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四十三章 大搬家(求订阅!) 作者:未知 车队中。 中间一辆行军上。 “你。。做得很好。”郎蔡看着身边的零,一阵感叹,仰光是以前的首都,新城落地,他也被邀请。 这几年。 零的光芒太甚,外界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关注过他了,尽管这次露了个脸,但他知道,没人在意。 过去。 苦。 现在。 甜。 民众们的价值判断很简单,谁让我过上好日子就拥护谁,而显然,自己在他们心中,只剩下回忆。 而且。 还是不怎么好的回忆。 若说他最大的功绩,或许就是让零接班,学会上网的他,也知道民众的普遍思想,这倒是让郎蔡欣慰。 至少。 自己还算干了一件正确的事,不是一无是处。 三年。 一个全新的缅痶。 很好。 这是他梦寐以求,都无法完成的事,就是有点小郁闷,零的权力欲太强,他的手下几乎全部易帜。 甚至。 这个‘几乎’,都是他抱有的侥幸心理。 如今。 曾经以为自己可以幕后影响的局面,根本没有出现,演变成了现在这样:零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力。 自己。 凉凉。 虽然有吃有喝。 可是。 再不复往日的权威。 “过奖。”零淡淡道。 见状。 郎蔡嘴角抽抽,零还是那么寡言少语,但是真正干起事来,绝对的雷厉风行,眼里容不得半点沙。 也好。 强人整治也有好处,减少内耗。 不然。 现在的缅痶,那些技术、成果、经济。。。早都被西方国家所控制,一块肥肉旁,必须要有一把刀。 否则。 一眨眼的功夫,可能就只剩一个空案板。 。。。 不久。 车队开出了新城,来到旧城,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建筑,只是和当年迁都时,街上多了很多外国人。 旧城面临拆迁。 因此。 郎蔡算是最后来看一眼,曾经在这座城市,他呼风唤雨,说一不二,往日辉煌,已成为过眼云烟。 令人唏嘘。 边看。 种种记忆涌上郎蔡的心头。 这家店。 那栋房。 脚下道。 ...... 他认出了很多。眼前倒不会完全拆除,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会保留,一些主干道也会当做老街留下。 其他的。 拆。 对此。 郎蔡倒是很支持。 毕竟。 有了新房子,这些旧房子放在这,也不好看,乱糟糟,很多都是违搭乱建,他早想拆了,但没钱。 对于一个年GDP当年不足两百亿美元的国家来说,能维持正常经济就不错了,哪还有多余的闲钱。 现在。 拆了。 无论盖啥,都比乱糟糟的好。 此时。 街道上忙碌一片,大批的货车,载着家具家当,向着新城开去---搬家。一个个喜笑颜开,要住新房。 而游客和治病的,一周后才开始全部迁移去新城,这一周,主要是给各大商铺和城市机构准备时间。 毕竟。 涉及数以百万人,急不来。 “咔!” “今天真热闹。” “是啊!” “难得一见,走,咱们也去新城看看。” “。。。” 游客们很多拿出手机拍照,摄像,这样的城市大搬迁,可是不多见,甚至有的主播还在街头直播。 这几年。 缅痶崛起,不少旅游主播都会来这,有的逗留数月,做全方位了解,要是别的国家,可能就走马观花。 溜达一圈。 但这。 治安好。 新鲜事物多。 环境好。 ...... 总之。 这几乎是跨国旅游的主播,待得最长的国家。 “欢迎新来的朋友,你们好,再次介绍一下,我是小言,现在正在缅痶的仰光老城,为你们带来直播。” “眼前。” “不是逃难,你们见过欢天喜地逃难的吗?而是搬家,搬到新房子,今天是第一天,交通较为拥堵。” “。。。” 街头。 来自华夏的主播周言,对着手机道,他来这里已经一个月,从云省入缅亚经济特区,一直往南到仰光。 今天刚到。 恶补了一下功课,便开播了。 “目前看来,落成仪式已经完成,可以搬迁入住,很多观众不清楚新城的意思,我在这里解释一下。” “仰光新城。” “是缅痶再原首都边新建的一座现代化城市,具体你们可参考新安市,只是两者布局风格大不一样。” “如今。” “历时近两年,终于落成,原首都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将会搬迁过去,那边更大,更好,更宽敞。” “。。。” 新观众不断涌来。 不懂。 就问。 他也只好一遍遍解释。 其实。 网友们挺喜欢看这方面直播,也是因为近,加上看点多,几乎天天有人播这边,让他们看得津津有味。 世界观一新。 “等会儿,我们就会去新城。”主播道。 事实上。 已经有主播在新城播,可是,也得有点特色,有人选择直接过去,他则是选择旧城迁徙为切入点。 不然。 撞了内容,也没啥意思。 随后。 他开始沿着主干道直行,一路的迁徙画面,他当然不会只拍这些,要那样,直播间几下子就看腻了。 路上。 遇见歪果仁,不时还会采访一下,这年头当主播不容易,周言本就是云省边境城市的人,会说缅语。 喜欢旅游。 因此。 英语也相当熟练。 这也是他的优势,可以和本地人以及外国人交流,比那些来了只能找华人采访的主播,更加有优势。 此时。 街道上穿着清凉,还能拍拍大长腿。 仰光维度比海省还低,虽然十二月份,但不冷。 短裤。 单衣。 足矣。 忽然。 他看见一个女子,搀扶着一个老人,嘴里说着汉语,不由上去微笑招呼,“请问,你们是华夏来的?” “对。” “你好,我是一名主播,正在直播他们搬家,你们是来治病的吗?”主播好不避讳,以前这样问。 铁定遭白眼。 因为。 这等于说人家有病,能治好的就算了,若治不好的,说出来就是得罪人,但现在,癌症都不是绝症。 在这里。 这样问,并不算突兀,因为满街一大半是来治病的,而且几乎都能治好,这句话的伤害几乎没有。 一听。 女子还没说话,老人却一笑。 “不。” “我们是来旅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