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神十三岁 第19节 作者:未知 赵老师和初三的带队老师正站在大巴旁边说话,见她出来,都对她招手,问她题目难不难。 “二试第三题有点难,其他的……不能算难吧。” “一会儿看卷子。你都做完了吗?”赵老师问。 “做完了。” “做的对不对?” “应该都对。” 赵老师高兴的搓手,“行,你有这个信心就好。” * 学生们陆续出了一中校门,有些学生的脸色明显不好。 张娅宁只做出二试的第一题和第二题,第三题没有时间做,看到题目她便果断放弃。第一题和第二题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作对了。 大巴车上一片哀嚎,想必其他学校的考生也会是哀声一片。 带队老师清点完人数,赶紧催着大巴司机开车回学校。 康妙玟只觉得很饿,可能用脑子用得多就是会很容易饿吧。赵老师给了她一根火腿肠,她撕开包装,掰了半根,剩余半根递给张娅宁。 张娅宁愁眉苦脸,“吃不下。我一想到题目没做完,就根本吃不下。” “人是铁饭是钢,吃点吧。” 路景延坐在她俩后面一排,脸色苍白。 乔俊之也没有好在哪里,低声嘟囔:“这就不是我们初一学生能参加的考试!” 康妙玟很讨打的说:“很难吗?不觉得呀?” 张娅宁又好气又好笑,“不跟你比,你就不是一般的初一学生。” 康妙玟一脸正色,“我确实不是一般的学生,我是三班的。” 心情沮丧的乔俊之也忍不住笑了。 “这次没考好也没关系,明年再考嘛。再接再厉。” 张娅宁有点犹豫,“爸爸说,竞赛是给尖子生一个——我忘了那个词怎么说的,总之,如果专门打竞赛的话,对应的是各个大学的特招,比如科大少年班。” 身在庐州,最有名气的理工科大学其实不是庐州理工大学,而是中国科技大学。 中科大少年班于1978年3月开始正式招生,单独筛选、面试报名学生,对年龄的限制是未满17周岁、且年级在高二及以下。 第一届少年班一共21人,最小的学生只有11岁,来自全国各地,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天才少年。因为是理科班,有些多年后闻名遐迩的天才少年没能进入少年班,比如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的安徽15岁天才少年査海生,査海生以笔名海子成名,被视为中国当代先锋诗人。 目前设立少年班的大学有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等12所,其中尤以科大少年班的创办历史最久、名气最大。 科大少年班?听上去就很牛! 第21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 到底还是身为教授的张凤波懂的更多, 康卫国和奚绣蓝都是既不懂又不了解这些方面的情况,所以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说的就是这个。 康妙玟琢磨着还是要多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以前稀里糊涂过了半生, 现在有机会再来一次, 可不能仍然稀里糊涂了。 要说什么人最了解这些信息,应该还是中学老师们, 康妙玟想着等数学联赛的成绩下来最好去问问赵老师,或者铁老师。再去中国科技大学问问情况,反正很近, 骑自行车都不要半小时就到了。 如果数学联赛拿了一等奖, 可能她也有资格进入科大少年班的考察期了。 不知道少年班是怎么个录取流程? 她记得当年科大首创“少年班”可是在报纸上大大扬名过的, 之后好些年少年班都顶着“天才神童”的硕大光环。中国人自古便喜爱神童, 《伤仲永》便是一篇极好的文章。 本地报纸上一定有科大少年班的“新闻”,等放假了去图书馆找找。 * 赵老师也在想这个问题。 想把一个数学小神童摁在中学里那不现实, 是浪费孩子的天赋,但也要循序渐进的来, 要稳扎稳打,为她打好坚实的基础,让她能够顺利成长。 一个优秀乃至优异的学生是老师的终极梦想,老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出人头地、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教书育人,意义便在于此。 康妙玟才12岁,还很小, 少年班目前招收15岁左右的学生,她还有几年时间。 赵老师决定等数学联赛的成绩下来了, 再跟班主任刘老师、英语金老师一起商量一下康妙玟的学习进度问题。 * 大巴开到庐州理工附中门口,孩子们下了车,各找各妈。 康妙玟一眼看到学校大门边上的老爸,康卫国正低头抽烟,不知道在想什么心思。 “爸。” 康卫国抬头,“哎哟!你都回来了啊。” “怎么了?你好像有心事。” “嗐,啥心事?没有没有,你小孩子不需要管的。” 噢,那就是有心事了。 “来,咱们赶紧回家。饿了没有?” “饿了。”总觉得最近好容易饿,特别是看书看得多的时候,饿得尤其快。她坐到自行车后座,康卫国蹬车。 “你好像重了点,也长高了。” “嗯,我在发育,长个子的时候。” “让你妈多给你做鱼汤、排骨汤,好好增加营养。要不要吃钙片?我问了人,说小孩子发育长个子的时候要补钙,我给你买了一瓶钙片,你先吃着。” “好。” 回了家,奚绣蓝似乎也不太高兴,喊了父女俩吃饭,自己进了卧室。 康妙玟想着以前他俩有这样见面不说话的时候吗?好像有,时间太久远了,不记得了。 小声问:“妈怎么了?” “不知道,不管她,你先吃饭。”用公筷夹了一根鸡腿给她,“吃鸡腿。” 奇奇怪怪。 吃过午饭,康卫国收拾碗筷,“去睡觉,我听人说睡觉才会长身体。” 康妙玟指了指主卧,意思是妈妈怎么办。 康卫国皱眉,摇摇头,意思是不要你操心。 好吧,她一个孩子确实也不好夹在他们中间。 一对夫妻想要永远不吵架也不太可能,柴米油盐酱醋茶,桩桩件件都是事,事情总是要有人做的,一般来说都是女方做的更多。康卫国已经算是做家务比较多的男人,但奚绣蓝也会对他有所不满,也许起因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是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最终爆发。 ——老爸大概能解决的噢? * 4月中旬又到了期中考试,康妙玟仍然毫无争议的全年级第一,除了语文扣了1分,其他几门科目全都是满分。 期中考试的分数和班级排名在4月的第三个周一出来,周一上午各科目老师都在讲试卷,下午上学的时候,整个初中部的学生都涌到行政楼前面。 康妙玟和张娅宁、冯婷婷刚进校门,便有人喊着“来了来了她来了!”,搞的三个女孩都有点莫名其妙。 有人冲到她们面前,激动得脸都红了,“康妙玟,快来!” 是乔俊之。 “怎么了?”康妙玟很是莫名其妙。 乔俊之顾不上别的,一把抓住她的手,“快点!跟我来!数学联赛的成绩出来了!” 啊?对哦!这两周的星期天她都忙着去图书馆找少年班的报道,都忘了数学联赛该出成绩了。 她忙说:“怎么样?我是不是得奖了?几等奖啊?” 张娅宁跟在她俩身后,“等等我!别走得太快了!” 等她们气喘吁吁跑到行政楼布告栏前面,学生们自动为她们让出一条路,还有人喊着“是她!康妙玟!”。 当事人心里就是惊讶: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明星待遇的滋味……也太好了一点吧! 布告栏上贴着红纸,抬头大大的“喜报”二字,毛笔字写的是龙飞凤舞,十分好看。 下面是一行稍小的大字:热烈祝贺我校初一三班康妙玟同学获得1989年度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一等奖! 朴实无华,平平无奇。 康妙玟纳闷,这也不值得几百人都围在这里吧?要知道青春期少年的心中没有什么比“玩”更值得重视的事情了。 乔俊之又指给她看喜报旁边的名单:庐州理工大学附中本届一共20多人参加的初中数学联赛,只有4人获奖,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二等奖有一个初二学生,其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都是初三学生,只有康妙玟这个初一学生拿了一等奖,而且只有她一个女生。 ——震惊! 她倒不是惊讶自己拿了一等奖,而是惊讶初一的其他五人居然全军覆没,她还以为张娅宁至少能拿个三等奖呢。 她有点担心张娅宁会备受打击,毕竟张娅宁从小学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没想到张娅宁很激动,跳起来抱住她,“你怎么这么棒呢?好为你高兴呀!” 乔俊之也乐呵呵的,“你真的超级棒!” 男生里有人开始吹口哨,有人喊着“康妙玟,你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呀!”。 女生则都满眼小星星的看着她,“康妙玟,你好厉害!你比男生都厉害!你是第一名!” 康妙玟是很快乐的,这是什么?是对知识的崇拜,是“低年级赢了高年级”的越级挑战的大成功,是意外,是惊喜。初一的同学与有荣焉,似乎自己也成为战胜高年级学生的一份子;女生们认为她代表了自己、代表了女生,赢了男生;而初二初三的学生则是想看看“哪个女孩这么牛逼”。 不知道谁带头鼓掌,很快,几乎所有学生都在鼓掌。 “康妙玟!” “康妙玟!” “康妙玟!” 有节奏的击掌三次,有节奏的随着掌声呼喊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