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 火神歌(一) 作者:未知 “阿福,你爹叫你回去。” 曹朋正骑着马,在河滩慢慢行走,王猛突然跑来,冲着他大声叫喊。 “我爹找我干嘛?” “你忘了,昨天晚饭时,你爹不是和你說過,今天要引火开炉嗎?你不是想要打第一锤嗎?” “啊!” 曹朋大叫一声,拨马扬鞭就走。 按照东汉末年的习俗,新铁炉建成,必须要进行祭祀,祈祷這火神保佑,以后生意红红火火。引火,是极为关键的一個步骤,待火炉升温,就要进行熔炼,锻打……這第一锤,一般都是有大师傅主持。曹朋一直对此很感兴趣,所以就向曹汲苦苦哀求,想要打這第一锤。 按理說,曹汲是不肯答应的。 可架不住邓稷,曹楠为曹朋求情,张氏也在一旁說好话。 好說歹說,总算是同意让曹朋打第一锤。毕竟在此之前,曹朋在曹汲的指导下,已经掌握了一些窍门。 王猛看着曹朋的背影,不由得笑了起来。 “虎头,咱们也回去了……” “爹,我想再练一会儿。” 王猛脸一沉,“你這孩子,恁不懂事?你知道阿福为什么想要学打铁嗎?他就是想打出一把好刀,赔给你!這么大的事情,你居然不去观礼?這将来阿福真打出刀,你好意思要嗎?” 其实,王猛并不觉得曹朋能打出什么好刀。 但這份心意,還是却足以令他感动。王买一听,也着了慌,连忙抓起衣服,牵着马走過去。 “爹,那我們回去吧。” “你這孩子,怎么好端端地要阿福赔刀给你? 你又不是不知道阿福那把刀是怎么沒得……再說了,那把刀也值不得什么钱,你实在不应该啊。” “我就是随便說說,哪晓得阿福是個死心眼。” 父子两人慌慌张张的往回走,一边走還一边嘀咕着。 河滩上旁的一颗桃树底下,一個黑色牛皮兜囊,静静的摆放着。王猛也好,王买也罢,谁都沒有留意到。 ——————————————————————————————- 家裡已经做好了准备。 溶铁炉前,摆放着三牲祭品。 曹朋一进家门,就被曹汲抓了過去,“你這小子,昨天還口口声声要打铁,今天怎么就忘了?” “我……” “好了,好了,赶快穿好衣服。 你娘都已经给你准备好了,赶快换上,咱们這就要准备祭祀火神,引火开炉了……莫耽搁了好时辰。” 這年头,也讲究個黄道吉曰。 曹家的溶铁炉早就砌好,只因为沒找到好曰子,以至于拖延至今。 曹汲可不想再拖延下去了! 如果错過今天,至少要再等上七八天的時間。再過七八天,可就是新年了,到时候肯定会变得很忙碌,那裡来得及开工?要知道,立春之后,便要准备翻整土地,好赶在雨水之前耕种。各家的农户,也将从现在开始,着手准备休整农具……一年中,這可是最好的時間。 曹朋连忙换上一身黑色襜褕,站在曹汲身后。 张氏和曹楠都不能参加這种祭祀,因为她们是女人!按照曹汲的說法,女人会冲撞了火神,以后很可能会发生事故。所谓阴阳相冲……火,是至阳至刚,女人属阴,自然不好同处一室。 香案下面,点着一炷香,已经焚烧了一半。 如果這香烧完,就是說开炉的好时机已经過去。 曹汲带着曹朋走到香案前,大声吟唱古老的祭词。据曹汲說,這开炉的祭词,是祖祖辈辈,口耳相承。用的是一种很古老的方言,也是每一個铁匠都必须学习的课程。不通祭词,不成大匠。 反正曹朋有点听不明白,老老实实跪在香案前。 大约唱了五六分钟的時間,祭词结束。曹汲带着曹朋,围着火炉一边走,一边祭拜,据說這是一种开炉的舞蹈。围着炉子转了三圈,总算是结束了最初的仪式。曹汲把香案請出炉棚,招呼曹朋過去。 “阿福,站在我旁边,听我的吩咐!” 曹朋暗地裡一咧嘴,這开個溶铁炉,居然有這么多的规矩? 曹汲用清水净手,而后用干布擦干。只见他取出一块山麻木,摆放在炉火的架子上。架子下面,堆积這干草,就是用来引火的材料。曹汲要做的,是最原始的钻木取火。可别小看這钻木取火,所需要使用的工具,都是经過特殊处理。就比如這山麻木,必须是生长在溪流旁边。 木质偏软,摩擦系数大,生热也比较快,而且不容易流失热量。 這种山麻木,很不好找,往往在深山老林裡,找上好几天才能有收获。找到山麻木以后,還必须要做些加工处理。比如,山麻木的中间必须是空的,而且要有细小的木芯。只有這样的木头,才能钻出高温的木屑……当然了,东汉末年沒有這么科学的說法,只說是火神将临。 曹汲把钻木放好,拿起钻杆。 這钻杆也有讲究,长大约五十厘米,一头略微消尖。 山麻木钻板上有一個小坑,可以固定钻杆。同时在坑边刻出一個沟槽,這叫做流火槽。钻动产生的火星,就是从流火槽流出去,落在引火物上。钻木的手法,也要有讲究,不经過一番联系,很难掌握其中的奥妙。 只见曹汲握住钻杆,找到一個平衡点后,稍微用力往下压。 深呼吸两下,他看着曹朋道:“要开始喽!” 我求你了,快点开始吧……那香快烧沒了! 這些话只能在心裡面說,曹朋一脸严肃,郑重其事的点点头,“爹,咱们开始吧。” “火啊,太阳呀,你给我的光……火就是太阳一样,火,你给我一個光明……” 曹汲突然扯起嗓子,大声唱起来。 這是《火神歌》,也是迎請火神时,必须唱的歌谣。据說,這火神歌早在远古便传承下来,在后世几乎绝迹,唯有黎族一些地区,還保留着這首古老的歌谣。曹汲用的南阳郡方言歌唱,如果翻译過来的话,大致意思如此。因为有一些词句听上去很生涩,即便是曹朋站在一旁认真聆听,有些土语也听不太明白,只能大差不差的翻译出內容。 曹汲一边唱,一边极有韵律的搓动钻杆。 渐渐的,山麻木上冒起了一缕青烟…… 刚钻出来的火星,是无法用肉眼看见的,因为那只是一些黑炭。曹朋清楚的看到一些黑色的颗粒飞出来,顺着流火槽进炉膛。炉膛中的干草,是引火材料。但别以为這样就能燃起火焰。 “朋儿,吹火!” “啊,怎么吹?” 曹汲在歌唱间隙的功夫,急促道:“橐!” “明白了!” 曹朋连忙蹲下身子,拉住炉橐的拉杆,轻轻推动。 “慢一点,别太急!” 這炉橐的份量可不轻,拉起来很吃力。如果换做以前的曹朋,断不可能拉动橐杆…… 在曹汲的指点下,曹朋轻轻推拉,向炉膛内送入空气。 渐渐的,那些掉落在茅草上的黑色炭粒开始发红,并且在炉橐持续的送气下,越来越亮。 炉膛裡,开始出现烟雾。 曹汲却不敢停下来,继续钻动钻杆,高声歌唱。 “朋儿,大力推!” 随着曹汲一声大喊,曹朋用力拉出橐杆,而后奋力一送。炉膛内,一团火焰蓬的一下子腾起,瞬间点燃了钻板。曹汲连忙松手,把曹朋推到旁边,大声喊道:“朋儿,加炭,加炭!” 王猛父子从棚外拎进来两桶炭。 曹朋在曹汲的指点下,极有节奏的往炉膛裡投放。 要把炉膛填满,并且保持住炉膛的温度。当炭火出现以后,曹汲這才松开了橐杆,示意曹朋退下。 只這一会儿的功夫,把曹朋累得,汗淋淋。 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累,還有心理上的疲乏……這迎奉火神将临的仪式,产生了一种极为肃穆的环境。在這种环境裡干活,使一分力,等于平时用三分,四分力……曹朋如何能不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