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6 就這样,谢谢你! 作者:眉师娘 其他小說 刘立杆把一套四本的大王传奇,也就是《时代楷模》拿出来,又拿出了四五本红封面的获奖证书,和张晨說,我要用這些炸弹,炸晕他们。 张晨看着很羡慕,他說我可什么都沒有。 “你不用,你自带证书,一出笔就是個特等奖的获得者。”刘立杆安慰他。 两個人下楼,出大门的时候,看到那個妇人坐在大门口,看到他们,就朝他们笑,他们也朝她笑笑,然后出门。 两個人骑着车,决定先去《海城晚报》,《海城晚报》离他们比较近,就在海城市政府的院子裡,他们到了市政府门口下了车,推着自行车准备往裡走,门口执勤的武警拦住了他们,问他们去哪個部门,有什么事。 张晨說我們是来《海城晚报》应聘的,武警朝右边指了指,告诉他们,从边上那條小路进去。 他们沿着市政府院子的铁艺围墙朝前走,走到头是一條小路,路口的墙上,钉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海城晚报》,下面是一個红色的箭头。 他们继续沿着市政府院子的铁艺围墙朝裡走,走了四五十米,围墙被破开了,有一扇不大的门,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原来這裡才是《海城晚报》的报社,而报纸上的社址,所谓的龙昆北路一号市政府大院,其实是市政府大楼后面的一幢三层附楼。 這裡倒是沒有武警执勤,门也敞开着,他们走了进去,一楼的過厅只有二十几個平方,和他们永城婺剧团的宿舍楼差不多,一边一排木头长椅,每张椅子上,都坐了六七個人,還有几個站着的,看样子都是来应聘的。 张晨和刘立杆靠墙站了一会,从走廊裡转出来一個戴眼镜的女孩子,看了看他们问道: “你们都是来应聘的?” 大家赶紧說是。 “把你们的简历都给我。” 大家赶紧恭恭敬敬,用双手把自己的简历递了上去。 “在這等着,叫到名字的才进来。” 女孩說完又转进了走廊。 第一個面试的人进去,過了七八分钟后出来,那女孩跟在他后面出来,叫到: “有沒有新来的?有新来的把简历给我。” 就這七八分钟的時間,又来了四五個应聘的,他们连忙把简历交了上去,女孩這才叫道:“张晨。” 张晨赶紧起来,女孩和他說:“进去第三個办公室。” 张晨走了過去,站在门口朝裡面微微鞠了一躬,和他们說你们好! 办公室裡,并排两张桌子,坐着两位三十几岁的人,并排的桌子边上,有一张钢折椅,其中一人示意张晨就坐,张晨坐了下来,另外一個拿着张晨的简历,问道: “浙江来的?” “对。” “原来在浙报干過?” “沒有。” “《钱江晚报》?” “沒有。” “杭报?” 张晨摇了摇头。 “《经济生活报》?《浙江科技报》?” “都沒有,我沒有在报社干過。”张晨觉得自己的汗都快下来了,心裡在骂金莉莉,什么女人的第一次,男人的第一次也是這样的,好嗎? 问他话的人身子往后面一靠:“那你在哪裡干過?” “剧团,我是剧团的美工。”张晨說。 “你是哪個学校毕业的?”坐在对面的问道。 “哦哦,這上面也沒有写。”手拿着张晨简历的那人,又看了一眼简历說。 张晨觉得自己背上的汗已经下来了,他结结巴巴地說:“我不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就是自学,画画的好,才被招进剧团的,我可以给你们看我的工作证,对了,我還可以画画给你们看……” 那两個人都笑了起来,一個說,有趣,你就是画,我們也看不懂啊,另外一個說,我們的美编,要求的可不是只会画画。 张晨想问,那你们的美编是干什么的?還沒开口,其中一個就說,就這样吧,谢谢你! 這就是下驱逐令了,张晨站了起来,有些狼狈地出去,刘立杆站在走廊口,看到张晨,赶紧问道:“怎么样?” 张晨摇了摇头。 刘立杆說:“沒事,還有我呢,看我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刘立杆话音刚落,那女孩就叫道:“刘立杆,第三個门。” 刘立杆走进门去,门裡那两個人,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刘立杆把挎包放在桌上,从包裡拿出那一套《时代楷模》和获奖证书,坐在左首的那位一见,就和他說: “你這些东西不要拿出来,到我們這裡应聘的,每個人都有這些。” 刘立杆霎时尴尬了,他愣了一下,然后才想起来应该把它们放回挎包,对面那位叫道: “那几本书给我看看。” 刘立杆把那四本《时代楷模》递给了他,那人翻开看看,笑道:“哟,還都是你一個人写的,蛮厉害的。” 他接着看了看封底:“内部印刷的?” “对对,不過,是我們县的县文联主持编的。”刘立杆說。 那人把四本《时代楷模》還给刘立杆,和他說:“我大致翻了一下,你的写作风格很浪漫,我觉得你适合搞文学创作,但当记者,你不适合,虽然都是写作,但這写作和写作還是有蛮大的区别的。” 刘立杆口裡說着是是是,心裡在骂,就那么几秒钟,你他妈的就大致翻過了?還风格很浪漫,你们报纸上那种吹牛逼的文章,比老子還浪漫吧。 “那就這样,好不好,我觉得你到我們這裡当個记者,那是大材小用,谢谢你了!” 刘立杆也被轰了出来。 两個人出了《海城晚报》的门,在自行车跟前站了一会,都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让他们不能接受的不是应聘沒有成功,而是对方那写在脸上的轻蔑,要是在永城,张晨肯定会一拳就砸到他们的脸上,你妈逼的,就是文化局长,也不敢对老子這种态度。 “不就是一個破报社嗎,躲在這個角落裡,還以为自己是新华社了!”刘立杆骂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走,《海角文学》,出发!” 《海角文学》杂志社在琼山,琼山原来是海城下面的一個县,海南建省,海城成为了省会城市后,才把琼山县并入海城,变成了琼山区。 他们骑了近一個小时才到琼山,找到《海角文学》又花了十几分钟,《海角文学》在一條正在埋下水道的街上,一幢五层楼房的二楼。 他们爬上二楼,迎面就是一個一百多平米的大开间,十几個人,都在這一间办公室裡面办公。 张晨和刘立杆站在门口,见裡面也沒有特别标注哪裡是招聘处,不知道找谁。 靠近门的一位小伙子抬头看到了他们,问道:“你们找谁?” “我們是来应聘的。”刘立杆說。 小伙子扭头朝着裡面大喊了一声:“韩主编,有人应聘。” 一办公室的人都抬头看着這边,最裡面一個,坐在最大的一张办公桌后面,一位年近四十的中年人,站起来朝他们招手,示意他们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