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四章 結局

作者:我是二虎
在衆人眼裏看來,明烽的這種做法要不就是腦袋被驢踢了,思路不清醒。

  要不就是自暴自棄,自我放逐。

  一時間,很多好友,同僚以及同窗都紛紛來相勸,一項與明烽交好的何堅,更是差點從外地趕回來將明烽痛罵一頓。

  可即使是衆人都反對明烽的決定,可他依然固執的堅持己見。

  唯一一個贊成和支持他的人,其實只他的枕邊人福寶。

  對於明烽的決定,福寶自然是支持的,一來明烽本來就沒有加官進爵,升官發財的野心。二來,隨着皇帝年紀大了,這幾年京師的朝堂上,風波微瀾。

  如今皇帝身體還算硬朗,這股妖風還能壓的住。可人老了,誰也說不準明天還會有什麼事兒發生。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萬一呢?

  若是沒有張二姐,這個豬隊友,明烽說不的通過一番籌算,按照他這個級別和所處的位置,尚且能不被着軒然大波給波及自身。

  可是遇上了張二姐這個只坑自己人的“坑貨”姐姐。

  福寶對於將來,在京師的走向,以及自身一家人的命運完全是心中沒底。

  想必明烽也是這般認爲的。夫妻倆人的想法倒是很一致。

  但是這一些大逆不道的想法,以及隱私的理由,又不能公諸於衆,對他人言明。

  於是在衆人不理解的目光下,明烽依然選擇了離開京師翰林院這種前程似錦的衙門。去了一個鳥不拉屎,毫無仕途前程可言的地方。

  自從調令下來以後,在衆人詫異,不解,甚至是幸災樂禍的目光中,福寶便開始忙碌着整理行裝。

  甚至連在京師的幾所小院,也準備出售出去。一看就是準備好了許多年不返京的準備。

  張家二老雖然不理解明烽的這種行爲,也捨不得兒子放棄大好前程的做法。

  但如今一紙調令下來,就算他們反對,也無可奈何,總不能辭官歸家吧!

  張書吏也是在衙門裏做過事的,不是普通的鄉野農夫。柳氏也是出身侯府,之前沉迷於親情,沒有過多的猜想,如今看到兒子的這番做法。

  就算兩人再糊塗,也猜出了明烽的這種舉動,肯定和張家二姐之前的認親行爲關,所以在心底裏肯定會去埋怨去張家二姐。

  這一次剛剛相認,就害的兒子丟了官,下一次繼續交往下去,還不得送了命?

  再加之,自從知道了明烽自毀前程的做法後,失去了拉攏和利用的價值。鎮南侯便再也沒有登過張家小院的門。

  張二姐順從夫意,也漸漸的和明烽斷了往來。

  見女兒這般勢利眼和無情,張家老夫妻冷了心,也不願意和張二姐這個自私的女兒繼續來往。

  明烽就任的地方是偏遠的州府,因趕着赴任,所以行程又很倉促。

  人老了,最大的念想,便是老了能落葉歸根,當初柳氏和張書吏願意來京城,更多的也是爲了看在張家嫡長孫的份上。

  如今去一個鳥不拉屎的偏遠地兒,人地兩生疏,語言風俗都不相同,張家二老年紀大了,自然不願跟着兒子去這般偏遠的地方受罪。

  所以決定不能同行,因孫子年紀小,張家二老又不願意孫子受罪,徵的福寶和明烽的同意後,便帶這小孫子一同返回了酉陽老家

  於是,只有明烽便帶着福寶,一同上任。

  因心裏早有所準備,所以儘管時間倉促,收拾整理行裝起來,雖然忙碌,卻並非無序。

  收拾完行裝,小夫妻幾個家僕,一路輕車簡行,很快的便啓程赴任。

  前幾年,京城這邊暫時還風平浪靜,但隨着老皇帝的身體日漸雖弱,對於時局的掌控能力減弱,朝堂上的風向便開始變了。

  皇子們之間的鬥爭也日趨激烈

  皇權更替鬥爭當然是殘酷的,連皇子和重臣們都尚且不能保證自身的安全,有人提前出了局,有人落了個抄家滅族。

  先是,皇后嫡子太子,率先被人投毒而亡,恭王成了懷疑的對象,受到攀扯,結果被廢除了親王之位。

  最熱門的兩位皇子死的死,廢的廢,都沒能登上九五之尊的寶座,讓所有人都沒有意料到的是,偏偏是最不起眼的蕭王,因清君側,誅殺了謀反的桂王,最後問鼎成功,登基爲帝。

  很多京師的達官貴族們都投注失敗,新帝登基後都來了一次大清盤。

  鎮南侯因站錯了隊伍,雖沒有抄家滅族,也被貶爲庶民,侯府自此敗落。

  張二姐爲此奮鬥了一生的貴婦夢,由此破滅。

  在新帝登基的第一年,被貶爲庶民的鎮南侯自知此生被赦免無望後,便在貧困交加的情況下逝世。

  他的長子早就被張二姐養成了一個紈絝子弟,在家境敗落後,他不僅沒能承擔起養活寡母幼弟的責任,反而到處偷雞摸狗,打架鬥毆、賭錢,甚至偷張二姐辛辛苦苦給人繡花,縫補衣物攢下的銀子去喫喝。

  張二姐終於自食其果,有時候還要受到繼子的氣,甚至是捱打。

  張二姐也曾想過抱着幼子,回來投奔孃家。

  可惜當時,張書吏已經過世,明烽和福寶將寡居的母親柳氏接到了身邊,當時身處偏遠之地,離京師路途遙遠。

  張二姐就算是想投奔他們,卻連啓程的路費都沒有。

  終於在貧困交加了幾年,苦苦煎熬以後。張二姐終於香消玉殞,留下幼子唐俊。

  當明烽和福寶派出崔二,終於到京師找來的時候,家裏只剩下的鎮南侯那個紈絝長子,半死不活的吊着一口氣。

  而唐俊一人,早就被他不爭氣的大哥賣給了別人做奴僕。

  但好歹也算是,撿了一條命回來。

  崔二幾番尋找,終於尋得,替他贖了身後,帶了回來。

  至此,這孩子便跟着舅父,舅母一起長大。

  因年少時,他荒廢了學業,又曾入了奴籍,最後也沒能繼續求學,長大以後做了買賣人。

  在舅父,舅母的護下,到也能做個富貴閒人。

  最早入宮的唐馨兒,因其無子。

  在老皇帝駕崩後,便和其他無子的嬪妃一起被送到皇家寺廟裏修行,至於過得如何,卻是不得而知。

  很多年後,明烽反倒因爲政績突出,升了官兒,告老還鄉時,官拜國子監祭酒。

  明烽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夫妻倆一輩子也只有一個兒子,長大後,雖不格外出衆,卻難得沉穩,在朝堂裏時一名不偏不倚的實幹派。

  明烽這一輩過得無波無瀾,和福寶富貴榮華到了白頭。

  全書完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