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推开通往纳瑞尔雪山的大……
暴晒小麦期间,田裡重新插满了水稻秧苗。
石臼制作工序麻烦,云苏苏临时在地裡挖了一個半圆形的大坑,覆上塑料布作为粗制滥造版的石臼。
小麦晒好,云苏苏像往常一样在一旁架起摄像机直播基建日常。
昨日直播结束,云苏苏透露她手工做了一個磨盘。
屏幕前粉丝万众期待。
云苏苏将镜头对准做好的磨盘,沒有期待的毛驴拉磨,画面裡只有一块打磨得较为平整的巨石。
弹幕安静了几秒,一行极长的文字滚過屏幕。
【我昨天特意熬夜查了,磨盘已经是几万年前的文化遗物,星际博物馆有一個根据史前资料复原的模型[图片],原来真实的磨盘是這样的!】
【這难道就不是一個普通的石头嗎?】
云苏苏看到弹幕图片顿时羞愧,模型的图片還是比较接近真实的磨盘模样。
她這個纯属偷懒。
云苏苏诚实道:“大家不要被我带偏了,其实這位朋友的图片更接近于现实使用的磨盘,我的只是为图方便。”
所谓“手工磨盘”其实就是一块巨石切面平整地一分为二。
与其說是磨盘倒不如直接称之为石头。
懒惰的云苏苏寻思着,反正都是发挥碾碎谷物的作用,奇形怪状也无伤大雅。
她将小麦放进“手工磨盘”顶端事先打好的孔裡,转动上半部分开始碾磨,小麦被巨石碾压成碎末从边缘溢出落进下方的凹槽裡。
石块暂替磨盘最麻烦的一点是它的中心不固定。
每隔一段時間,云苏苏便要用她的“大力神手”将逐渐偏移的巨石挪回原位,继续碾磨小麦。
小麦成功磨成面粉。
手工磨成的面粉颜色略黑,且有许多麦麸皮杂质。
云苏苏取出之前兽医赠送给她的,剩余下来還沒用過的纱布,又跑到林中剪来坚韧柔软的几根枝條编成一個圆圈的形状。
接着她将纱布固定在枝條编成的圆圈上,制成一個筛杂质用的筛锣。
云苏苏用简易的筛锣筛去面粉中掺杂的麦麸皮。
随着麦麸皮杂质弹跳着留在筛布上,面粉簌簌落进编织袋,完整可食用的面粉在云苏苏手中诞生。
弹幕一片惊叹。
【生活在全自动化世界這么久,第一次亲眼见证书中描绘的一万年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啊,我一直以为描写古前文明的那段歷史是作者的胡编滥造,原来除了机器可以生产面粉,人类自己也可以!】
【太赞了!老师和机器人一样伟大!】
云苏苏扫了一眼弹幕,原来手工磨面粉对于這個世界的人类早已成了古早神话,古老磨面粉的工序不知在之后的哪一段歷史被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稻收成還需一段時間。
云苏苏缺少面板与擀面杖,她有点饿了,想立刻吃上一顿美味大餐。
云苏苏托着小脸蛋盯着地上的麦麸皮思考了十分钟,最后她决定抱着這袋面粉到灶前熬上一锅美味简单的面疙瘩。
准备好食材,云苏苏坐在灶前的小板凳上烧火制作美食。
短短的小身躯扇着干草制成的扇子努力烧火。云苏苏掏出一颗颜色红润的番茄在手裡轻抛了一下,番茄是她陪着牧羊犬放牧时,在草原北部找到的。
她站在案板前,小短手利索地挥舞菜刀。
首先将番茄切花刀,开水烫去皮,切成碎块,烧油炒出番茄汁来。接着倒进洗好的鲜菇与青菜一齐翻炒,炒成八分熟烧热水,最后放进搅成絮状的面疙瘩。
面疙瘩提前和好了调料,不必再放盐。
闷上锅盖,云苏苏啃着剩下的一颗小番茄等待面熟。
番茄味道酸甜,味道不亚于水果的蔬菜。
吃完一颗小番茄面疙瘩也熟得差不多了,满屋弥散着面香与熟菜的清香味道。
云苏苏盛上一碗疙瘩汤,面汤黏糊糊,光是盛汤时闻到的香气,看着极具食欲的蔬菜与色泽饱满的面疙瘩一勺一勺盛进碗中便令人垂涎三分了。
面汤口感十分软糯,面疙瘩略有嚼劲。
云苏苏一口气囫囵喝光了這一碗疙瘩汤,一手摸着撑圆的肚皮,满足地擦了擦嘴角。
太香啦!
沒有理想的云咸鱼如是想。
洗好餐具,云苏苏回到了制作面粉的地方,打扫未来得及收拾的麦麸皮。
漫步走在林中,周遭茂盛树丛遮挡视线。云苏苏手裡拿着一根长枝條,一边走一边百无聊赖地敲打着阔叶。
這时,她隐约听到堆满麦麸皮的位置传来几声心情愉悦的鸡鸣。
云苏苏脚步一慢,略一细听,前方确实有鸡群。
云苏苏滴溜溜转了转眼,好奇心起,为了不打草惊鸡,她鬼鬼祟祟躲在粗壮的树后,透過阔叶缝隙朝那处空地看去。
只见麦麸皮与小麦梗上落着好几只鸡。
這种鸡与家庭饲养的肉鸡些许不同,它们体型稍小。
神采奕奕的雄鸡身形美观,尾翼仿佛鸟羽,身上颜色更为丰富艳丽。温婉的雌鸡羽毛仿佛淡红与黛兰色以水墨晕染描绘而成。
它们好似从古老画卷中穿越而来,這是肉鸡的外貌所不能比拟的。
雌鸡安静啄着身边的食物,雄鸡倒是野心勃勃地扇动着它的翅膀飞到更高处,独占一山的粮食。
正好,麦麸皮有小可爱帮忙收拾了。
云苏苏来到石臼旁,她嫌弃地盯了一眼覆上塑料布的土坑。
說实话,严格来說称不上为石臼,顶多学术化地称之为“坑臼”“土臼”。想了想,云苏苏還是认清现实,实事求是称之为“土坑”。
她砍来树制作捣米用的木碓。
云苏苏搬来一棵树,制作前,她将直播设备架在合适的位置。
云苏苏砍去枝干,留下大概一米多的树干,削去树皮,一头粗一头削窄。粗的那一头她竖着打了一個宽洞,窄的那头横着打了一個洞。
弹幕不解。
【她這是在做什么?】
【问啥啊,肯定要干大事呗,手工這活咱谁也不懂。】
画面中,云苏苏削出两個桩子摆在一旁。用小刀削出一個和窄头打出的孔的宽度所契合的木棍来,又在两個桩子上打出相同大小的孔眼。
木棍穿上树干的窄头,两头怼在两個木桩的孔中,然后将木桩打入地裡,并留出一部分的高度。
长度是经過计量的,粗的那头正好悬在土坑的上方位置。
云苏苏再此削出一個木棍来对契树干粗头打出的孔,插入其中,深入土坑的低端绑上石头,作为捣水稻的用具。一個木碓完成了。
一劳永逸。
云苏苏把成熟的水稻放进土坑当中,脚踩树干窄端,一下一下将米粒从稻壳中剥离开来。
弹幕此刻……
【!!!!!!!!】
【!!!!!!!!】
【我的妈!這也太牛批了吧!!!】
【艹,他妈老子跪了,谁来不得叫一声大哥。】
云苏苏不知道網络此刻又掀起一阵波涛,她的直播被人录屏,冠上惹人眼球的标题在热搜中瞬间霸占榜首。
#论一個奶娃娃如何不依靠人工智能维持正常生活#
#万年前的歷史重现#
#原来史书上磨盘与石臼是這個样子的#
#远古器具木碓的制作方式#
云苏苏一心一意想吃米饭。
雪白的大米经過敲打慢慢完全/裸/露出来。
云苏苏回忆起煮熟的米饭香味,稻香四溢,一碗热腾腾的米饭淋上美味菜肴,当真是顶好的玉盘珍羞。
云苏苏心裡的口水流成了一池湖水。
稻米分离得差不多了,云苏苏将這些零碎的稻米放入簸箕当中,小短手握着两端猛烈上下颠动几下。
糠皮随着大米的上下翻动被抖出簸箕外,一部分沒有被抖出去的也都因惯性停留在了表面上。
云苏苏捡去最上面的糠皮,精米便被制作完成。
云苏苏把做好的米装入编织袋中,這些米還可以用磨盘再加工碾成粉末,這样她可以烹饪的食物也瞬间增多了起来。
她点进储物手表中的资料页,准备看看今日直播收获的喜爱值。
她一点开,一封信进来了。
是系统的恭喜信,還是之前那番老套的话,不過现在云苏苏所拥有的喜爱值已经是個天文数字了。
信中大体的意思是纳瑞尔雪山隧道开启。
于是,直播设备差一点又一次被云苏苏抛弃了。
她跑了两步路,想起来直播還有观众便又折回身来,直接将直播装置绑在了头上,這次她要带着粉丝一同来到雪山冒险。
云苏苏道:“我准备去雪山啦。”
她看了一眼商城,商城裡又解锁了新的物资,售有保暖服、登山装置、滑雪铲、雪地摩托等等各种新的物资。
现在的云苏苏十分富裕。
进入雪山地圖前,她担心环境恶劣,提前兑换了一身雪地服,戴上保暖手套和护目镜,又将头部也裹得严严实实。
一切准备好,云苏苏推开通往纳瑞尔雪山的机械大门,开启新的冒险旅程。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