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 39 章
“待在家裡太苦闷了。”杨枝枝過去坐在竹椅上,那竹椅都被压得咯吱一声,她叹口气說,“所以就出来找你玩,云兰,你都不知道,我前些日子身体不舒服,我娘請了郎中给我瞧,郎中說我太胖了些,這样不成,還是要减重,我娘最近又监督我减重,每天都吃些水煮的菜,一点荤腥都沒有,我好饿啊。”
杨云兰听得有些心疼又内疚,她吃着好吃的奶黄包,還要骗枝枝說什么都沒吃。
枝枝說完,又吸了口气,這股子奶香的味道還是有,枝枝满脸凝重的看向徐云兰,“云兰,你骗我,你肯定吃了好吃的,我闻得见,我来的路上可沒吃东西。”
她倒是想吃,丫鬟盯着在,她要是敢吃,丫鬟回去就要跟她娘告状。
她這几日吃素饿的眼都要冒光了,她真的好饿好饿哇。
徐云兰见实在瞒不住,這才急忙道:“好了好了,我不瞒你就是了。”
她打开旁边的小柜子,白瓷盘上就剩下一個拳头大小,奶白奶白的小包子。
“這是小包子?”杨枝枝稀奇道,“谁家做包子做得這般小,怎么還褶儿都沒有。”
徐云兰笑道:“這不算包子,不過也的确是包子,叫做奶黄包,還有一個,你吃吧。”
只是吃一個而已,应该沒事的。
杨枝枝胖乎乎又白嫩的手捏着奶黄包,吃上一口就有奶黄色的流心流出,她急忙用嘴巴接住,這裡头的馅儿是甜的,顺滑细腻,杨枝枝幸福的眯了下眼,“云兰,這是哪裡买的,香甜還有股浓郁的奶香。”
她们平日都不喝牛奶羊奶,腥味重。
但是這個奶黄包有奶香,却沒有一点奶的腥味。
徐云兰摸摸鼻尖道:“我爹买回来的,我也不知从哪买的。”
她当然知晓,是从许小娘子那裡买的。但是许小娘子做的不多,就够家裡人吃,多余的才卖给她家的,她這几日的朝食吃的都是奶黄包,還有家裡煮的豆粥,跟一碟腌萝卜丝。
這道腌萝卜丝也是许小娘子家裡买的,其实是用莱菔做的,不知道许小娘子为什么叫它腌萝卜丝,吃起来香脆开胃的。
杨枝枝有些遗憾,小心翼翼把這個奶黄包吃完,哪怕只有拳头小小的一個,她也吃的心满意足。
吃完后,杨枝枝一直嘀咕這奶黄包哪裡买的,难道是庆丰糕点铺?還是东来居酒楼?
她觉得這個小包子更像糕点。
徐云兰心虚不敢說话,却又为枝枝担心着。
她這样一直吃素的,真的可以减重嗎?最后会不会又控制不住吃很多很多,反而会更胖,她真的希望枝枝可以瘦下来,有個健康的身体。
要是有那种既美味又能减重的吃食多好哇。
杨枝枝在徐家待到晌午才回去,回到县衙府,杨枝枝就跟她娘亲卫氏說了自己在云兰家吃過一個奶黄包,很是美味。
卫氏无奈得看了女儿一眼,“郎中都說你不能再胖下去。”她也心疼闺女,可是为了闺女的身体,她也得狠下心来。
杨枝枝跟卫氏撒娇,“哪有呢,我就是想孝敬爹爹和娘,那奶黄包裡面的馅儿還会流出来,也不是白砂糖和红糖做的糖包,裡面的馅儿奶黄色,奶香奶香的。”
她又把這奶黄包夸了一遍。
卫氏听得都忍不住有点馋了。
后来想着不如买回来大家都尝尝,家中還有两個儿子。
长子已经成亲,老二今年才十六。
结果卫氏让丫鬟不管去庆丰糕点铺還是东来居酒楼,都沒有找到這個叫奶黄包的点心。
后来還是杨县令问了卫氏,卫氏就跟杨县令說了說,說枝枝在云兰那吃到一种很好吃的小包子,念念不忘,她就让人去庆丰糕点铺和东来居问了问,竟都沒有卖的。
杨县令一听是女儿在徐孔目家吃的,心裡大概就猜到从哪买的。
肯定是从過年在徐家做饭的那厨子家买的。
就是不知那厨子到底何许人也,多大年纪。
连人家厨子住在都不知,此事自然作罢。
…………
桂氏在家养了不過八九日的光景,已经不咳嗽,腋下的溃烂也好了起来,肉眼可见的长了些肉,等桂氏身体好了些,闻氏這两日就抽空带她买了新的衣裳,還顺带去了官衙一趟,把放妾书按了官印,其实只要拿到放妾书就已经算是跟闻家沒关系,但去官府按個印子,闻氏心裡更放心些。
桂氏之后每日帮着看着凤哥儿和芫姐儿,前所未有的悠闲宁静。
闻家也沒派人過来瞧過。
這都八九天了,裴家那边却沒来人来闹,闻蕴灵便觉得有些不大对劲。
她就跟母亲岳氏說了說,岳氏皱眉道:“你管他们来不来闹,桂姨娘走了便走了,即便她沒痨病留在府上有什么用,何况是桂姨娘自己同意拿了放妾书和银子走人的,恐怕那边为了银子也不会把人赶走。”
她实在看不起自家婆婆,真不知去磋磨個姨娘作甚,她便从不把自家姨娘看在眼中。
闻蕴灵抿唇道:“我還不是想着四嫂要是厨艺好,等以后我們家开個酒楼,可以让四嫂来掌勺。”
岳氏哼笑了声,“你這丫头,怎会觉得她的厨艺能比东来居那种掌勺了二三十年的大厨好,還不如想法子把东来居的大厨给挖過来。”
闻蕴灵一想,也挺有道理,就算四嫂厨艺好,怎么都不可能赶得上东来居做了二三十年的大厨。
岳氏叹口气,“的确该想想做個什么营生,還有你祖父祖母,买几個奴仆回来干活做吃食不行嗎,非要三房去做。”
那白姨娘老眼昏花的,做的吃食裡面有时候都還有小石子儿,甚至菜都沒洗干净,吃在嘴裡還有泥点子。
白姨娘儿媳更是深得白姨娘真传,训斥說她做的吃食不干净有石子,她就闷着头道歉,但下次依旧难吃。
最近他们大房都是去外头买朝食暮食回来吃。
闻蕴灵也跟着蹙了下眉头,她也觉得不如买几個奴仆回,三房洗衣裳都洗不干净。
…………
白姨娘那边,她并沒有派人去打听桂姨娘,就怕暴露出什么来。
倒是两個孙子总往外跑,也去過桂花巷几趟,還瞧见過桂姨娘坐在院子裡晒太阳,也沒咳嗽了,气色比在闻家时好多了。
两孩子已经知道桂姨娘是得了痨病才被祖父逼着离开闻家的。
白姨娘听了后,就拍拍两個小孙的肩膀,“成哥儿功哥儿莫要跟你们祖父祖母說,只当做不知,许是你们的桂姨婆痨病不严重,养些日子就好多了。”
两個孩子都是半大小子,都不喜大房二房,更加不喜偏心的祖父祖母,自然什么都不会跟那边說。
孟氏平日裡更是個闷葫芦,决计不打听有的沒的事儿。
闻顺成跟闻顺功最近也在外面赚银钱,他们不会干别的,去码头搬货都沒人要,嫌他们半大孩子使不上劲。
两個都已经十一二三岁,拍花子的也不会拍他们,所以两人就往县城外头跑,看见小沟渠小池塘小河流這种地方就去摸,摸到不少黄鳝鱼,就回来镇上卖,其实闻顺成還想把黄鳝鱼卖给四嫂,因为四嫂就是做鱼的,但他不敢上门打扰,就把黄鳝鱼给卖给了别的酒楼食肆。
有时候收获不错,两人一天還能摸上几十文钱。
赚到的钱也多被他们买肉包子偷偷带回三房给家人改善伙食,剩余的就自己存些。
白姨娘从两個孙子口中知晓桂姨娘很好,倒也安心下来。
…………
又過了几日,不管是闻家還是裴家,亦或者是西南這边的所有人家,都有些不安起来。
因为从北方那边传来消息,說是北方出了雪灾,把房屋都压塌了,死了不少人,還冻死了不少人,到现在北边都還在大雪,恐怕连农作物都不能及时播种,沒法播种秋收时就沒有农作物收获,到时候又得闹饥荒,闹饥荒的话最为恐怕,会饿死很多人的。
還說北方那边有不少百姓都已经开始逃荒了。
许沁玉听见這消息,心裡怪不是滋味,煮鱼丸时都有些闷闷不乐,也不跟四哥說话。
最后快煮好时,才自言自语說,“要是有红薯土豆這些农作物就好了。”
古时候容易天灾,只要有天灾就容易沒收成,沒了收成自然会饿死许多人。
红薯土豆這种亩产量可以达到几千斤的农作物,比普通农作物产量高上十倍,也不挑土,容易成活,北方一年收获一次,南方就能收获两次,既可以当菜也可以当主粮,就算有天灾,有這些,起码不会饿死人。
只要人不死,总可以慢慢来的。
许沁玉知道她也只是說說,她沒办法去找到這些农作物。
她唯一会的也只是做吃的。
其实這裡已经有跟其他国家的一些贸易往来,像是其他一些菜好像就是其他国家传来的,還有胡椒這种香料,也是从别的国家运回来的。
但大概一直沒過海,所以土豆红薯這些农作物就沒有。
裴危玄听玉娘嘀嘀咕咕的,问道:“玉娘說的红薯土豆为何物?”
许沁玉抬头看了四哥一眼,提着心胡编了個缘由,“只是从一本孤本的游记裡瞧见的,說是好像是海外有些农作物,亩产量可以达到几千斤,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四哥,你說要是真有這种农作物,是不是就算有灾年,但也不至于饿死人。”
裴危玄沒有說话,只是深深的看了玉娘一眼。
他知道沒有這样的游记,所以玉娘生长生活的地方,就算有灾年也不会有人饿死嗎?
要漂洋過海就能寻到這样的农作物嗎?
“玉娘可记得游记上那些农作物长什么模样?”
许沁玉点点头,“记得。”
她并未当回事,也沒多想,就随意把红薯土豆的外貌描述给四哥听,還有其他的一些农作物。
裴危玄把這些一一记在心底。
又過了两日,裴危玄去了山裡一趟,把白玉给放生了。
许沁玉有点不舍,但觉得白玉還是更适合待在深山,這种闹市,等白玉长大,吓着人,就怕官衙的官差会上门打杀了巨蟒。
這天夜裡,万籁俱寂,裴危玄正熟睡着,窗牖外响起了很轻很短促的三声鸟叫。
听见這三声短促鸟叫,裴危玄睁开眼。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