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襄王府洗清冤屈
蕭丞相府,除蕭熙妍外,全數誅殺,一人不留。
當日京都菜市場上,接連數日砍殺朝堂罪臣,血染紅了京城街道,京都爲官者人人小心翼翼,不敢放肆,更不敢提及爲蕭家二字。
蕭丞相爲官多年,門生故吏甚多,陛下處置了一批又一批的官員後,朝堂上竟是三分之一的官員遭到貶斥或者問罪。
在這人人自危的時刻,唯一高興的怕是也就只剩下襄王府。
蕭丞相問罪後,襄王世子薛胤私藏兵器一事自然是不作數,連同襄王府揹負的通敵賣國大罪也一併不作數。
正月十五,襄王府一門從天牢裏出來。
爲了慶祝洗清身上的罪名,廖雲川與姜蓮珠在陛下的授意下,替着襄王府一家接風洗塵。
此舉自是讓襄王府的人感激涕零。
“襄王府能夠洗清罪名,全須全尾從天牢中活下來,多虧二位一路追查真相,大恩大德無以爲報,請廖大人、姜姑娘受我一拜!”
薛胤已經知曉在追查真相的過程中,廖雲川險些喪命,因此,對於二人的幫助便更加的感激不盡。
廖雲川連忙將人扶起身。
襄王與王妃更是對廖雲川、姜蓮珠二心懷感激。
“你們不要如此客套,王妃與王爺對我們真心實意,一路照拂我們都記在心上,今日所做的一切也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人心換人心。
姜蓮珠沒有忘記初入京都後,襄王府對她照顧有加。
襄王府真心對待他們,姜蓮珠與廖雲川又怎麼可能忍心看着他們就這樣被人冤枉?
襄王夫婦見姜蓮珠如此,心中更是感慨。
“果然,廖雲川還是與襄王與王妃更加親切些。”
一衆人在門前唏噓時,突然陛下降臨。
“寡人錯怪襄王一門,今日特意來此向你們賠個不是,之前的事情是寡人讓你們受委屈了。”
陛下親自登門,襄王受寵若驚。
帶着襄王府上上下下,連忙跪迎天子。
“陛下這說的是哪裏的話!君臣父子乃是天理,當日情形確實容易讓人迷了眼,要怪只能怪蕭丞相心思歹毒,臣與襄王府上上下下幾百口人叩謝陛下替我們洗清冤屈!”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襄王府這件事情,他們可不敢怪罪在陛下頭上。
“好好好,襄王忠君愛國,一心爲着江山社稷着想,起來,都起來,寡人今日前來,是爲了要跟你們同樂的。”
陛下從地上攙扶起了跪着行禮的薛胤和襄王。
“襄王府因爲蕭丞相陷害,致使襄王未能好好的賀壽,今日,寡人不僅自己前來,還帶着鎮北侯與程旭一起來給襄王補辦壽宴。”
“諸位也莫要在外面,既然人已經到齊了,那咱們就開宴吧!”
有着陛下此言,襄王府賓客盡歡。
京都中怕是也只有如今的襄王府有這樣的歡快景象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陛下方纔說明了眼下的來意。
“蕭丞相**如今剷除,朝堂正是用人之際,所以,襄王世子薛胤,你從今日起官復原職,除此之外,你還要兼任禮部侍郎。”
從前的禮部把控在蕭丞相的人手中,如今,陛下爲了不再重蹈覆轍,自然是要安排自己的人擔任此職位。
“薛胤叩謝陛下聖恩,但禮部侍郎一職恐難勝任。”
薛胤面帶爲難,看了眼屋子內的其他人,方纔繼續開口。
“回陛下,如今在座的諸位大人,薛胤自問他們個個都比我出挑,微臣才疏學淺,兼任禮部侍郎一職太過喫力些。”
陛下卻不爲所動。
笑着讓其起身。
“薛胤,你如今年紀輕輕,自然該是能者多勞,即便是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讓襄王替你多出出主意。”
“至於在座的其他人,他們有的人確實能力上佳,但孤對他們也已然有了安排。”
“邀月國如今名義上要來和談,但他們心中的盤算孤尚且不明,所以,孤打算不日讓鎮北侯帶兵前去邊關鎮守,程旭從旁輔佐,二者相輔相成,方能保我河山無恙。”
朝堂要想安穩,必然少不了能夠領兵打仗的大將軍。
鎮北侯與程旭都是難得的將才。
“微臣遵命!”
程旭與鎮北侯領旨,一旁的廖小安看到了如此情形,從自己的位子上起身,跪在堂中。
“陛下,可否讓師父出征時帶上我?”
廖小安的舉動,讓廖雲川與姜蓮珠大喫一驚,原本他們準備等到朝堂安定下來以後,廖雲川就把六扇門徹底交給楊飛打理,他與姜蓮珠帶上三寶遊山玩水。
沒成想廖小安竟然想要參軍。
廖雲川剛想要開口,被一旁的姜蓮珠攔了下來。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志向,姜蓮珠不會以自己的意志,干涉孩子們的選擇。
“哦?你倒是同寡人說說,爲什麼要跟你師父鎮北侯同往邊疆,那處可不必京城風光秀麗,物阜民豐?”
陛下很是好奇,笑着出口詢問。
“回陛下,師父教導我的時候說過,好男兒應當心懷天下,志在四方,小安想要成爲像師父和程旭將軍一樣的人,保家衛國,護衛河山。”
廖小安不卑不亢,說的極其響亮。
“好!果然是廖家的好兒郎,此事寡人準了!”
陛下一錘定音。
不僅如此,在襄王府宴席結束了以後,陛下還帶走了大寶廖小瓶,不過,此事是經過姜蓮珠與廖雲川同意的。
梨花苑內。
大寶二寶皆有去處,廖雲川守着姜蓮珠笑着道。
“以後,就只有你陪着我了。”
襄王府宴席過去不久之後,宮中傳來消息,皇帝下令讓三皇子監國。
此舉讓京城人大喫一驚,不過細想之下,這也算是在情理之中,大皇子已經遭到貶斥,太子已逝去,皇室中除了剛出生沒多久的六皇子外,也就只有三皇子能夠繼承大統了。
陛下接連失去兩個兒子,心力交瘁,無心朝政也是能夠理解的。
三皇子監國消息傳來不久,邀月國使團進京,身爲禮部侍郎的薛胤與三皇負責迎接使團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