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灯烛 作者:未知 道门十八科,沒有哪一派道统能够全部容纳,多则十余科,少则三四科,皆属正常,乱荆山最擅长的是灯烛科。 当天下午,孙玉露站在七曜厅内,一手秉烛,一手托灯,脸上挂着欣喜的笑容,仿佛能给庞山弟子授课是她最大的荣耀。 “灯与烛,材质不同功效一样,只是灯要用青木油,烛要用麒麟蜡,两者都是难得之物,還需数十种配料混合调制,只需很少一点,就能连续燃烧数日乃至数年。灯烛油蜡的具体制造之法乃是乱荆山不传之秘,如果你们当中有人想要转投道统,随时可以找我。” 面对如此直白的拉拢,底下的庞山弟子们都有些不知所措。 “当然還有更简单的方法。”孙玉露眨了一下眼睛,“从现在起就开始积攒金魄银魄。最差的三夜灯烛价值二十银魄;如果你要出山斩妖除魔,怎么也得带一盏十夜灯,售价一枚金魄;如果你野心勃勃想成为大法师,无论如何也得拥有一根夜照神烛——請准备好至少一百枚金魄。” 弟子们倒吸一口凉气,想不到灯烛法器如此昂贵,庞山有洪炉、明镜等科,也是专门制作法器,两科都教說過只要凝气成丹就能领取,可沒說過要钱。 大良沈休明气恼得直跺脚,低声对小秋說:“還记得五行法师李越池的那盏油灯嗎?本来是芳芳拿着,后来被辛幼陶偷走了,真是可惜,不知道那是几夜灯。” 孙玉露目光扫了一遍,笑意更浓,“灯烛对道士大有好处,能够驱邪逐魔不說,附近若有妖物出沒,還能够早早发出警示,如果你们一直生活在庞山道统,沒有就算了,但凡要出山游历,尤其是远涉群妖之地,灯烛是必须随身携带的法器。” 孙玉露卖力推销乱荆山的灯烛,弟子先是好奇,逐渐感到厌烦,她又不像都教杨宝贞那样不苟言笑,于是有弟子大胆发问:“孙都教,您不是来讲授拘魂研魄之法的嗎?” 孙玉露也不以为忤,脸上仍带着笑意,双手一翻,灯烛消失,“我已经开始讲授了,灯烛对你们来說是警示妖魔的法器,在乱荆山弟子手裡,它却是拘魂研魄的必备之物。人有三魂七魄,你们都知道吧?” 弟子们纷纷点头。 “魂魄当中蕴含灵气,你们知道嗎?” “什么?”弟子们对這种說法感到十分惊异,在他们的印象裡,灵气遍布整個世界,唯独不该存在魂魄裡。 “所有人的魂魄当中都有灵气,而且還不少。”孙玉露神色变得庄重,“灯烛科的修行之法就是——拘束三魂、研磨七魄,吸取其中的灵气。” “這、這样做可以嗎?”大良沈休明惊慌地问,许多弟子跟他一样感到难以置信,這跟他们心中的道士形象相差太大了。 孙玉露又笑了,“你们不要害怕,乱荆山也是九大道统之一,灯烛科道士跟你们沒有区别,都要修炼内丹,都要斩妖除魔,只是方法有所不同。拘魂研魄是有规矩的,而且规矩非常多,最重要的是两條:第一,不拘生人魂魄,第二,不拘七日之内的魂魄。” 大多数弟子的神情仍显得难以接受。 孙玉露显然早有预料,笑着继续解释:“人死之后魂魄不散,会在附近游荡七日,此时记忆尚存,所以不拘。七日之后魂魄分离,记忆迷乱,此时若有妖魔引诱,极易丧失本性。七七四十九日之后,魂消魄散,不留痕迹。灯烛科道士就要在第八日至第四十九日之间拘魂研魄,第一不浪费其中的灵气,第二防止被妖魔利用。” 可不管怎么說,這种修行方法听上去就是不够光明正大。 站在第一排的沈昊撇嘴,很大声地說:“這不就是抢在妖魔之前下手嗎?” 孙玉露突然伸出右手,那盏小小的油灯凭空出现,悬浮起来直奔沈昊,相距不到一尺才停住,灯芯虽未点然,還是吓得沈昊向后仰身。 “我們跟妖魔可不一样。”孙玉露收回油灯,笑着說:“魂魄落到妖魔手裡,从此不生不死,永远不得解脱,灯烛科的道士却能让它们得到安宁。少年,道法无边,還有更多你难以理解的法术呢。” 沈昊连连点头,脸色发青,再不敢发问。 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沈昊脸色才算恢复正常,“灯烛科可有点诡异,你们不觉得嗎?” 伙伴们七嘴八舌地赞同沈昊的看法,大良越想越怕,拉着小秋的胳膊恳求,“小秋哥,我要是……死了,你可千万不要让人拘我的魂魄,妖魔不行,灯烛科道士也不行,你帮我看着点,让我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烟消云散吧。” 旁边的饭桌,一名今年刚进养神峰的新弟子,一脸受到打击的样子:“我還以为魂魄能转生呢,原来会彻底消失啊……” 這顿饭大家吃得都不痛快,小秋本来也挺在意這事,可看到大家的样子,转而安慰:“灯烛是十八科之一,庞山又专门請来荆山道士当都教,這一科必然沒有問題。再說咱们才多大,考虑死后的事做什么?人死了,连身体都要被虫兽吞噬,還在乎魂魄裡的那些灵气?” 安慰的结果是大良的脸色更加苍白,“你别說了,我今天晚上估计睡不着了。” 小秋一笑置之,饭后立刻去半月林练拳、存想。 养神峰一年四季总是春秋两季的景象,年底最后一天的降雪却沒有马上消融,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地响,小秋练功之后走进树林深处,他已经熟悉這裡的环境,几乎闭着眼睛也能找到那间小屋——都教林飒住在這裡。 心中每有疑惑,小秋总来向林都教寻求意见,另一名都教杨宝贞虽然每隔一段時間就会送来各种丹药帮助小秋修行,但是两人从未有過更深入的交流。 那是一间独立的小木屋,大小跟普通弟子的房舍沒有区别,裡面的格局也一样——修道生活非常清苦,即使已有所成的道士也不例外。 小秋在门上敲了两下,直接推门进去,他经常来,已经不需要都教的允许,可今天這样的行为明显鲁莽了,在屋裡站着的人居然不是林飒,而是乱荆山都教孙玉露。 “对不起,我不知道孙都教在在這儿,我来找……”小秋略显慌乱。 “林都教去老祖峰還沒回来,进来一块等他吧。”孙玉露和蔼地說。 “我沒什么重要的事,明天再来。” 小秋刚要走,房门自动关上,他惊讶地转過身。 孙玉露拿出一小截蜡烛放在桌面上,烛芯自动点燃,发出昏黄的光芒。 “這是洞察明烛,”她介绍道,好像還在给庞山弟子授课,“虽然不是最好的法器,但也价值几枚金魄。” “呃……我可买不起。”小秋挠了挠头,不明白孙都教是什么意思。 孙玉露笑了两声,转而问道:“想好我今天上午的問題了嗎?你要加入哪一科?” 小秋心生警惕,一個乱荆山的都教,为什么要关心庞山弟子的选科呢?“我還沒想好。”他敷衍道。 “你就這么放弃逆天之术了?”孙玉露立刻换了一個問題。 “我沒放弃,只是沒有都教……孙都教了解逆天之术?”小秋反问。 “我跟孟元侯是旧相识。”孙玉露脸上浮现回忆美好往事的笑意,“我們曾经一起在舍身国和群妖之地游历三年,他斩妖除魔,我拘魂研魄,妖魔魂魄的灵气不纯,好在数量众多,我們两個都从中获益不浅。” 孙玉露突然笑出了声,“我曾经提议与孟元侯结凡缘,可他严辞拒绝,那时他的脸已经毁了,我說他不识好歹,他說他要修逆天之术,不要凡缘,也不要道缘。” “孟都教的脸……是怎么回事?”小秋轻声问,虽然沒有放弃逆天之术,但是缺少都教的引导,他一直不得其法,只能时时默想孟元侯的音容笑貌。 “那是度劫的时候他自己抓烂的。”孙都教說這话时收敛了笑容,“他不接受其他道士的看护与帮助,非要凭自己的力量度劫,结果就是毁了半边脸。” “治不好嗎?” “很难,他也不想治,說這是一個纪念,提醒他逆天之术有多难。” “可他为什么一定要修逆天之术?” 孙玉露重重地发出一声叹息,“有人喜歡坐在轿子裡由仆人抬上山顶,往远处望一眼写几句诗就满足了;有人喜歡呼朋唤友一块登山,路上畅谈嬉笑,景色反不重要;也有人就爱独自登山,甚至不走现成的路,专拣悬崖峭壁攀登,一步迈错就会身死道消,可他却乐此不疲,他把這种感觉叫做‘逆天’,叫做‘征服’。” 孙玉露撇撇嘴,似乎对后一种人很是不屑又很尊敬,這时烛光晃了一下,她立刻加快语速,“禁秘科和五行科都在利用你,他们更关心魔种生道根的秘密,而不是你的修行。你若是還对逆天之术感兴趣,就不要走在别人安排好的道路上。我只想让你记住一句话:修行之法千千万万,不一定……” 房门未动,一道人影穿墙而過,都教林飒站在两人中间,壮硕的身躯将小秋严严实实地挡在后面。 (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