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龐德勇冠三軍
楊秋的辯解,非但沒有平息馬超的怒火,反而是火上澆油,使馬超雙眼充血,怒火中燒。
“難當其鋒,汝等就望風奔潰?汝等行叛逆之事,難道不知當死戰?宋軍氣勢洶洶,不犁庭掃穴,絕不罷休。汝等奔潰,又能逃亡何處?”
面對如雄獅咆哮的馬超,楊秋只感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他身後的部將立即緊張的靠攏到楊秋身邊,以防馬超暴起殺人。
有了部下的護衛,楊秋總算是感覺心中有了一點底氣,說道:“如今我等不是已經穩住了戰線?勝敗乃兵家常事,合兵再戰宋軍即可。”
“穩住戰線?”馬超暴怒喝道:“汝難道不知爲了穩住此方戰線,我等付出多少代價?我大軍連夜撤圍來援,徐晃已經渡過黃河,取西河之地!”
這意味着關中軍隊禦敵於外的謀劃已經不攻而破。
戰前馬超簡直不敢想象,己等所倚靠的山河天險,居然如此輕易的就被宋軍所突破。
周瑜看向地圖,問道:“君意指韓遂與馬超?”
到時候他這區區兩萬部衆,如何擋得住宋軍十幾萬精銳的圍攻?
因而馬超只能恐嚇衆人說道:“今舉大計方月餘便請降,徒爲朝廷所輕,縱遣使求降,割西河之地,朝廷亦必不許也。”
“今關中八百里秦川,皆平坦之地,正是我鐵騎縱橫之所,其必無能爲也。”
司馬懿這個參軍掌軍中文書和後勤情況,他對各軍情況實在是太瞭解了。
這兩部之間,相隔也有近百里,溝通不便。
於是賈詡說道:“關中賊子舉韓遂爲都督,隨即東進,屯聚於渭河、潼關,建列營寨,而馬超恃其威猛,如何肯在韓遂之下?我大軍只要猛攻馬超,而與韓遂對峙,則馬超必生疑於韓遂。一可離間二人,二可令馬超強行催兵舉衆。若韓遂允之,則其勢弱,兩虎相爭,賊軍將亂。若韓遂不允,則兩人生隙,可破也。”
周瑜直接下令,要麼解甲自縛營門,要麼就被朝廷輾爲齏粉,像以往一樣,再擁兵自守,割據營私,是斷然沒有一絲可能性。
“今我朝廷興師動衆,只需示以必徵之心,讓其見糧草錙車,不絕於路。哪怕有一兩年之耗,亦必犁庭掃穴。”
當然了,名將、謀臣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宋軍這一戰集結了這麼多文臣武將,亂世英傑,就是要更快的終結戰亂,肯定不會僅僅結硬寨打呆仗。
而一場兩年的戰事,哪怕是在西南,朝廷也能容忍了。更何況,現在還是在關中腹地。
宋軍爲什麼能夠這麼輕易的渡過黃河,兵進渭水?
跟什麼奇謀之類的沒有太大關係,就是宋軍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
周瑜下令大軍猛攻馬超所部之後,朱桓、張飛、周泰、魏延、黃忠、于禁等將領各率部衆猛攻三日,諸軍爭奮,竟一舉突破了藍田穀,奪營壘十餘重,兵圍至藍田城下!
而馬超之所以如此憤怒,也是因爲這是他最恐懼的事情。
周瑜微微頷首,現在的形勢已經略顯明朗了。
周瑜隨後看向帳內諸人,問道:“君等以爲羌胡若皆雲聚,有死戰之心,可否爲患?”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尤其周泰,曾經一舉率軍攻上了馬超的營壘,奪大纛而舞,於是三軍士氣高漲,大軍趁勢奮擊,一舉打的馬超狼狽而走。
十二萬精銳步騎中,騎兵足足有五萬餘衆,其中還有四千爲甲騎具裝!
楊秋等人暗中已經有人向朝廷請降過了,但朝廷根本不允。
朝廷今立國已有四年,軍中的戰馬再不復往日稀缺情況。
尤其是幷州、幽州都已賓服,此前諸葛亮大軍更是破烏桓王庭,盡收其牛馬而歸。
他不懂得如何拉攏人心,更沒有雄偉的政治規劃,導致他只能一味的以威逼人,又強行與大勢相抗,導致只能進退失度。
聚還有一戰之力,散則只能任人宰殺了。
這是無解的陽謀,宋軍要是猛攻馬超,馬超肯定要跟韓遂要援兵。
隨着他被迫到了南線抵禦宋軍,韓遂在北線是否會揹着他投降宋軍?
一旦韓遂投降,他馬超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周瑜英氣的眉毛一挑,問道:“君此言倒是反其道而行,不同於常理也。其何故如此?”
朝廷越是拒絕他們的請降,他們越發的不安,不敢散去。
因而這些潰逃的諸侯才匯聚於此地,嘗試再抵抗下去,以期能打出一場勝仗,折朝廷之鋒銳,逼迫朝廷妥協。
這種事就是一個困局了,不管怎麼選,情況都會惡化。
可這種戰事一旦加諸於羌胡身上,他們可就受不了了!
他們往昔能夠與朝廷對抗,最大的倚恃就是關中長遠,朝廷就算派來了數萬精兵,他們打不贏也可以拖下去。
這其實是很難想象的,形勢有點類似於,孫策打江東的過程中,打不贏劉繇的部將也就算了。結果退到吳縣去,休養生息了兩年,卻被吳縣本地的豪強聯軍擊破,倉皇而退,投奔往了會稽郡太守王朗的麾下。
宋軍將校見到這沉默堅毅又勇不可擋的白馬將軍,常避退其鋒,不願送死。
周瑜這裏計略定下,大軍立即就開始施行。
這一戰真的是讓馬超既驚且怒,他完全沒想到,宋軍猛將竟然如此悍勇,只率了三十多名甲士,身披重鎧,就敢登上轅門奪取大纛。
馬超想的很好,但殊不知他的所有謀劃其實都落在了周瑜的預料當中。
現在的問題不就是關西軍如今規模擋不住宋軍嗎?那就增兵,至少把軍隊提升到與宋軍旗鼓相當的程度,就能擋住宋軍的進攻之勢,逼迫宋軍談判了。
以宋庭的狠絕,以及對西涼這麼多年連綿叛亂的憤怒和仇恨,一定會對羌胡大開殺戒。
朝廷一旦決心收復關中、涼州,則朝中諸卿一定有不惜血戰兩年的準備。
一旦一方虛弱,另一方一定會趁虛而入,把對方喫幹抹淨。
結果宋軍士氣如虹,鼓聲如雷,上萬宋軍發起猛攻,喊殺聲震動雲霄,他馬超身邊的士兵驚慌而走,他身邊只剩下了十幾名羌人死士。
他們根本沒有實力運送大軍過渭河奪下宋軍堅壘固守的營地。而宋軍卻能因此在渭北隨時隨地的威脅他們關中諸將在北方的統治和糧道。
這一點,還真被馬超猜對了。
他堅信以其勇武,必能驚駭宋軍,使宋軍奔潰而走。
這個數字就是馬超完全不能比擬的恐怖存在。
這一切顯然是跟馬超的有勇無謀相關,這個無謀並非是軍謀方面,軍謀應該歸爲將軍的忠勇當中,他的無謀體現在了他的政治眼光中。
這麼大的優勢,哪怕是普通的進軍,不需要奇謀,也能讓對手毫無招架之力。
這種戴孝子,一旦讓他有機會,一定取義父的首級,兼併其衆。
事實證明,宋軍的壓迫感比雙方所有人預期的都要猛烈太多。
而這一切,宋軍甚至沒有費太多的心思,僅是大軍壓上,就逼得關西諸將顧此失彼,龐大的軍威,壓得整個關西都有種窒息感。
甚至都不需要什麼卑劣手段,他們彼此生隙,互不相救,只需佯攻一部,猛攻另一部,必見成效。
所以司馬懿開口之後,賈詡也諫言道:“且敵軍人心不齊,可以間之。待其互相生疑,各自保存實力之際,我大軍畜士卒之力,全力擊之,縱敵十萬之衆,亦可一戰而破也。”
而宋庭這一次,可就不會善罷甘休了,一定要將叛軍逐一剿滅,那他們一旦退兵,朝廷分兵追擊,他們就再無還手之力了。
衆人皆看向地圖,此時哪怕不用精細的描繪,衆人也看得出來,叛軍被分爲了兩部。
這些賊子強而無義,爲利苟合,要離間他們實在是太容易。
中原大亂時,諸侯之間,戰事綿延兩年屬於是很常見的情況。
宋軍上萬精銳一舉奪下了這個駐兵有三千餘衆的關西軍壁壘,他馬超跟着潰兵倉皇逃向城池,萬幸得到龐德相助,才擋住了宋軍追兵。
朝中太僕有馬二十萬餘匹,此戰拿出來戰馬十餘萬匹。
反正勝則蟻聚,敗則鳥散,他們戰敗了,還能退到深遠險阻之地自守,等着朝廷退兵。
三萬宋軍,突破西河之地,駐軍在渭水之北,反倒是他們佔據了天時地利。然後這三萬大軍渡渭爲堅壘,敵至不出,關西軍隊是毫無辦法。
馬超雙眸已經被怒火衝的一片血紅,眼眸上佈滿了血絲,他憤怒的拔出佩劍,吼道:“敢復言降者死!今舉大計,本欲以義救關中蒼生,當須破敵三軍,號令天下。遇小敵即屈膝而降,從義之徒必一朝解體。還守涼州一隅之地,此爲賊耳,何以自全?”
而在周瑜的帷幕當中,卻是有着大量的謀臣爲他出謀劃策,除了他的司馬龐統,還有賈詡、法正、荀攸、司馬懿等多名中原士人。
馬超立即說道:“召集羌胡,聚兵關中,以胡兵之衆,而擋宋軍兵鋒。”
但他身邊死士拖着他離開戰場,這個營壘就徹底無法守了。
而韓遂則率一部份叛軍,擋在太華山一線,依潼關阻敵。
就韓遂、馬超這種人,可是比宋庭更瞭解彼此是什麼德行。馬超可是說出了:“今超棄父,以將軍爲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爲子。”
面對暴喝,楊秋氣勢不禁爲之一弱,問道:“如此當若何,不如向天子請降?”
雙方血戰十日,倒是龐德勇毅冠三軍的名聲被雙方所熟知。
要不是他戴得鐵兜鍪,防護精良,這一箭就幾乎將他射殺了。
馬超與一部份關中諸將聯軍在長安以南的藍田,阻擋宋軍主力大軍。
兩個人都清楚,如今是兩強彼此奈何不了對方,故而才妥協相依罷了。
“曏者關中諸賊,依關中長遠,朝廷徵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故驕橫跋扈,不承節度。朝廷因府庫空虛,不得不容之。”
他怒火中燒,咬牙率軍而戰,欲奪下宋軍搶去的大纛。
龐統答道:“賊請割地降,而我大軍言不蓄,其必不自安而爲備。備則必增兵聚衆。“
馬超也不愧悍將之名,哪怕只剩下了十幾名親衛,他也是磨牙吮血,衝向轅門。
“則諸賊必恐,不敢散去。若其皆來集聚,其衆雖多,莫相歸服,軍無適主,一舉可滅。賊每到一部,是爲我朝廷省一征討之費也!”
馬超着實不算是什麼名將,他堂堂之陣,打不贏夏侯淵。割據鏖戰,甚至不如冀城義士楊阜、趙昂等人,在隴南之戰,被涼州地方豪強驅逐離開了隴右地區,投奔往只有漢中郡的諸侯張魯麾下。
亡族滅種,絕不是一句虛言。
在大軍推進到藍田附近之後,龐統就向周瑜獻策,說道:“將軍,當今之際,叛軍進退失度,我當示其以必掃蕩胡塵,盡復涼州之心,使其不得不戰。”
因而楊秋問道:“軍事大要,能戰當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餘二事,但有降與死耳。今將軍不能與敵戰,又不肯降,當如何?”
五萬一人雙馬甚至一人三馬的精銳騎兵壓上去,在這平坦的八百里秦川上,宋軍只要主將不是一個廢物,就能輕易碾壓叛軍這些草聚的羌胡牧民。
剛被徵召的參軍司馬懿此時主動開口,說道:“我以爲不足爲慮。且不提司馬所言,其衆雖多,莫相歸服,軍無適主,僅我軍武德之盛,便是敵軍不敢仰望。此前一戰,將軍列鐵騎五千爲十重陳,精光耀日,賊無不震懼。”
結果宋軍大將看到了他,立即指麾士卒強攻勁弩齊發,十幾支箭矢射向他,導致他額頭中箭!
這局面,除非統軍的是朱允炆、朱祁鎮、楊廣這種千古一帝,又菜又愛瞎指揮,不然碾壓過去,叛軍也得成爲齏粉了。
但即便如此,龐德也是身披數創,沒辦法宋軍當中猛將太多了。普通將校見到龐德會退避,可有很多猛將,見到龐德非但不退,反而興奮的衝上來,欲將其斬殺,以證明勇武。
這種激烈的戰鬥中,龐德不可避免的被敵軍猛將所創傷。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