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普而遍之,研精致思

作者:鹤招
事实也正如朱翊钧所想。

  顾宪成一场讲学所引发的争论,并没有因为各回各家而停歇。

  反而是因为各自手中操持着报纸喉舌而愈演愈烈。

  今日一早,顾宪成便对昨日的讲学内容做好了复盘与归纳,刊载于《东林学报》,四处散播——产出之快速,显然是一夜没睡。

  内容上照例还是先论述了一番他的主张,也就是——本体唯性善,功夫唯小心。

  出于循序渐进的考量,篇幅主要还是集中于前者性善论,以及本体到功夫的过度论证上。

  与别派的异见,也集中于本体论上。

  有异见,自然要在文中将其拉出来好生批评一番的,无善无恶论、性恶论一个都没跑掉,而篇幅最多的,便数李贽的循世论了。

  甚至为此还特开一版,穿插了一则小故事。

  且说是顾宪成昨日讲学,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在场之人无不颔首认同。

  而良知循世论的创始人李贽,忧惧于顾宪成的学说威胁,茶饭不思,便潜入偷听。

  不听则已,一听便知道自己被指出了理论缺陷,戳穿了要害。

  于是,李贽便恼羞成怒,登台大放厥词,说什么圣人已死,以我为尊的胡言乱语。

  又偏偏却对他所指出的学术缺陷“混”之一字避而不谈,宛如泼妇骂街,委实难看。

  顾宪成将李贽的一番言行,形容为“动辄用什么天下、万民做幌子的伪君子的真面目”,并且奉劝大家遇到这种说得比唱得好听的学说远一点。

  实际上,顾宪成的报纸刚刚兴起,做工比不上通政司的公器,还缺乏、时事版面所带来的趣味性,销量十分一般。

  哪怕刊登报纸,也鲜有人看。

  但毕竟师出名门嘛,顾宪成也不指望靠这个赚钱,直接大手一挥,搞了个“一文促销”的噱头。

  没有一无是处的商品,只有一无是处的价格,顾宪成几乎白给地做法,一早上就卖了三千份出去,额,也就是销售额总计三两银子。

  毛边纸的市价是十张打包卖五十六文,顾宪成这做法肯定是不赚钱的。

  可甭管赚不赚钱,这讨论度瞬间就拉了上来。

  进京赶考的举人以其作为消遣。

  国子监的监生将之当作趣事。

  官宦世家借此揣摩士林风向。

  甚至佛道两家,也默默投来好奇的目光。

  尤其顾宪成的学说,根底深厚,概因其师出名门,其本体论之完备,几乎是集历代之大成。

  上援引孔孟,中吸纳朱王,下则有更迭气象。

  凡见者,无不交口称赞,谓之假以时日,必成大儒。

  一时间给顾宪成打出了好大的声望,无不知京城有了这么一位面如冠玉、师出名门的有学士子。

  而相应的,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李贽,则自然而然成为了众人视线的焦点。

  顾宪成都出招了,这一位泰州学派出身、离经叛道的“名人”,又当如何应付呢?

  人都是先入为主的。

  诚如顾宪成所说,李贽无论是不屑一顾也好,还是没想好措辞也罢,总之他并没有回答顾宪成所指出的理论缺陷,也就是“混”之一字。

  你说道德循世,良知随时而移,那道德良知的准绳岂不是混沌不明?

  准绳都混沌了,又如何致良知呢?

  那么李贽会如何回应顾宪成的质疑呢?是强词夺理?还是别出心裁?亦或者视若无睹?

  看客们纷纷对李贽的反应,抱有极高的期待。

  好在,看客们并没有等上太久。

  顾宪成见报的翌日,新报便千呼万唤始出来。

  “新报!最新一期新报!”

  “泰州学派对战南中王门!”

  “震惊!良知循世论再突破!先看先有!”

  李贽的一篇文章,不出意料地刊登在了这一期的报纸上。

  报纸一出,便被抢购一空。

  在京的士人、儒生、佛道,无不迫不及待观而阅之。

  题目曰《良知循世而有普遍者》,新报上难得刊登了文言,为此还特意用版面做了白话翻译,显然是为了兼顾受众。

  文章并未直接开宗明义,反而下面还创造性地跟了一个小标题,甚至像是强行插入的——人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好事者咂摸半晌略微品出些感觉,才继续往下看去。

  “愚窃见桑林野合,古之正礼,今之失节;子烝其母,蛮之习俗,汉之乱伦;我之不欲,施与彼身,不可也。”

  “何也?”

  “时代、万民良知道德之殊异也。”

  “此天理之异乎?此性体之异乎?此本体之异也!”

  “上文有述,不再赘言再三。”

  “或曰,天理混沌,时代混溟、宇宙混淆、你我混同,岂有良知出?”

  “愚窃谓,孝悌父母,古今共遵;杀人偿命,蛮汉共守;温良恭俭,你我共心。”

  “何也?”

  “时代、万民良知道德趋同,亦为本体之所同也,所谓抽象而出之共同本体。”

  “愚尝谓,道德良知,乃万民共同利益之追求,我所不欲,推及他人者哉,他所不欲,推于我心者哉。”

  “推己及人,万民之性也;诸世共通,文明之理也;普遍存在,天地之道也。”

  “是故,良知道德循世,非混而无准,实乃普遍于世,抽象于一也。”

  “本体于功夫之桥架,此之所谓……”

  “普世道德也!”

  ……

  论战争辩,自然不止于台面上的激烈碰撞,水面下的暗流涌动,也不可或缺。

  徐阶府上,便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少师徐老一把年纪了,今日脸上竟是难得一见露出恭谨的神色,不卑不亢地搀扶着一名老者落座。

  老者满脸褶皱,全身散发着天人五衰之气。

  “师叔不在家好生将养,没由来地入京折腾,又是何苦来哉。”徐阶看着老者,暗呼棘手。

  老者简单一个落座的动作,已然是气喘吁吁。

  徐阶刚要放开老人,突然发现自己胳膊被一只干枯的手掌扣住。

  他回过头,只见老者躺倒在椅子上半眯着眼睛,嘴唇微翕道:“天一回暖,我大抵就要死了。”

  “你向来喜欢归寂,我死前在你身旁试着归寂归寂,看能不能赶着这阵功夫成个圣。”

  徐阶没将这玩笑话当真,顺势坐到老者身边:“师叔即便是想替顾宪成张目,又何必来寻我?我如今何其落魄?”

  老者靠着椅子上的头一歪,吓了徐阶一大跳,还好口中话语陆续传来:“他至多算欧阳德的徒孙,跟我亲疏有别,岂能用张目二字?不过是看护看护新秀罢了。”

  徐阶沉默不语。

  眼前这位老者,名讳钱洪德,乃是王阳明的正经学生——死后负责整理王阳明书稿的那种学生。

  而徐阶的老师聂豹,充其量算个心学外门弟子。

  眼下差不多算是圣人外门徒孙遇到圣人亲传弟子,每一声师叔,都是在抬举自家过世的老师。

  这也是徐阶恭恭敬敬的缘故,他可以不在乎,但他那位以阳明学生自居的老师,肯定在乎。

  而钱德洪话里的意思也很明显,这是修证派的共识,不单单他自己的意思。

  见徐阶不说话,钱德洪摆了摆手,继续说道:“我已经去寻过高仪、吕调阳、王宗沐等人了,不必怕我给你惹麻烦。”

  “况且,当年你贵为首辅,开办灵济宫大会时,请欧阳德都不肯请我,我嫉恨不敢言,正是你眼下落魄了,我才敢不告登门啊。”

  高仪、吕调阳、王宗沐,这三人都是心学门徒,譬如吕调阳便是师从程文德,而高仪,更是钱德洪的学生。

  他钱某人作为三师七证的天下教授师之一,如今还是有些体面的。

  徐阶闻言,叹了一口气:“师叔且直说罢。”

  钱德洪点了点头,枯燥的手指敲了敲桌案,开口道:“今日报纸的论战看了么?”

  徐阶脸上终于有了表情,他忍不住冷笑一声:“你那徒孙胆子够大,本事却稀松,我看八成不是李贽的对手。”

  徐阶能有好脸色才怪了,毕竟前日顾宪成还当众侮辱了自己一番,把他一个归寂派,立着靶子来打。

  。

看小说网

看小说网是您最喜欢的免费小说阅读网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说免费阅读,所有小说无广告干扰,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说网站。

网站导航

热门分类

© 2023 看小说网 版权所有

首页 分类 排行 书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