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风声鹤唳 作者:修仙绵绵无绝期 :18恢复默认 作者:修仙绵绵无绝期 马凤姐一撅嘴,把鞋子脱了也上了炕,满脸的不高兴:“還不是因为最近闹鞑子兵闹得凶,城门关了,大伙儿都不敢出门,這几天铺子裡的生意清淡得很……” 二郎一点儿都不认生,兴致勃勃地打量了马凤姐几眼就冲人家张开双手要抱。 凤姐笑道:“還是咱们二郎最好,每次都要姑姑抱!” 马凤姐边逗二郎边眉飞色舞地說:“嫂子,您听說了吧?俺哥這次因祸得福,受了他们千户大人的赏识!据說千户大人的命都是俺哥救的呢!看来离升官不远了!以后俺就真是二郎的亲姑姑啦!” 秦柳见她话說得不伦不类,脸色一沉就下了炕:“我去做午饭,你也在這吃点儿吧!” 马凤姐有些讪讪地跟着她,嘴裡說道:“俺哥還沒跟您說嗎?他那個闷葫芦!嫂子,俺哥那人,什么都好,就是不爱說话。可他心裡怎么想的,俺却能猜個七七八八。镇上雷老爷家裡的二小姐,他都不肯娶,心裡是早就有人了……” 秦柳见她越說越不像话,挥舞着木柄长勺怒瞪了她一眼:“你個姑娘家家,背后嚼舌根,是什么道理?!快去帮我抱柴火进来!” 這种兵荒马乱的日子,谁還有什么花花心思?把买地盖房的钱挣回来,攒上一笔钱把一家老小带去南方安全的地方才是正经。 凤姐伸了伸舌头出去了,大郎早就先她一步跑着去抱了几根柴火回来。 秦柳一边揉面,一边真心夸大郎:“我家大郎真是好样的!” 大郎咧嘴一笑:“是爷爷教俺的。” 說罢,大郎又给大锅裡添上了水,轻车熟路地坐下点火引柴烧水。 秦柳不得不感慨大郎的懂事,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大郎今年才六岁,白天裡和残废的爷爷与一岁多的弟弟三個人在家,方便动弹的他就成了家裡干活的主劳力了。 也得亏李老汉和大郎帮她照顾二郎,她才有精力和空闲去饺子铺忙碌。 吃完了饭,正洗碗擦灶台,马昂来了。 他扫视了一圈屋子裡的李老汉、秦柳、凤姐還有两個孩子,面容略显严肃:“大叔,最近几天你们家人還是先别出门了。” 李老汉坐直了身子,倒吸一口冷气,语气裡带着些许惊恐:“鞑子又来攻城了?” 马昂摇头:“从独石口那边来了一队鞑子兵,在咱们沙堡子外劫掠了一回,又去了一趟土木堡。那边被破坏得严重。咱们這边去年被劫過一回,今年倒是沒进城。不過以防万一总是妥当些。” 李老汉瞅了瞅东屋裡码得整整齐齐的麦袋子,忧心忡忡。 马昂问道:“你家有地窖嗎?藏地窖裡去好些。” 李老汉郁闷地摇摇头。 现如今挖地窖也来不及了。 马昂安慰道:“鞑子今年不一定会进城,你们家位置又偏,也先别吓自己。” 李老汉略思忖后道:“独石口离咱们這也就不到三百裡,鞑子兵脚程快,一天就能到咱這!他们還沒回去?” 马昂语气沉重地說道:“怕是還沒走。听說独石那边的关隘已经给堵死了。他们要回草原只能往西另找门路。据說已经往蔚州卫那边去了。” 李老汉沉吟了一会儿又问道:“這次来的,是右翼的人,還是达延汗的人?” 马昂摇头:“還不清楚。口音听着像是右翼的。” 秦柳竖着耳朵听他们聊天,见他们不再說话便问道:“达延汗和右翼,是什么关系?” 马昂解释道:“达延汗是蒙古现如今的大汗,关内人都称他‘小王子’,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右翼,是达延汗王庭西边的部落。” 秦柳奇道:“小王子?是那個七岁时娶了大自己二十多岁皇后的小王子?皇后好像叫什么满都海皇后?” 秦柳记得在现代时看电视,有這么一個小王子,不過细节她记不清了。 马昂点头:“是有這個說法。”他是听军营裡的老兵闲聊时知道的。 秦柳沉吟,這個沙堡子镇穷乡僻壤,消息面也有限,好在不是在第一前线。北边的独石口镇才是直面蒙古草原部族的第一关隘。 不過鞑子兵一天功夫就能杀過来,住在這個镇上真沒什么安全感。 過了几天,风声鹤唳的沙堡子镇终于安全了。 城门重新开启,人们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微笑,平日裡来往的主顾之间,更是多了几分真诚的笑容。 马昂因手刃了几個鞑子兵立了功,被正式任命为总旗。马家上下一片喜气洋洋,当天甚至给前来吃饭喝粥的客人们统统免了单。 按照大明律,每百名屯军设百户一人,总旗二人。朝廷给总旗发放免租田五亩。 這表明,马家以后不靠饺子铺的生意,光种田也能养活一家子人了! 马昂本人更是激动万分。今时今日,他总算有了微不足道的功勋,也算跻身于武官行列。虽然只是最次等的总旗,也好過只是一名养不活自己的军丁。 這一切,有他個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李家寡妇教会了他认字,他在心裡是相当感激的。 他看了看燕子楼后盖了大半的房子,心裡盘算怎样快些把房子盖好。 新房在九月终于完全盖好了。 除了李家和马家的各三间屋,两家的厨房和仓库,還在后院加盖了一排小房子,裡面都砌了炕,门都朝北。 這是秦柳临时心血来潮起意添加的,理由也很充足:“若是店铺将来生意好了,招用的人手多了,也让伙计们有個落脚的地方。” 根本原因,還是怕有上回类似鞑子兵的事情发生。若是鞑子兵跑进家裡,她一個弱女子能怎么办? 最好的就是建立一排小房子,鞑子兵即便想藏匿养伤,去小房子好了,门還向着北边的街道,不会影响她的生活。 秦柳最满意的就是用瓷器烧制的暖气管道。 他们家在东边,马家在西边。 东边本来该建东厢房的地方,秦柳建了個连通的大房子,水塔、厨房、洗衣房、锅炉都在這裡。锅炉烧好的热水,一部分通過瓷质管道去了南边的燕子楼,一部分去了北边的三间主屋。 屋子裡有暖气,孩子们就不用穿着笨重的棉袄,又累又活动困难了。烧暖气就是费柴火。不過花這個钱让日子過得舒坦些,秦柳還是愿意付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