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作者:再见是蓝
在元朝定都帝都之后,海河流域人口增加,粮食供应压力加大。

  再加上北方缺水干旱严重,哪怕是在海河流域,兴修水利,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如此一来,北方就更加缺粮,最后,只能选择漕运,从南方运送粮食到北方。

  这就是永乐年间改道大汶河向南,由南旺接济运河的原因之一。

  故而,从根本上来说,明代南粮北运的实质,仍然是南水北调。

  因为要是北方如果不缺水,就能种植出足够的粮食,也就用不着让南方送粮食了。

  想到这里,朱棣开口问朱高炽道:“老大,现在南方每年要漕运多少粮食?”

  “400万石左右。”朱高炽略一思索,开口回道。

  听到这个数字,朱棣心中轻叹一声。

  每年漕运400万石粮食,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其中要耗费的人力财力不在少数。

  “要是大明也能南水北调,岂不就能解决这个难题了?”

  朱棣心中突然产生了这个想法。

  如果大明真能完成,南水北调这么一件大事,彻底解决北方缺水缺粮的问题,那毫无疑问是大功绩一件。

  能造福百姓,还能在史书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于是,朱棣更加专注地看向高空巨幕。

  他迫切想知道,后世华夏是怎么完成南水北调,以及大明是否有能力效仿

  【地表水资源不够,就会用大量地下水来凑。】

  【从70年代起,华北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机井灌溉,这导致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华夏科学院2014年,对华北平原进行检测的时候,发现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漏斗区。】

  【沉降面积达到了7万平方公里。】

  【要知道,深层地下水是经过万年形成的,一旦被开采,就无法被恢复。】

  【最终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引发种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举个例子,试想一下,帝都的地面,每年以11厘米的速度下降,最后必定会引发许多严重问题。】

  伴随着旁白字幕,高空视频展示了地面沉降,会引发的众多危害。

  历朝历代的古人们看完之后,心中震惊无比,纷纷感慨危害确实太大了。

  【综上,要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就只能是把华夏南部,占据80%的水资源调,一部分给北部。】

  【1952年,伟人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这也是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首次提出。】

  【50年后的2002年,经过多年的规划和研究,这个巨型工程终于正式启动,被称为“南水北调”工程。】

  【下面,我们就看一看这个巨型工程,具体是如何进行的。】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众多古人,尤其是那些古代水利专家,瞬间集中了自己的注意力,愈发专注地看向了高空巨幕。

  把“南方的水调到北方去”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真要实际做起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甚至可以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所以,他们很好奇,后世华夏的南水北调工程,究竟是如何进行的

  能不能取得成功

  【“南北北调工程”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建起华夏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总体格局。】

  【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

  【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

  【从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从长江下游干流提水,沿京杭大运河,逐级翻水北送。】

  【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分水两路。】

  【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从长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库,输水主干线长约1156千米。】

  【另一路向东经新辟的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胶东地区供水。】

  伴随着字幕旁白解说,一张巨大且清晰的华夏地图,出现在高空巨幕中。

  在地图上,有一条颜色鲜红的线,这条线正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线路走向。

  并且在红线上,还清晰标注出了,东线工程的关键节点。

  紧接着,在地图上,又出现了另外一条线,说明了东线工程的海拔走势,从低点到高点,再到低点。

  看着地图上的这两条线,历朝历代众多古人,很直观地明白了,东线工程的起点、终点以及难点。

  “真是一个了不得的构想!”

  “不仅跨越这么远的距离,还要把位于低点的水,引到高点去,难度太大了!”

  “后世华夏连这样的工程都能完成,简直是太厉害了!”

  春秋战国位面,郑国惊叹出声。

  作为主持修建了郑国渠的古代水利专家,他心中清楚要成功完成这一工程的难度。

  【东线一路上有51座泵站,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泵站群。】

  高看巨幕中的华夏地图中,清晰标注了这些泵站的位置分布。

  紧接着,画面一转,插入播放了一段泵站工作的介绍视频。

  大明洪武位面。

  朱元璋看到巨幕中的视频影像,心中轻叹一声。

  他心中原本也有着学习华夏,搞南水北调工程的想法,但此刻没有了。

  因为以大明如今的能力,是不可能造成后世华夏这个“泵站”的。

  光这一点,就卡死了大明效仿华夏进行南水北调的可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横跨湖北和河南两省的丹江口水库调水(水源主要来自汉江)。】

  【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坪口,沿华北平原中西部边缘开挖渠道,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帝都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

  伴随着旁白字幕,高空巨幕中,再度出现那张巨大清晰的华夏地图。

  然后,依然是一条醒目的红线,将中线工程的线路走向,清楚无比地演示出来。

  历朝历代众多古人看完之后,直接惊呼出声:“从长江支流调水到帝都,竟然能跨越这么远的距离,实在太强了!”

  “天啦,还要穿过黄河,太不可思议了!”

  如此宏伟的工程,完全超出了这些古人的想象之外。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说网

看小说网是您最喜欢的免费小说阅读网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说免费阅读,所有小说无广告干扰,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说网站。

网站导航

热门分类

© 2023 看小说网 版权所有

首页 分类 排行 书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