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二十四章 就是这么霸气(求订阅!) 作者:未知 三分钟后。 说完。 台下。 “哗哗哗!” 一片掌声,倒不是说的多好,这些话谁不会说,关键是要做到,而唐青,就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旗下产品虽贵。 可是。 质量却没得说。 台上。 被掌声环绕的唐青,却是不同心情。商业乱象,过去有,现在又,未来也会一直存在,令人无奈。 改? 难! 只能不断呼吁。 同时。 用自己的行动,为一些创造了真正价值的企业,提供更大的舞台,如蜂鸟,就是一个很好的筛选。 -假冒。 -伪劣。 -抄袭。 全部不允许入仓。 当然。 这对商品市场,影响并不大,毕竟网购商品数只占少数,想要真正让假冒伪劣消失,不能靠呼吁。 也不是靠打击。 最根本。 还是大家收入提高后,消费需求的转变,不然兜里空荡荡的,叫我买正品?买行货?很容易被怼: 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此。 必须客观看待,否则,容易站得太高,问出‘何不食肉糜’就尴尬了,唐青能做的,只有一件事。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 接下来。 一个个上台。 学者。 教授。 外企。 央企。 ...... 轮番发言,对一般人来说,这样的场面其实很遥远,因为没什么人会特意关注这样的企业家聚会。 不过。 自从有唐青后,一切不同。 帅。 就是正义。 因此。 很少出镜的唐青,一旦露面,糖粉们定然会一起凑热闹,到现场不可能,但他们可以看网络直播。 “哇!糖糖太帅了!” “潇洒!” “霸气!” “声音也好好听,百听不厌!”女粉们疯狂。 “嗯嗯!” “。。。” 糖粉们反复回看,热度,不断飙升,到最后,还冲上了热搜,这一切,让多少明星感叹:比不了。 一人。 便是顶流。 。。。 开幕式后,就是主题论坛,和往常一样,两个主题论坛,所有人都会参加,之后才是分论坛讨论。 于是。 唐青又上去。 本次。 他选择参加量个主题论坛,因为都集中在今天上午,分论坛就不去了,这样一来,之后就没他事。 事实上。 主办方也觉得,唐青的体量,参加分论坛,有点大象挤小屋子,他的存在,其他人压力会非常大。 台上。 第一主论坛---为新商业文明“画像”。主持人还是陈伟红,主办方从央视借调,也是考虑到其经历。 这些年。 《对话》 让他几乎把央企和民企,大佬们几乎认识了个遍。 熟悉。 气氛会好一点。 同样。 唐青从容应对,第一场结束后,其他人都下去了,只有唐青还坐在上面,这在年会历史,极其少见。 但是。 没人觉得不妥。 唐青。 华夏当之无愧的商界巨擘,第一人,资格满满。事实上,大家很期待唐青上台,去发表一些观点。 兴许。 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商机也说不定。 。。。 第二场。 主题---2010年:确定性会增加吗? 主持人换了一个。 毕竟。 主持也很累人,嘚啵嘚,费嗓子,交流,费脑子。这一次的主持人也挺有名,第一财经频道总策划。 ---罗振雨。 此时。 还没有《逻辑思维》,也没有创业做知识付费APP,对他,唐青倒是挺顺眼的,前世常看其节目。 后来。 得到APP出来,他也下载过。 挺好。 只是有点贵,他只买了一个课程,《时间的朋友》做的也不错,至少,在他重生前看得津津有味。 现在嘛。 再出。 出于怀念,会去看看,但是不会看完,站得高度不同,不是身份钱财,而是视野,唐青已站在顶峰。 经验。 信息。 唐青和一般人,已经完全不对称,他看到的世界,都比一般人看到的广十倍,深十倍,差距太大。 。。。 次日。 下午。 闭幕式结束。 “再见!” “路上慢点!有空喝茶!” “好。” “。。。” 唐青和人告别,看着唐青,大家只能一叹,下次见,得明年这个时候,届时,不知道又是何等风景。 变好。 变差。 他们不清楚。 反正。 就算变差,也比他们好,唐青的财富,就算缩水到现在的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也是首富。 就是这么霸气。 。。。 次日。 上午十点。 新省。 乌市。 唐青的飞机缓缓降落,距离直升机正式试飞,还有三天,他便提前赶来,溜达溜达,看看最后测试。 下机。 冷风嗖嗖。 十二月。 这里已经冻得不行,比京城还冷,而且几次大雪,就让整座城市覆盖上了一层白,想化掉,难喽。 不远。 一架客机,也开始下客。 “姐,这里的空气,和几年前都不一样了。以前在这,都会闻到一点点煤烟味,现在一点都没了。” “当然。” “如今。” “乌市所有的供暖,全都安装了过滤器,空气好多了。” “真好。” “。。。” 三年前,乌市的冬天,难见阳光,而且由于整个城市都要烧煤供暖,冬天看天气预报,污染等级。 大多是严重污染。 如今。 却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远处。 听到这些话,唐青不由嘴角一翘,望着天空,虽然雾蒙蒙,但那是云层厚的关系,和污染是两码事。 看来。 很快又会是一场大雪。 。。。 出机场后。 上车。 向着测试基地而去,距离有点远,将近二百公里,考虑到雪天路滑,开过去少说要到中午去了。 车上。 唐青望着窗外,心思飘飞,这片土地,面积占华夏的六分之一,地底下蕴藏的矿藏,多到令人惊叹。 煤。 铁。 铜。 油。 ..... 各种储量,都非常的大,要是完全开采出来,根本用不着进口外国的东西,但现在,几乎是被按着。 原因也不复杂。 毕竟。 能买别人的,干嘛用自己的,赚了那么多外汇,不花掉,留着去买美国国债?能换成资源当然最好。 对此。 唐青很认同。 如缅。 已经几乎停止了境内的自然资源开采,除了一些贵金属,或者玉石等,除了保护缅痶的自然资源。 就是为了花钱。 进口。 狂买。 先用别人的,外币只要保证一定储备即可,剩下的花出去,换成资源,贵一点都没关系,涨价我也认。 总之。 我的东西,能少用,就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