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不勝其煩
臺爭春聞言,猛地擡起頭,眼中閃爍着驚訝與感激的光芒。
“大都督……您……您都知道了?”
徐安點了點頭,目光變得柔和了一些。“是的,我都知道了。我召見你,是想告訴你,我已經向陛下舉薦了你,讓你繼續留在邊疆,守護我們的國土。”
臺爭春愣住了,他萬萬沒想到徐安,會如此大度地舉薦自己。
他心中雖然對徐安仍有一絲畏懼,但更多的卻是感激與敬佩。
“大都督……我……我……”臺爭春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眼眶甚至有些溼潤。徐安見狀,微笑着擺了擺手。
“臺將軍不必多言,我的確很煩你,但也不能因此磨滅了你的能耐。”
臺爭春深深地鞠了一躬,聲音堅定而有力。“末將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大都督厚望!”
徐安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話鋒一轉。“不過,臺將軍你也要記住,邊疆事務錯綜複雜,你必須保持公正無私,絕不能讓事態愈演愈烈。”
臺爭春聞言,心中一凜,連忙點頭應允。“末將明白,定當謹遵大都督教誨!”
說罷,臺爭春便起身告辭,離開了徐安的書房。
臺爭春在前往邊關的前夕,心中充滿了忐忑與不安。
他知道自己即將面見的,是大乾王朝的至高無上的皇帝,而自己的命運,也將因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畢竟在大乾,如他這樣的將領,實在多如牛毛,如果不是被徐安提攜,那麼也許一輩子都沒有出頭之地。
御書房內,元康帝端坐在龍椅上,目光威嚴而深邃。
臺爭春跪在地上,雙手緊握成拳,努力控制着自己內心的緊張與不安。
“臺爭春,你可知朕爲何召見你?”元康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迴盪在御書房內。
臺爭春微微一顫,隨即回答道:“末將不知,還請陛下明示。”
元康帝微微頷首,目光變得柔和了一些。
“你即將前往邊關,朕想聽聽你對徐安的態度是否有所改變。”
臺爭春聞言,心中一凜。他知道自己必須坦誠相告,否則可能會引來更大的麻煩。
於是,臺爭春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說道:“末將……末將其實一直都很支持徐安大都督。”
“只是……只是末將覺得他得到的已經太多了,有些嫉妒……而且,末將也擔心他一旦恃寵而驕,會對朝廷產生不良影響。”
元康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但隨即又恢復了平靜。“哦?你竟然有這樣的想法?”
臺爭春低下頭去,不敢與元康帝對視。“末將知罪,請陛下責罰。”
元康帝卻擺了擺手,笑道:“你無需自責,人之常情罷了。不過,朕要告訴你的是,徐安就算不用寵,也可以一直驕縱下去。”
“他有能力,有膽識,更有一顆爲國爲民的心。這樣的人,纔是我們大乾王朝,真正需要的棟樑之才。”
臺爭春聞言,心中頓時涌起一股巨大的震動。他沒想到,皇帝對徐安的評價,竟然如此之高,這讓他不禁重新審視起,自己對徐安的態度來。
“末將明白了,多謝陛下教誨。”臺爭春的聲音,變得堅定而有力,彷彿已經下定了某種決心。
元康帝點了點頭,目光再次變得威嚴起來。“你起來吧,朕有話要說。”
臺爭春站起身來,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待着元康帝的訓示。
“臺爭春,你前往邊關之後,朕授予你便宜行事之權。但你要記住,絕不可將戰端擴大,更不可濫用職權。”元康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臺爭春聞言,心中一喜,連忙跪倒在地,叩謝皇恩。“末將遵旨,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厚望!”元康帝微笑着點了點頭,示意臺爭春退下。
臺爭春如釋重負地,走出御書房,心中充滿了感激與敬意。
他知道,自己能夠得到這樣的機會,全是因爲徐安的舉薦和皇帝的信任。
待臺爭春走後,陳貂寺忍不住開口問道:“陛下,您爲何要授予臺爭春,便宜行事之權?他畢竟曾經參與過,彈劾徐安大都督的行動。”
元康帝嘆了口氣,說道:“朕知道他的過去,但朕更看重他的未來。”
“現在邊疆局勢複雜,我們需要一個有能力,且忠誠的人來穩定局勢。”
“臺爭春雖然有過錯,但他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且願意改正。朕相信他能夠勝任這個任務。”
陳貂寺聞言,心中恍然大悟。“陛下英明,老奴佩服。”元康帝微微一笑,目光再次變得深邃起來。“朕只是希望大乾能夠穩定下來,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至於其他的,朕並不在乎。”
陳貂寺躬身行禮,表示領命。他知道,皇帝的心中,始終裝着國家和百姓,這纔是他最爲敬佩的地方。
而此時的徐安,卻在滄海道衙門,內忙得不可開交。
自從魏剛落馬之後,無數朝臣開始主動向他示好,但其中大部分依舊是居心叵測,只是面上看着親熱而已。
一連半個月,徐安每天,都要接待幾波求見他的官員。
這讓他心中焦躁厭煩,甚至開始考慮,是不是要暫時轉移到祥雲山莊辦公。
畢竟,那裏環境清幽,遠離塵囂,更適合他靜心思考和處理政務。然而,徐安也知道,自己作爲大都督,必須堅守在滄海道衙門內,以穩定軍心民心。
於是,他只能強忍着內心的煩躁,繼續處理着堆積如山的公務……
滄海道衙門內,徐安坐在案前,眉頭緊鎖,目光深邃地注視着眼前的公文。
他的手指輕輕敲打着桌面,發出有節奏的聲響,彷彿在訴說着他內心的煩躁與不安。
這些官員中,有的真心實意地想要與他結交,有的則是爲了各自的利益而來。
徐安雖然心知肚明,但卻不得不耐着性子與他們周旋。
這讓他,感到無比的疲憊和厭煩。
“大人,又有一位官員求見。”一名親兵走進書房,恭敬地稟報道。
徐安聞言,不禁皺了皺眉頭。“又是誰?”親兵回答道:“是禮部侍郎張大人。”
徐安嘆了口氣,無奈地揮了揮手。“請他進來吧。”
不久之後,禮部侍郎張大人便走進了書房。
他面帶微笑,向徐安行禮問好。
然而,徐安卻能從他的眼神中,看出一絲虛僞與奉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