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暗渡陳倉 作者:未知 在雙方的指揮官能力相當,軍隊的素質相當的情況下,士兵的人數就上升爲決定戰鬥走向的一個重要因素了。 ≥ 尤其是當擁有一個猛將的時候,這種優勢就越的明顯。 龐玉是個猛將,少帥軍的前鋒線對此深有了解,每一次衝鋒他都在最前方,成爲少帥軍官兵的噩夢。也正因爲他的勇猛作戰,唐軍的中路才能將少帥軍壓制的死死的,樊登奎,丁天慶,盛彥師幾次反攻都沒有奏效。 不過,猛將也分幾種,有些猛將只是作戰兇猛,有些還很有智謀。相比起龐玉來說,張亮就顯得聰明得多,當龐玉將正面戰場的少帥軍壓制的擡不起頭時,他十分機警的帶兵從側方進攻,雖然突擊少帥軍本陣的本意被拼死組成一道血肉防線的士兵們阻止,卻十分有效的讓少帥軍收縮回去,使得唐軍在中路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如果不是兩翼出現的問題,只怕少帥軍早就因爲中路的劣勢而崩潰了。 好在李靖不是一個庸才,他並不是不會揮己方的優勢,而只是在等待李世民把所有的牌都打出來。面對一個天才對手,李靖不得不謹慎一些。看到李世民的玄甲精騎也全部派遣出來,李靖就知道時機到了。 姜鬆,左天成,兩個猛將中的猛將,還有八千少帥軍中最精銳的戰士。他們一投入戰場,幾乎就決定了戰爭的結果。 一條大槍,一柄金刀,所向披靡。更爲讓唐軍膽寒的是他們身後那八千猛士,個個剽悍勇猛,完全是經受過嚴格訓練,泰山崩於眼前而不變色的殺手級戰士,每一次揮擊,都有敵人倒下,就算身受重創,也決不停步。 這哪裏是能夠戰勝的對手?看着浴血而來的死神,唐軍的心理防線先崩潰了。 無論龐玉如何的怒吼,砍殺多少個退卻的士兵,也無論張亮怎麼樣竭盡全力的迂迴攻擊。在援兵的振奮下,爆出實力的少帥軍前鋒,是無法抵擋的。 用摧枯拉朽來形容並不未過,兵敗如山倒並不是危言聳聽,當軍心喪失,所有的同伴都戰戰兢兢時,一個人在勇猛,也堅持不住。排山倒海的喊殺聲在耳畔響起,能夠拔腿狂奔的纔是好漢,孬種都已經一褲子屎尿,癱軟在地上,任由宰割了。 中路失去了屏障,左右兩翼被牽制住,唐軍的陣型徹底崩潰,李世民便是再有軍事才能,也控制不了喪失勇氣和鬥志的敗兵。潮水般的敗退,身後是窮追不捨的少帥軍,好不容易在太原城裏守軍的幫助下屏退了追兵,唐軍龜縮進太原,再不敢出來迎戰了。 這一戰少帥軍雖然獲勝,損失不可謂不慘重,傷亡近萬,乃是歷年來最慘痛的一次。不過唐軍的損失更加巨大,三萬人馬,逃回太原的不到一半。就連最精銳的玄甲精騎,也丟下了四百具屍體,讓李世民心疼不止。 這種優勢當武安福率領的八萬大軍趕到時,簡直就成了一面倒的戰鬥,晉州,石州,絳州三州的淪陷,使得太原城孤零零的暴露在少帥軍的攻擊範圍之內,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唯一給李世民帶來希望的,就是一直在潼關待命的屈突通手中那三萬唐軍和關中守護長安的五萬人馬。有這八萬人增援,他有信心反敗爲勝。 問題在於,李淵是不是能夠信任他的次子呢。 武安福和他的部將們,正在討論的正是這個問題。 “黃天虎李成龍已經潛入了長安,見到了餘雙仁。”侯君集帶來了最新的情報,“餘雙仁已經收買了數個朝中大臣,太原戰敗的消息已經傳回了長安,滿朝震驚,李淵正在商量對策,至於他們是要放棄太原還是派兵增援,還未得知。” “太原是李淵的龍興之地,扼守中原的命脈,若是丟失,潼關之前就沒有了屏障,只怕李家不會輕易丟掉這裏。”孫成道。 武安福道:“最好不丟掉。” 他的話含有深意,衆將也都微微的露出會意的神色來,孫思邈道:“且看李淵如何處置了。” “叫餘雙仁多使錢,讓他們慫恿李淵增援太原,只要長安空虛,一切就盡在掌握了。”武安福道。 “遵命。”侯君集道,“少帥,還有一條消息。” “什麼消息?”武安福問道。 “蕭禹投奔了唐。”侯君集道。 “蕭禹?”武安福眉頭一皺,這個曾經的最大對手多年沒有音信,本以爲已經在亂世洪流中不聲不響的死去,居然又出現了,還投靠了自己的敵人,實在有些讓武安福心驚。 “此人和倭國,佛宗都有密切聯繫,不可小看。”武安福道,“叫六道不惜一切代價狙殺他。” “遵命。”侯君集前去布命令了。孫思邈道:“少帥,蕭禹如今不過是拔了牙的老虎,不必這麼在意吧?” 武安福道:“不知怎地,我總覺得有些心驚肉跳。蕭禹此人深不可測,不能小看他。” 孫思邈點點頭,不再多話了。武安福對一旁的尚懷忠道:“徐世績那邊如何了?” “一切順利。”尚懷忠道。 “好,就看李淵如何處置了。”武安福露出一個狡猾的微笑來。 早朝例會已經連續爭論了三天了,是否增援太原成了難以解決的問題,朝廷中分爲了兩派,武將們一致要求派兵增援太原,在關外和少帥軍決一死戰,文臣們則請求李淵放棄太原,固守潼關,伺機反攻。李淵陰沉着臉,聽着殿內兩派人的針鋒相對,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皇上,長安乃是國都重地,這五萬守城的戰士千萬不能妄動啊。”獨孤懷恩啓奏道,他是李家的親眷,也是太原義的重臣,十分得到李淵的信任,此次儼然是放棄太原一派的腦人物。 “皇上,不能放棄太原啊。太原一丟,關中一定震動。到時候潼關就算再堅固,也怕民心有變啊。”劉世龍一旁反對道。 “要放棄。” “不能放棄。” 兩邊脣槍舌劍,互不相讓,李淵的眉頭皺在一起,滿臉的怒火。 “父皇……”伺候在身邊的李建成看出李淵的憤怒,連忙道。 “一羣廢物。”李淵低聲道。 李建成尷尬的一笑:“父皇,你有什麼打算。” “你說該怎麼辦?”李淵反問道。 “依孩兒看,太原是咱們李家龍興之地,不但有大量的糧草囤積,還有年深日久的人脈。若是輕易的放棄,只怕會丟掉根本啊。”李建成道。 李淵點點頭:“朕也是這麼想的。不過朕並不打算和武安福決戰。” “父皇的意思是?”李建成似乎有些明白了。 “你也說了,太原糧草充足,朕想讓世民和元吉堅守住。想那武安福長途跋涉,後勤供給必定十分困難,只要能堅守數月,糧草不繼,自然就會退兵。”李淵道。 李建成聽了李淵的話,心裏一震,表面上卻毫無反應,只是道:“父皇分析的是,我看二弟三弟一個智慧一個勇猛,必定能夠守住太原。” 李淵點頭道:“既然如此,就這麼定了吧。你一會吩咐下去,叫人給世民送個信,告訴他,朕對他寄予厚望啊。” 說罷,李淵起身,根本不理依然在爭論的羣臣,徑直走了。衆大臣面面相窺,都傻了眼。李建成咳嗽一聲,這才把李淵的意思說了。 羣臣聽了李淵的決定,都默不作聲,孤獨懷恩道:“太子,如今少帥軍勢大,若是強攻,太原只怕……” 李建成一甩袖子,轉過身去道:“這是皇上的意思,獨孤大人要是想弄明白,自己去問吧。”說罷也走了。 羣臣議論紛紛,兩派都不滿意,唯有人羣中的蕭禹臉上露出瞭解的神情來。 佈置了去太原送信的信使,回到太子府,魏徵和薛萬徹已經等在了府中。一見李建成,魏徵就急道:“太子,聽說皇上要按兵不動?” 李建成點點頭,面色陰鬱。 “這樣豈不是對太子有利嗎?”薛萬徹喜道,“若是李世民戰死,這皇位再也無人可以威脅了。” 魏徵一頓足道:“哪裏有好處,這分明是壞事啊。” 薛萬徹奇道:“怎麼說?” “皇上此招太過狠毒,這不是丟卒保帥,分明是虎毒食子嗎。前兩月秦王祕密訓練玄甲精騎的事情被太子告上去,皇上卻一直沒有動作,我本來很奇怪。如今才知道,皇上早就有了懲罰秦王的意思,只不過不是責問那麼簡單,而是將他置之不顧啊。今日皇上能這麼對付秦王,日後就能如此對付太子。何況秦王若是真的失敗,太原丟掉,只怕關中也要危急。皇上怎麼會出這種昏招呢。”魏徵道。 “依先生的意見,該如何去做?”李建成忙問,他不是一個只知道爭權奪利的傻瓜。李淵說出決定那一刻,他的後背全是汗水。父子兄弟之間的感情,在權力面前,都是放屁。李淵今日能讓李世民犯險牽制敵軍,明日就能將自己廢掉。若不早做打算,只怕李世民的今日就是自己的明日。 “如今只有一條路可走了……”魏徵道。 就在大唐內部勾心鬥角之時,在漢中的山中,一支部隊正悄然的行軍。 “武”字旗號迎風招展,向北,向關中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