更像是信口开河,意欲抬价卖高价而非实话告知事实**。

  最终断定这位画商跟所担忧的目标人物并无任何关联可能。

  阿细解【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改编版

  我笑了笑,决定逗他一回。

  于是我信口开河地说:“从这幅画中阳光照在沙子的角度来看,这里绝对不是非洲的东北部。

  从天象和地形上看,应该是某个地方的东北部吧。”

  事实上,这些都是我编造的。

  画面并不能告诉我这些细节,我只是知道了答案,过程自然可以随意发挥。

  陈先生愣了一下,随后点了点头,“高见!高见!今天遇到专家了!”

  他走到画前,把画的背面掀开了一角,露出一个被抹去的痕迹。

  陈先生指了指说:“这幅画原本是哪里,我看不出来,但这里原本写着三个字。”

  “是什么字?”

  我立刻追问道。

  “古尔班这三个字。”

  陈先生回答道。

  “一般来说,油画如果是进口的,卖价会更高一些,而国内的作品就要差些。

  所以我把这三个字抹去了。”

  我把画摘下来放在桌上仔细查看,没注意陈先生慢慢凑近,然后他俯身在我耳边轻轻问道:“张先生是圈里的行家吧?”

  我抬头看了看他,带着疑惑问:“什么圈里圈外的,你什么意思?”

  陈先生暧昧一笑:“我在这行混了很多年,在送仙桥也有小十年了,以前在琉璃厂干过六七年,别的本事没有,就是眼光还算不错。

  你刚才的举动、眼神以及话语,十有**你是搞古玩的。”

  我心里一惊,虽然表现得很平静,但这句暗语还是让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暴露了行藏。

  所谓古玩行业有个隐秘的说法叫土行(hang),因为这一行的人也称为地皮客,所以我们私下称之为“土行”

  。

  不过既然被人看出来了,再遮掩也无意义,但我也未明确答复他的话,只是轻松地说:“你以前还在琉璃厂干过啊?”

  “是啊!”

  陈先生点点头,“我入行就在琉璃厂。

  后来遇到点事,到了四川继续老本行。

  不过,送仙桥这边行情也不错,赚的钱还蛮多的。”

  我点头,目光回到眼前的画上。

  陈先生为我续了一杯茶递过来:“没想到张先生年纪轻轻就是搞古玩的行家,确实是英雄出少年。”

  我对这种奉承感到好笑,毕竟干这一行和英雄扯不上边。

  沉默一会儿后,他突然开口问我:“张先生看起来像是北来的吧,不知出自哪一派系?”

  这句话瞬间让我警惕。

  这是我二叔告诉我的一种行业术语——家门派向,指的是你在古文物交易中隶属于哪个派系,早年间主要用于倒斗行业,如今古玩市场有时还会用到。

  我明白他在试探我的背景。

  建立互信或能帮我找到谭家的信息。

  陈先生在这行经验丰富,他的关系网正是我需要利用的。

  我故作镇定地啜饮一口茶,淡淡答道,“出自山西支脉。”

  陈先生面色骤变,“莫非是山西聂家的?”

  我没有作声,仅仅点了点头。

  。

看小说网

看小说网是您最喜欢的免费小说阅读网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说免费阅读,所有小说无广告干扰,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说网站。

网站导航

热门分类

© 2023 看小说网 版权所有

首页 分类 排行 书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