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大柱子走了桃花运
二柱子,在家呆了一个礼拜,天天忙的不可开交,自己的事情要办,祭祖,上坟,在他爹和他妈的坟前立碑,又到了城里她大姐家去了一趟,还要接待县里和乡里的各级领导,真个是“穷在长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从未有登过门的亲戚,包括苏北洪泽湖那边的表叔二大爷之类的,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亲戚,听说二柱子发了,都纷纷的登门拜访,想分得一杯羹。二柱子象撒芝麻盐一样的撒了一遍,不几天,腰包里带的数万元的现金,也就发完了,亲戚朋友还在不断的来,这可怎么办?本来打算在家里多住几天,可是烦心的事情太多,赵英很婉转的批评他,“我说李总呀,你是企业家,不是慈善家。企业家是应该以产业报国,以经营利民,像这样没完没了发救济,何时是个头呀。”加上赵英在这里也过不习惯,走了。
在城里,二柱子和赵英在县委领导的陪同下,到了老岳父赵根当初的故居地,当地人称西后舱的地方去拜访,过去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早已开发,成了县里最高档的生活小区,亭台楼榭,栉比鳞次,流水小桥,鸟语花香。老岳父所说的石人石马,夫子庙什么的,更是没有了踪影。由于这里都是县里新贵新富门住宅,提起过去这里有没有一个姓赵人家住在这里,他们大都摇头三不知。由于实行的是拆迁安置货币化的原则,老的住户都搬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按照居委会的指点,他们来到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那里,老人已经糊涂了,只是断断续续的说,“西后舱那一带,是住过一个姓赵的,那一家人,过去了得,一个铁市街都是他家的,如今呀,这一家人绝了,有一个后人,不正干,赌钱嫖女人,房子买给了别人了,十来年没有了踪影了。那个买了赵家房子的人,也拆迁搬走了,那个小区中心花园的地方,就是过去老赵家的故居地。”
听完老人的叙述,二柱子和赵英感慨万千,真是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比鬼吹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事沧桑,一言难尽呀。赵英在那个可能是她家故居的地方,小区中心花园一尊雕塑前磕了一个头,就算归总认祖了。
二柱子走了,大柱子也就成了红人。受二柱子探亲投资的影响,特别是那天晚会上,他慷慨陈词吹嘘他大哥那一番话,给旮旯村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中国农民历来都有一种盲目崇拜的陋习,特别是地位比他们高的人说的话,他们认为句句是真理,即使-->>讲的是假话,他们也坚定不移相信是真的。实际上,二柱子那天晚上,之所以那么说,一方面,他确实感到何半仙讲的有一定的道理,对他大哥有一种负疚感,不可否认,有一定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二柱子也有一定的个人目的,抬高他哥哥的身价,以便好给他哥哥讨一个老婆。
有地位的人放个屁,都有人把它当作三眼枪来抗。农村中的人,处于社会的底层,都想借助各种外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这种能够借助的外力是不多的,一旦有了机会,他们就趋炎附势起来,人们都想借助给大柱子找媳妇这个机会,攀上大柱子,然后通过大柱子再攀上二柱子,以便将来有个好的回报。于是几十年来都没有找到老婆的大柱子,瞬间成了香饽饽,一向门庭冷落的大柱子家,顷刻间,门庭若市了。
作者题外话:大柱子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顶点小说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