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章 攻心戰
“不上岸!”其實不用白帆問洪濤也不打算登陸。
在海上自己進退自如,打不過還能跑,誰也沒轍。但到了陸地上就沒如此風光了,這次遠征基本沒攜帶陸戰都司,總不能靠百十名勇士和水手攻城掠寨。
之所以非要去西班牙人在美洲西海岸的幾個主要港口轉轉,除了耀武揚威之外,主要還是去搗亂外加心理戰。
如果真如馬瑟所說,這支投降的艦隊已經是兩大總督區能在西海岸湊出來的所有海上力量,那此時的西海岸港口城市就是玉體橫陳的柔弱女子,可以隨意上下其手,沒人能攔得住了。
但這種狀況不能光自己明白,還要讓西班牙總督和當地百姓們知道,盡最大可能擴大傳播範圍,弄得人盡皆知纔好。
這樣一來,當地那些原本混得不太好的人羣就該動動小心思了,而原本的既得利益者也要未雨綢繆趕緊想想後路。
人心散了、人心亂了,對管理者而言是個大麻煩。而敵人的麻煩就是自己的幸運,在大明海軍準備好正式登陸美洲西海岸之前不能讓他們太閒。
想做到這一點,派多少說客回去講故事都不如開着戰艦在港口外橫衝直撞來的直觀可信。如果有必要,再衝着港口的標誌性建築開幾炮,震撼效果直接拉滿。
說不定下次帶兵前來的時候,有部分城市已經脫離西班牙總督區管轄了呢。當然了,洪濤也不指望能借此燃起燎原之火,把西班牙人在新大陸的統治推翻。
如果當地土著有這種血性,不用自己扇呼也早做到了。他們都是羊,幾萬、十幾萬、上百萬只湊到一起仍舊是羊,被幾百、幾千只獵狗驅趕了百年之久,服服帖帖的。
但這樣也好,更有利於大明帝國在美洲大陸的佈局,統治一羣羊總比統治一羣狗或者一羣狼容易的多。
所以說吧,如果自己不爭氣,就別指望救世主下凡能改變命運。換一波人來了照樣不會尊重羊,只會喫羊,說不定喫的更多呢。
景陽三十四年(1638)是個動盪的年份,全世界幾乎都被戰火波及。
歐洲的宗教戰爭越打越激烈,北歐各國與德意志諸侯還沒打明白呢,原本站在看臺上擂鼓助威外帶遞武器的法國和西班牙也擼胳膊挽袖子親自下場了,爲了將來的話語權和勢力劃分雙雙捉對廝殺起來。
此時亞洲又風雲突變,剛剛將注意力往小亞細亞、高加索山脈和兩河流域轉移,準備鞏固大後方的奧斯曼帝國,因爲一座小城的的叛亂,居然和遠在東方的大明帝國結了仇。
結果大明帝國二話沒說,派遣艦隊遠征波斯灣,由皇帝御駕親征,從法奧港登陸,一舉擊潰奧斯曼主力。然後一路勢如破竹,沿着底格里斯河殺向了大馬士革。
眼見戰事不利,奧斯曼蘇丹穆拉德四世與神聖羅馬帝國費迪南三世達成了祕密約定,由威尼斯共和國組織僱傭軍在地中海東岸登陸,試圖在大馬士革城下擋住大明軍隊的攻勢,擊敗那位過於狂妄的東方皇帝。
沒承想好幾倍的兵力不光沒能擋住大明軍隊,還被打得大敗,在一場戰鬥中葬送了幾千歐洲精銳。
幸虧大明皇帝生性溫和,沒有趕盡殺絕,而是答應了和談請求。否則大馬士革城就得被鮮血淹沒,還得有上萬歐洲精銳命喪他鄉。
經此一役,奧斯曼帝國徹底失去了對兩河流域以南區域的統治。逃過一劫的歐洲僱傭兵也將矛頭對準了虛弱的土耳其人,轉而撲向了聖城耶路撒冷,重建十字軍國的運動又轟轟烈烈的開始了。
連帶着阿拉伯半島和埃及各地紛紛宣告獨立,乾淨利落的拋棄了老東家,開始騎牆觀望待價而沽,準備和新統治者談談依附的條件。
眼瞅着西亞和北非亂成了一團,大明帝國皇帝突然又出現在萬里之外的太平洋東岸,帶着海軍把新西班牙和祕魯總督區好不容易湊出來的主力艦隊幾乎全殲。
總共48艘大大小小的戰艦,最終只有9艘逃回了阿卡普爾科港,還個個渾身是傷。其餘的大部分被俘獲,少部分被擊沉,連祕魯總督區海軍都督門多薩上校也成了俘虜。
即便新西班牙總督德阿爾曼薩極力封鎖消息,把逃回來的水手全都關進了兵營,不允許一人外出,艦隊大敗的消息仍舊像長了翅膀一樣飛的到處都是。
因爲半個月之後,大明帝國皇帝居然帶着艦隊登門拜訪來了。連招呼都沒打就衝進了阿卡普爾科灣,把停泊在這裏的三十多艘船隻挨個擊沉,又對着碼頭附近的兵營一頓炮擊,直到看不見什麼有價值的目標才姍姍離去。
但阿卡普爾科港並不是最慘的,在這之前大明皇帝的艦隊已經光臨過利馬、瓜爾基亞和巴拿馬城了,把這三座西海岸最大的港口全變成了廢墟。瓜爾基亞港最倒黴,造船廠被炮擊引燃,大火燒了一天一夜也沒熄滅。
有意思的是,作爲勝利者,大明皇帝並沒要求西班牙當局支付贖金,反而把70多名被俘的海軍高級軍官和貴族全都在阿卡普爾科港無償釋放了。
可德阿爾曼薩總督心裏苦啊,這樣一來消息算是徹底封鎖不住了,不光會跟着這些俘虜在新大陸上傳播,還會很快抵達本土。
反正從此以後誰再說大明皇帝仁慈他就和誰玩命,這哪兒是仁慈,簡直壞到家了,比殺人不用刀還不是東西。
那些被釋放的俘虜就像瘟疫,會把失敗傳播給接觸過的每一個人。爲了表明不是他們無能,還會把大明海軍說得愈發所向披靡無法戰勝。
而自己卻不能對他們加以太多限制,大家都是貴族,總要留一份情面,一下子得罪這麼多大家族,不光總督當不下去,回國之後也不會有好果子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