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朕要有钱了!

作者:黑猫梦境
对啊,趁这个机会,把杨鹤这特立独行的家伙,弄出去刚刚好。

  温体仁总算是做了件人事!

  此言一出,群臣眼前一亮,即使再瞧不上温体仁,此时也顾不了那么多,各自对视一眼,纷纷附和。

  “皇上,此人确实是不二人选。”

  “杨大人能力出众,定能不负陛下所托。”

  我去管陕西?

  杨鹤忙拱手道:“陛下,臣愿为陛下分忧,只是陕西局势复杂,臣恐难以胜任,还望陛下三思。”

  “杨爱卿不必过谦,朕相信你的能力。不日前,爱卿还提到过元气论嘛。”崇祯回忆道。

  对了,杨鹤可用啊!

  所谓元气说,

  造反之人,说到底也是老百姓,杀人太多,那就会损伤元气,国家苦难,应该培养元气,不能乱杀。

  不杀人,等于不用军饷,等于不用调兵,那就是不用花钱。

  那可太划算了!

  果然,还得是靠自己选的首辅,如此的孤忠,敢于引荐良臣。

  和那些结党的臣子,还就是不一样!!!

  崇祯接着说道:“朕瞧你一直对民生颇为关注,见解独到,此番前去,正可将你的理念付诸实践。”

  他语重心长道:“杨爱卿,朕信你。

  陕西之地,关乎西北安危,朕把这重任交付于你,你便放手去做。

  所需钱粮、兵力,只要合理,朕定当全力支持。只盼你能早日还陕西一片安宁,让朕不必再为西北边陲忧心。”

  杨鹤见崇祯如此相信自己,也有了自信,跪地叩首:“臣定不负陛下重托,愿以微薄之力,为陛下排忧解难。”

  皇上如此信任自己,他一定要把陕西的乱,给平定了!

  呼,总算是有倒霉蛋,没自己事了。

  群臣松了口气。

  总算是找到人处理陕西的事了。

  崇祯松了口气。

  ……

  下了朝,他就立马往御书房赶去。

  没办法,群臣就这副德行,只能自己多办些事情了!

  堆积如山的奏章一点点减少,当翻开一封来自辽东的密奏,崇祯动作陡然停顿,眉头一皱。

  昨年十月,袁崇焕得了自己的许可,在高台堡与蒙古各部互市。

  可这喀喇沁各部居然和建奴有贸易往来!

  “袁崇焕啊袁崇焕,你究竟在做什么!”崇祯喃喃自语。

  建奴一旦通过与喀喇沁的贸易获得物资补给,势力必然会进一步壮大,辽东防线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不行,必须得严加管束,最不济,也得是归降明朝的部落,才能计口换粮!”

  崇祯手持毛笔,饱蘸朱砂,在明黄色的宣纸之上奋笔疾书。

  高台堡等互市场所,增派精锐士兵,对过往商旅、货物进行逐车、逐人查验。

  胆敢违规,物资运往建奴的商人,无论是大明子民还是蒙古部落之人,严惩不贷。

  写完谕旨,朱由检等墨迹晾干,装入密封匣中,加盖玉玺印信。

  “此乃紧急谕旨,务必日夜兼程,以最快速度送达袁崇焕手中,不得有误。”

  他唤来曹化淳,叮嘱道。

  等人走后,朱由检忍不住叹了口气。

  重新从奏章山取出一份,展开看了一眼,朱由检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直接把那份奏章扔在了一边。

  不过很快,他又看见了一份极其相似的奏章。

  朱由检将两份奏章一对比,果然都差不多。

  一份来自白水县县令,一份来自颌阳县令。

  通篇都在描述当地所谓的“祥瑞”,城外一夜间长满了草,又有山中树木一夜之间长成,枝繁叶茂,说什么太平盛景的预示。

  地方官员通过题本上报,祥瑞之类的,通政司不会轻易截留。

  此乃吉兆。

  官员都害怕阻碍了“上天的旨意”传达,给自己带来灾祸。

  这两份奏章,就到了自己的眼下。

  祥瑞这类事情,朱由检平日里也没少见。

  可他实在不解,为何在如此时刻,这样的奏折竟还会堂而皇之地被送上来。

  平常说说也就罢了,陕西都成这个样子了,还祥瑞祥瑞。

  陕西民变烽火未熄,辽东战事吃紧,可眼前这两份却在大谈毫无意义的祥瑞。

  陕西的地方官员,怎么都这副德行?

  “朕需要的是能解燃眉之急的对策,是民生疾苦,是克敌谋略,而不是这些用来粉饰太平、阿谀奉承的空话啊!”

  朱由检满心的疲惫,把那两份奏章扔在了处理完的一边。

  每每希望臣子们能与他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结果回应的,都是这种敷衍塞责。

  “到底还有多少人在专心办正事?还有多少人能真正为朕分忧,为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啊?”

  “与其说这城外一夜长草是祥瑞,还不如说地上长了黄金来得实在。

  若真有黄金,朕还能开心开心,至少能用来赈济灾民,充实军饷,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

  “真想把这俩县令也给砍了。”

  朱由检火气退去,揉了揉太阳穴,思绪又回到了让他头疼不已的财政上面,只觉得自己被无力感裹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辽东局势如此棘手,处处都需银子打点,这陕西也不得安宁,到底哪才能腾出银子啊!

  朱由检随手翻开一份新的奏章。

  户科给事中刘懋所写。

  “请裁驿站冗卒,岁可省金钱数十万。”

  当真是久旱逢甘霖,朱由检一下就来了劲,坐直研读着上面的内容。

  国库空空如也,入不敷出。

  若真能如刘懋所言,岁省数十万金钱,那无疑是雪中送炭啊!

  此策,可行。

  ……

  此刻的澄城。

  城外的一片平地上,这里本来是用作耕田,因连年的天灾人祸,土地变卖,到了乡绅的手上。

  现在,则是归属白黎。

  周围临时盖起了连在一起的蘑菇房,用于避雨。

  蘑菇房的生成,只需要挖坑,骨粉,以及红蘑菇,加起来的时间再慢,也顶多半小时。

  临时搭建,很是好用。

  这里,便是未来的工业区。

  黎城就那么小,而且周围是山地,交通不是很方便,人也没澄城的多。

  这硕大的蘑菇工坊内,目前仅摆放着三个制作好,能够使用的高炉。

  澄城,一座小城,几乎不产铁,只能重头做高炉。

  这三个,其中两个,外面装有鼓风机,至于吹动装置,自然是红石永动机。

  而最中间的,则极其特殊,里面装着的,是岩浆。

  而且,是MC版本,只要丢进东西,便能熔炼一切的岩浆。

  因此,也就花费了点时间,设计了这特殊的高炉。

  只要这岩浆炼制出来的铁,炼制出来的铁和焦炭差不多,哪怕费时间更多,也没有关系。

  完全能够用其替代木炭,以及焦炭。

  木炭虽然无限,但是制作的过程,也很麻烦。

  而地狱里的岩浆,也是无限的,而且还有滴水石锥,能够生产。

  工匠们准备就绪,看向了白黎。

  “可以了,开始吧!”

  喜欢重生明末的方块人请大家收藏:重生明末的方块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看小说网

看小说网是您最喜欢的免费小说阅读网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说免费阅读,所有小说无广告干扰,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说网站。

网站导航

热门分类

© 2023 看小说网 版权所有

首页 分类 排行 书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