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火中取栗
李綱微微搖頭,“且再等等,不急在一時,不過樓船高大,可以望遠,且命船伕,將樓船靠近渡口,也能早些發現大軍來到。”
在李綱的命令下,衆多漕運船在原地待命,高大的樓船則是逆流而上,緩緩向白馬津渡口駛去。
雨中視線受限,雖然樓船高大,但也看不太遠,劉光世,張俊兩將見狀,齊齊皺起眉頭,李綱探手入懷,取出幾支望遠鏡來,遞給劉光世,張俊一人一支,“此物名曰望遠鏡,乃寧策發明,可以看到遠處場景。”
劉光世早聽說過望遠鏡,拿到後愛不釋手,當即舉着望遠鏡,向岸上看來看去,望遠鏡在戰場上能發揮巨大作用,所以寧策將其看得很緊,並不對外出售,但他敬重李綱爲人,便送了李綱幾支。
迎着河面上的冷風,高廉情不自禁地裹緊衣衫,嘴上則開始大言不慚,“若非鎮北王嚴令,本官早就親提大軍,去會一會那金國皇帝吳乞買了!”
“老大人也知道,朝廷有令,青州歸屬鎮北王管轄,王爺的命令,下官也不敢不聽啊。”
李綱面沉似水,一動不動,連敷衍高廉的功夫都懶得做,對此人的斤兩,李綱很清楚,任憑高廉在那邊自吹自擂,李綱卻只是緊緊盯着遠處渡口,眉頭緊鎖。
如今天下大勢,危若累卵,雖然寧策接連在銀州,太原兩地取勝,但大宋面臨的局勢,依舊十分嚴峻。
政治經驗敏銳的李綱,更是隱隱嗅到了,亂世即將來臨的味道。
相比去年,再度入侵的金兵更加兇猛,對汴京也是勢在必得,李綱很清楚京師面臨的壓力,去年尚有三十萬大軍拱衛京師,但今年這次,汴京城中,最多也就六七萬兵馬,更爲嚴峻的是,通過被俘的宋兵之口,金人得知种師道去世的消息,將其大肆宣揚,企圖打壓宋兵士氣,減弱宋人抵抗的決心。
就連遠在濟南的李綱,都聽說了,噩耗傳來,李綱心痛之餘,更感覺京師岌岌可危,想到此處,李綱臉上的皺紋,更深了一層,高廉還在旁邊自吹自擂,“完顏宗弼,銀術可雖然勇猛,但在本官看來,也不過土雞瓦狗耳!
只可惜本官未帶麾下精兵前來,否則定要給這兩人點顏色看看!”
旁邊的劉光世放下望遠鏡,對高廉微微一笑,“高大人還是莫要小瞧完顏宗弼,此人有萬夫不當之勇,麾下鐵浮屠,更是所向披靡,大名府悍將李成,就是慘死在此人手中。”
高廉冷哼一聲,並不接話,這時張俊也放下望遠鏡,皺眉喃喃自語,“約定時辰已過,爲何還不見大軍身影?莫非寧策那邊,遇上什麼麻煩不成?”
李綱皺了皺眉,沒有做聲。
他原以爲這是一場例行公事的接應,便讓岳飛率五百騎兵,率先渡河,去尋找寧策的蹤跡,結果昨日岳飛命人送信,說道今日巳時,寧策會按照事先的約定,來到白馬津,送信之人還說,完顏宗弼和銀術可大軍,也在附近,一路追擊襲擾,鎮北王不一定能如約前來。
聽聞此事,一夜之間,李綱急得頭髮都白了不少。
眼看大軍遲遲未至,衆人都有點心裏沒底,李綱的思緒,不由自主,又飄去了京師,种師道已死,京城只有六萬人馬,皇帝還是個軟弱性子,京師無人坐鎮大局,外面卻是金國皇帝吳乞買的御駕親征,金兵封鎖嚴密,城內的守軍,連突圍求援都做不到,怎麼看,都是一副必敗之局,雖然說汴京城堅固雄偉,金兵未必能攻下,但架不住朝中大臣,和皇帝,屢屢自己作死啊。
自開戰以來,這種事情也沒少出現,就在這時,劉光世嘆了口氣,“渡河之事重大,鎮北王不會輕易失約,莫非被金兵纏上了?”
然後張俊陰惻惻地接了一句,“既如此,只怕今日寧策不會來了。”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