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這才是正统 作者:未知 五天的艰难跋涉,穿過千山万水,终于慢吞吞的达到了老太太级别的火车還是把杨辉和白所长两人平安的运回了大西南。回到所裡的杨辉异常兴奋完全沒有长時間坐车后的疲惫感,为何?因为在火车上已经把未来好几天的觉都睡了。 看起来应该還是沒有下班,不過下沒下班杨辉都可以去找杨月,航模项目中杨辉至少還算是机体外形设计者,现在打听一下机体设计进度是必须的。 将东西放好,快步来到机体项目组,然而令人惊喜的是整個办公室都沒有人。到隔壁一打听原来是机体设计已经初步完成,现在项目组的以经在做零部测试了。 也就是說现在杨月马上就要离开了,在二所裡是沒办法对所有的机体零部件进行测试的,一些大型一些的零件只能带到一所去做测试,不過现在一些小部件還在二所做测试。 又屁颠屁颠的跑到测试中心去,果然在测试中心就找到了杨月,這個有着窈窕背影美女已经彻底进化成了女汉子。穿着测试的工作服在那裡和测试人员一起测试零件性能。 和一旁的李科长打了個招呼,来到杨月旁边。這时候的杨月還沒发现后面站了人,還在继续安装零件,只有把零件找准安装好了,才能正确的测试出零件的各项数据。等到杨月把零件安装好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杨辉才出声。 “杨总师,你出来一下。” 一转头看到果然是杨辉那個猪头,一听声音就猜到了,杨月看這边沒有自己的事了,放下手中得量具就跟上杨辉往测试中心外面走。 “你這次去帝都,把事情都办好了沒有?” 有事业的女人在事业上面投入精力后,一般就会把家庭放在一边,就像杨月一样。见面不问一下杨主任身体好不好這些,直接就问工作的事。不過這也是比较正常的,杨辉可以忍受,搞科研的都一個样。 “沒問題了,我們找到了一家新的贸易公司做我們這個单子,還见到了总设计师他老人家,他对我們這次的项目很赞赏,认为我們這個项目具有示范作用品,所以准我們将這個项目所赚的钱除了正常的税款全部留给我們,而且還有三成外汇。” 讲到這裡杨辉一脸兴奋,连带着杨月也是如此,现在项目已经快接近尾声了,要是外贸這方面出問題就不好办了。 “那就好,只要后面的沒問題,那我就可以加快进度,等零部件做完测试,我就要求工厂那边做原型机,多做几架,加班加点试飞,肯定能在五月初就完成设计。” 杨辉稍加计算時間,边算出了具体的時間行程。五月初若是完成设计,那么花上十天時間完全可以制作出来一批航模,大概就是五十架左右,变后掠翼的飞机占得空间小,直接用半個集装箱就能行了。 找個速度快的运输公司,采用海陆运交替的方式来算,最多也就是一個月時間。也就是六月中上旬就可以抵达巴黎,那时候航展正好开始,虽然時間有点紧但還是可以接受的。 一番计算沒有問題后杨辉接着說“那就行了,现在计划应该很快就能拿到,我們就不用担心了,现在沒有什么要麻烦的,马上就下班了,你跟我来一趟。” “那好,你等一下,我把這個工作服换下来。”說完就麻溜的将套在外面的白大褂脱下来放在一边。 “走吧,有什么事?” 杨辉是藏不住的人,這种时候更是如此,杨月一问,马上就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话說出来了。 听了杨辉的话,杨月一副算你還有良心的样子,本姑娘千裡迢迢从帝都和你跑到山旮旯中来,你回帝都当然是要有点表示的。 ············ 時間一晃就是十天過去,杨月也在杨辉回来的第二天就回一所去做测试了,前几天白所长拿到了生产计划,图纸上的发动机已经投入生产了,第一批的五十台发动机已经快制造完成,第二批的材料已经准备好了。对于发动机的制造难度,按那些基地的厂商反饋回来的话来說,就是:這些发动机,我除了那更主轴,其它的觉更像农具,怎么都可以制造出来,大规模生产成本也就是百十来块。 按计划一共是要生产三百台发动机,五十架航模就得需要一百台发动机,有的航模爱好者是不差钱的主,多购买一台备用的事也是考虑在了,计算了三十台,剩下的就是直接销售给那些爱好diy的航模玩家,他们是只需要发动机就可以的,這些也是必须要考虑得。 而现在杨辉是要准备和所长一起去参加一所那边的航模定型了,一所過来电话表示航模這個东西能飞,不会掉下来就可以了,其他的哪裡還用测试什么。一共就试飞了六天,就要把飞行手册编写出来了,就只有最后几個数据了。 所长现在很高兴,所裡咬牙坚持下来的项目现在总算是开花结果了,现在就等着自己這些個老农去检验成果了。 一溜的侉子跟着前面的212吉普,看起来相当拉风,现在杨辉终于摆脱了侉子的折磨。由于书记有事走不开,就只有所长和另外一個副所长去参加定型会,于是乎剩下的一個位置沒人坐,于是杨辉就笑呵呵的做了上去。虽然同样有噪音,但是毕竟是個汽车,论噪音制造能力很明显和侉子不是一個级别得对手。 一路摇摇晃晃的吹着早晨的清风,杨辉第一次感叹,难怪不得后世011基地還能坚强的活下来。就這每天早晨的新鲜空气都比其他的几個飞机厂所好多了,有新鲜空气人精神面貌就好,精神面貌好那怎么得也得有几分收成不是。 远处的飞机试飞又开始了,巨大的雷鸣声预示着這次的目的地就要到了,眼看离一所越来越进了,一所门前的车队也看到了這边過来的车队,启动车子,招呼一声,领着二所的车队一起往机场走。 浩荡的车队使进飞机厂,又放慢速度往跑道走。 全体下车来,于总师首先和白所长打招呼。“老伙计,這次你们的项目算是成功了,我要提前祝贺你啊。” “哪裡哪裡,還是要感谢兄弟厂所的支持啊。” “不敢当,白大地主,以后我們都要得靠你吃饭了。” 這才发现說话的那位秃顶中等身材的领导,仔细一想,能和于总师,白所长搭上话的恐怕应该就是控制系统的研发人员了。 算是东道主的于总师招呼着三人就往跑到一头走,那边有专门的地方用来观看试飞。看到都站好了,于总师介绍着今天的试飞安排。 “今天本来是有最后的三個科目要试飞,我們想了一下最后决定三架试飞机一起升空,然后各自做自己的测试项目。至于那些项目是什么,你们等一下就能看到了。” 杨辉现在沒有在观礼台旁边看,這家伙为了近距离体验,打着发动机检查的幌子已经混到了地面操控队伍中去了。 整個操控队伍的三個航模飞手已经坐在了控制台前面,杨辉看着這個控制台架也是惊讶无比。 齐人高的黄色三角架。在三脚架的顶端有一個黄色的盒子上面伸出几根天线看起来像是一個电台,从盒子几個接口出来的就是几根线最终分成好几條道,线路的终点地方安排着踏板和控制杆。 要形容的话就是:這個控制架比起后世的航模控制系统来說,肯定是庞大无比,但是设计者却又巧妙的做成了仿飞机座舱的样子,各种踏板、控制杆這些,真飞机有的一個不少的装上来了。 一阵感慨,這個样子才对嘛,只有這样才能给人一种在开飞机的感觉嘛,后世的那些地面控制系统统统都是走了邪路,只有现在這個控制系统才是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