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5章 凶手 作者:未知 “我們辛辛苦苦查到了线索?为什么十五年前的档案是一片空白?当时几家酒店都报了警,为什么我們警察局沒有十五年前的档案?”李亦科沒有找到档案差点发疯,自己几天几夜努力在這裡被止步,他能怎么样?上面只给了一星期破案,结果关键点到了他们警局這裡掉了链子,他能不气嗎? “小李,你也别生气,十五年钱的编制沒有现在完善,除了杀人案,這种小案子又关乎亲人的,我們警局根本不会当做一回事,基本以教育为主,就算是现在遇到這样的事情难不成把孩子带离母亲嗎,肯定孩子還是让母亲养着,不過就是口头教育一下。所以根本不会留档案。” “這种母亲,真应该下地狱,不会养生什么小孩?现在有很大的可能就是這個小孩长大了,现在要报复社会,现在我們警局沒有当年的资料,天知道那孩子是什么人,现在隐藏在哪裡?如果不把人抓住,還会死人。” 李亦科话刚說完,警局电话的铃声响起来了,接到电话,李亦科整张脸都白了。 “小李?什么事情?” 李亦科看了局长一眼放下电话:“又死人了!局长帮我问问当你的同事,看看谁知道一些细枝末节的?” 听到又死人了,這次连局长都不敢大意,连忙打电话联系当年的同事,局长也不是一直在這個局裡面的,他七年前才调来這個局当局长,所以十五年前的事情可以說完全不知道,不過警队的作风他多少了解一些,所以才会在刚才說出這样的一番话来。 现在已经连续死了四個人,之前压力在李亦科那裡,可是仅仅半個月時間,死了四個人,他也开始了压力。 又死人消息传出来,省裡很快打了电话给局长,让他务必带领班底破案,甚至省裡找了行迹专家過来。 不過行迹专家過来得出的结论也和齐璇相似,甚至不如齐璇,齐璇還推断出此人可能多重人格,来的专家对此沒有判断,最后看到齐璇给李亦科他们做出的判断,還反過来让李亦科解释他们是如何判断的,李亦科自然把齐璇的话复述了一遍,对方哑口无言的回去。 倒是局长在多方压力之下,找到了十五年前负责虐童案的老警察,有的已经退休,有得已经被调走。十五年前的老警察相当的难找,找到的是一個已经退休的警察。 李亦科问了当年的事情,老王已经把事情详细的回忆了一遍,此时李亦科再问他倒是已经很流利的說出当年的事情。 “那位当妈的也是一個可怜人,被人抛弃了只能住酒店,那女人是周村的,叫周芹,周村老村长的女儿,家裡在当地也算是富有的,不過老村长已经去世,剩下三個哥哥都不管她的事情,好像四兄妹闹遗产纠纷,父母偏心把家产大部分给了女儿,引起了儿子的不满,我們当时联系了他们家,他们家才知道這件事,孩子在卫生所出生,当地都有证明。 遗产纠纷我們就管不了,不過她大哥都不管她的事情,還骂她活该,当时因为孩子是亲生的,我們最多也只能是劝阻教育了一番周琴,事情不了了之,之后又有酒店报警,我們也只能三翻四次的和她讲道理,让她对儿子好点。 “当时情况你们为什么不找孩子生父?把孩子给生父或许好点呢?”李亦科皱眉。 “找了,那男人是方家的女婿,還是上门的,你们知道方家是做实业的,就這么一個宝贝女儿。自然不可能养别人的孩子,当时孩子的生父希望孩子养在女方那裡,他承诺给生活费,這已经是调解的最好的结果了,不然女方也不可能一直住在酒店裡面。”老王抽了一口烟,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說,這样的调解算是很成功了。 李亦科辞别了退休的警察,就带人去了周庄,现在他们必须要知道当年那对母子的去向,很有可能当时這对母子中其中那個男孩是现在這起连环凶杀案的凶手。 想到這裡李亦科就不淡定了,带人飞车前往了周庄。 去了周庄之后他才知道情况可能远比他想象中的要恶劣。 “什么?你說那女人死了,孩子失忆了?到底怎么回事?”他问村长。 “原本周琴不想来村裡,她一心要在城裡生活,后来被男方威胁,她如果不来村裡生活,男方說一分生活费都不给她,她只能回来,她对那孩子很差,差不多让那孩子過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动辄打骂,整天抱着酒瓶子喝酒。终于有一次出事了,你们能想象是孩子做出来的事情嗎? 我們次日发现尸体的时候,她脸上被抹上了一层层的宣纸,活活窒息而死,至于那孩子,我們找到他的时候,全身沒有一块地方完好,被打的体无完肤,而且醒来之后他什么都不记得了,由于年纪小,警察也抓不了他,再說他什么都不记得了。” “现在呢?那人在什么地方?” “初中辍学之后把房子卖了,去了城裡,我們也不知道他做什么?” “回来過嗎?有沒有联系村裡人?同学什么的有沒有?”李亦科不甘心的问道。要是找不到此人线索就断了。 而且根据其成长的轨迹快来看和齐璇推算出来的凶手很像。 “他出去之后就沒有回来過。村裡也沒有什么朋友,他杀母的事情,让整個村裡的人看到他都感到害怕,向来就是独来独往的一個人。 李亦科从村人那裡得不到有用的消息,就去找了周成的父亲。 结果让李亦科大失所望,這個周成的父亲更不负责任。根据他的說法,周成初中毕业之后他给了两千元钱,让其以后不要找上门,自生自灭。 以后周成就沒有出现在他面前過,他更是不知道周成去了什么地方。 李亦科想起来就头大,一個十五岁的少年,拿着两千元“巨款”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