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九十四章 屈原问天

作者:风逝
唐昧的话令所有人都有些心神不灵,他并沒有回应這個预言会应在哪国,或许他自己真的也不知道,但却再沒有人追问。答案当然是每個人都想知道的,但同时又是每個人都不愿知道的。

  因为這道挥之不去的阴影,魏国在其后安排的盛大宴席便显得气氛怪异起来,沒有什么心理包袱的杨华狠狠地满足了一番口舌之欲,其他人则明显心不在焉,各自聚在一团窃窃私语,连欣赏歌舞的时候也不例外。

  当晚,各国星官互相窜门交流的盛况也不复再现,大多聚在各自的院落足不出户,不知道多少人在這一夜裡难以入眠。

  第二天,星官大会进入第二個环节:问学。

  按照传统,第一天是宗主国的星官进行讲学,教导诸侯国的星官掌握這门重要的知识,第二天则是公开解答各国星官在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问。

  作为宗主国的周室衰落之后,這一個环节便充满了政治意味,各国星官自是不愿把自己降为“学生”,主要提问的也就是各自的弟子,主题也从解答疑问变成了“问难”。

  以往的问难相对来說還是比较平和的,內容多集中在前人典策之上,可這一届星官大会与以往可以說完全不同,先有魏国处心积虑要夺取制订历法之权,后有唐昧的惊天预言,经過一夜准备之后,利于己国的意味便占据了主导。

  大会一开始,各国便纷纷将矛头对准了魏国。

  石氏岁星法虽然是当时的杰作,可并非毫无漏洞,是以各国星官便怂恿自己的弟子以此向石申发难,哪怕只是行文中的不当之处也毫不放過。

  石申对此显然早有准备,在历法上的研究仅甘德可相比拟,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从容不迫地化解了诸多問題。

  “我有一问!”眼看石申就要全身而退,楚国那名少年却站了出来,长身一揖后道:“荧惑逆行,何由使之?”

  這一下可把石申问住了。

  他当然不是观察到火星逆行的第一人,但对于其规律的研究却当世无双,甘德也要稍逊一筹。可是,他又如何能够知道是什么力量使火星逆行呢?

  不仅是石申,這問題甚至困扰了诸多人类文明数千年,以至于当火星逆行這一无法解释的天文现象发生时,无不以为将有灾祸降临。

  见石申不能回答,少年又转向甘德。

  甘德看了一眼邹衍,沉吟片刻后便以邹衍的五行、五德之說进行解释,认为荧惑主惩罚,当有君主倒行逆施之时,便逆行守心以降祸端。

  “桀纣之时,可有此象?”少年对甘德的回答显然并不满意,反问一句后便转向邹衍。

  邹衍脸色讪讪,他的见解比甘德也高不了多少,拿手的理论又被甘德先用了,不回答又太沒面子,只好硬着头皮答之:“或是如此,天意难测,又岂是我等凡夫所能明了。”

  少年摇了摇头,言辞咄咄逼人:“既然天意难测,何来大凶之兆。”

  眼见赵、韩、吴、秦的星官纷纷侧身避让,他连自己国家的星官也不放過:“唐先生,您說呢?你不是最能测天意的么,這個問題应该难不到你吧。”

  唐昧显然有些意外,這少年是個显赫贵族子弟,這次硬要来“玩玩”,他也沒办法拒绝。而在事先的安排裡,根本沒有其发言的环节,更不要說问难到了他的身上。大庭广众之下,唐昧也沒办法回绝,只好耍了個滑头:“使吾知者,知之。”意思就是說,老天要让我知道的,我就知道,至于那些不让我知道的,比如荧惑逆行啥的,我就不知道了。

  少年显然极为失望,冲着唐昧身边一個中年男子问:“沈叔骗得我好苦,說什么星官大会来的都是天下知识最渊博之人!”

  這话显然太狂妄了,那男子虽然一直宠溺着少年,也有些坐不住,连连呼喝:“平,此言太過,赶快回来!”

  少年却置若未闻,仰天高呼:“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听到少年连出四问,一众星官无不变色。

  原来荧惑逆行只是一块因昨天石申的讲述临时起意的敲门砖,真正藏在脑子裡的是一些更难回答的問題。

  凭心而论,這些問題他们当然能找番說辞解答,但那些解答根本连自己也无法說服。這并不是他们才疏学浅,而是所处的這個文明阶段根本不可能得到這类問題的答案。

  杨华却是眼睛一亮,他终于知道這少年是谁了!

  早在浑象仪那裡问出“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這句话的时候他就应该知道了,只是当时脑子根本沒转過弯,又从沒想過大名鼎鼎的屈原這时候会是一個翩翩少年,其后又是各国星官的精彩展示,让他完全把這個口气极大的少年抛到了九霄云外。

  屈原虽然在歷史上有着重重的一笔,可并沒有天文学家的标签,杨华为什么如此熟悉他呢?這正是因为其传世之作中的《天问》。作为一名伟大的诗人,屈原留下了诸多精彩绝妙的诗篇,

  纵观其一生似乎并沒与天文学发生過瓜葛,可在其《天问》之中,通篇都是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其中“圜则九重,孰营度之?”甚至被视为战国时期便已有浑天說的明证。

  虽然偏好理科,但杨华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屈原呢?更不用說他在混迹一些天文爱好者的圈子裡,也曾看過一些讨论這部《天问》的贴子。

  可即使過了两千多年,人类在天文学上的发展已日新月异,但仍处在蹒跚学步的婴儿阶段,对這個身处的宇宙的了解着实有限。

  除了那些已经被证明的现象,很多天文学上的問題仍然沒有所谓的“正确答案”。

  比如宇宙的起源,大爆炸学說虽然得到了越来越多证据的支撑渐趋完善,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它仍然只是一种假說,真相仍然是人类探索的目标。

  又比如宇宙的尺度,别看人类已经成功发射了轨道天文台数十年,获得了无数星空图像,但离探索整個宇宙仍然有着难以估量的差距。

  因为《天问》的原因,他曾特意了解了一下屈原這個人。相比之下,反而成了他在這個时代的“熟人”。

  眼前的屈原显然沒到加冠的年纪,自然也沒有取字,怪不得那人叫他“平”。不過在這個怪异的时空裡,杨华可不敢以自己所知那点作为判断,比如非常明显,《天问》绝不是屈原少年时期的作品,可他现在却能脱口而出。

  看着屈原一副落寞的样子,杨华不禁对着這個“熟人”脱口而出:“你好像還有人沒问呢?”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