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活命 作者:古月笔芯 古月笔芯:、、、、、、、、 当初娶亲的时候,宋氏一家只剩下老母亲和五岁的宋元,家里人一直都不希望宋捕头娶回宋氏,认为这女人家门不幸,娶回家不仅不能帮助他在衙门的事业,还不能振新家宅。 想想这快半辈子的事,宋氏和父母的争吵,十几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还要帮衬宋氏娘家,已经不是第一次让他在帮着宋元身后擦屁股了。 原本他有机会往上更走一步的,至少成为九品的官员。 宋捕头走出了宋宅,回头望过去,曾经他和父母还有兄弟姐妹住在一起的痕迹完全消失。 若是他现在去宋家村和父母兄弟缓和关系,会成功吗? 脸上带过一阵苦笑,宋捕头大步的离开。 永安县牙行,除了阿奶在乡下带着柔柔和丑丑,剩下的人都来了,秦家在搬进宅子之前,要买下人,收拾房间,搬运东西,三日后的暖房酒,看顾铺子,驾驭骡车,等等,都需要人手。 成为朝廷的正七品男爵,一年的俸禄五百两银子,十亩良田可以不用交粮税,能够拥有十位私兵,以及一些特权。 十名私兵,秦松暂时没有考虑,但下人是迫在眉睫的事。 “爵爷,您来了,这可是令我这小小的牙行蓬荜生辉,不管爵爷想要买什么样的下人,我这里啊都有。”牙行的老板娘亲自走出来恭迎,自从永安县多了一位正七品农安男爵后,只要看见骡车上有农安男爵的身份令牌,大家都知晓车上坐着人是谁。 秦松把骡车停在一边,接着家里人下来后,才回一句:“行,有看中眼的,我们当场带走。” 秦婉与大哥站在一块儿,悄悄逗着一句:“大哥,你是打算买丫鬟红袖添香呢?还是要小厮跑腿啊!” “你是打算回家后抄写《春秋》十遍吗?” 秦婉vs秦北望,秦婉被ko。 “呵呵,大哥,我啥也不想抄写,说错话了。”抄写十遍《春秋》要人命啊! 秦北望瞧着自家亲妹妹,缓缓点头:“知道错了就好。” 沈氏站在秦松身边,表现出一切都以秦松为主的姿态,秦阿爷则在和秦松说话,一家人正在牙行里接受老板娘的招待。 此时,门外。 “求求你们!别赶我们走!” “呜呜呜呜。收下娘亲和妹妹吧,她们两的病不是天花,求求你们了!” “请收下我们一家!” “我们给你们跪下了!” 一家六口人,齐齐跪在牙行门口,惹来了街道上不少百姓的注视,那年老的两口看着还算年轻,也就四十多岁,三十岁的壮汉瞧着是个老实的,十岁的小女孩也知道求求牙行的人接受生病的母女。 那一对母女,抱在怀里的瞧着也才五六岁,脸上通红,露在外面的皮肤上出现了一粒又一粒的鲜红小包,母亲撑着精神抱着孩子,而怀里的孩子被烧得昏迷。 牙行的伙计肯定不能收下那一对母女,便说:“你们跪在这里也没用,谁知道那身上生的东西到底是天花,还是其他传染病,我们牙行也不是做善事的地方。” “可,可总不能看着我怕妻儿就这么去死吧!求求你们!我会卖个好价钱!”中年男人跪在地上开始磕头,那“咚咚咚”的连声响,看得出此人对妻女的重视。 小伙计摆手:“不可能,你们已经是被买入我们牙行的人,只有生病的两人不能进。” 无论剩下的怎么给生病的母女求饶,都没有作用,实在被惹急了,小伙计喊出了牙行的打手,把好好的四人抓紧去,这对母女就留在外面自身自灭。 打手把人抓住,母亲见着,露出坦然的笑容,这样就好了,她可以去下面陪着小女儿,而大女儿那么聪明,丈夫如此的爱护,能够好好的活着,没了她们两个累赘,一家人都能够好好的活着。 “就打算这样去死吗?” 谁?谁在和她说话? 再次强撑着精神,这位母亲睁开了眼睛,视线里隐隐约约出现了相貌精致的小娘子。 “你的小女儿还能救,就因为你自己想死,让你的小女儿撇着你一起死吗?” 不,没有,她想让小女儿活,可小女儿能活吗? “你的大女儿相貌出众,日后有了继母,就有了后爹,一生都不顺遂,你说你的大女儿会不会恨你?” 呜呜呜……她也不想,她想好好的护着大女儿。 “行了,既然你不想死,那就撑着,我会医治好你和你小女儿的病。” “……多……谢……” 妇人张嘴虚弱的喊出两个字。 秦婉用手绢包裹住母女两的手腕,开始诊脉,同时在红包群里与鲍姑商讨,最终得出结论,母女两并不是天花,而是由过敏引起来的一系列疾病,外加上一直没得到好的治疗。其实,过敏严重也是会死人的,别小瞧过敏啊! 拿出随身带着的针包,秦婉将银针用药水洗干净后,给母女两扎了十针,护着两人的心脉,才去了牙行里和老板娘说价。 这一家人瞧着品行良好,秦松秦阿爷最注重品行问题,买下一家人也不容易被人背叛,还会很默契,因为那一对生病的母女,买下这六人只用支付四人的银钱,多好。 “爵爷,这价钱被压得太低了,我牙行也要赚钱呐,当初收下这一家人的价格可不低。”牙行的老板娘不松口。 秦婉此时进门,恰好说:“可我家给那一对母女治病也要钱,若不然,把买下母女两的银钱给付了,老板娘你再给我药钱行不?看那两人病,没有人参鹿茸灵芝这样的大补药,是治不好的。” “这怎么行!”老板娘当场反驳。 “那我家付母女的钱,也不行啊!”秦婉耸肩。 秦松加码:“行了行了,若是看不中,就去别家牙行看看,总能买上合心意的下人。” 牙行老板娘松口了,一副“你们赚大”的神态:“唉,爵爷,你家小娘子太会说价了,就按照之前的价格买卖吧!” 那一对四十多岁还健康的老头和婆子按照一人十两的价格,三十岁的中年男人是三十两,十岁的女孩是二十五两,生病的母女,一两银子也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