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 002章 卫父出殡,姐弟相见!

作者:混乱不堪
躺在床上,盖着七八斤左右重的被子,蜷缩着身子,感受着空气之中冰凉的寒意,一时之间,卫允的脑海之中千头万绪。 姑且說是上辈子吧,卫允出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大一,也就是十八岁的时候,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了,两年的兵役過后,才重新回到了学校,历经四年刚刚完成了大学的课程。 正要进入社会接受毒打的时候,却沒有半点预兆的穿越了,别人穿越要么是被雷劈,被电打,或是车祸,說是掉下悬崖,反正都是意外,可卫允,好好的在自己的狗窝裡头睡觉,一觉醒来,上天却给他开了個玩笑。 可惜了他的八块腹肌,可惜了他的人鱼线,都還沒来及找几個可爱的小姐姐深入探讨一番,竟然就這么穿越了! 而且還是穿越到了一個九岁的小娃娃的身上,名字虽然也叫做卫允,但身体却瘦弱的不像话,不過還是卫家是以耕读传家,在這個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也算上是家世清白的良善人家。 這也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吧! 卫父名唤卫平阳,娶妻徐氏,膝下有两女一子,长女卫清舒,次女卫清漓,三子卫允,母亲徐氏在生卫允的时候,不幸大出血走了,幸而卫平阳有秀才功名在身,于稻香村中开了一间私塾,家中也薄有资产,倒也沒有亏待几個孩子,于教养上,也从未落下。 三個孩子当中,卫清璃和卫允的相貌有几分随母亲徐氏,相貌只能算是中上,但长女卫清舒的相貌却是随了卫平阳,小小年纪便出落得花容月貌,是十裡八乡有名的一朵花,上门提亲的人都快把卫家的门槛给踏破了。 可就在三年前,也就是卫允六岁之时,卫秀才却忽然倒下了,为了给他治病,两姐妹耗尽了家中的钱财。 无奈之下,只能将家中的田地发卖了大部分,只剩下六亩为家裡提供口粮的良田和一亩旱地以及卫家后院那五分菜地。 原本這些田地于普通人家而言,怎么也够一年的嚼用了,可偏生卫家還有個卧病在床的卫秀才,在那些昂贵的汤药面前,卫家仅剩的這一点田地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可卫父的病却仍然不见起色,每日裡仍需要用汤药吊命,卫家哪裡還有這個银钱,眼看着卫父的汤药就要断了。 姐妹二人合计着准备将家中最后那六亩良田卖出,只留下一亩旱地和屋后那半分菜地来维持日常的生活。 再不行,就把家裡的院子给卖掉。 恰逢此时,扬州通判盛家王大娘子欲替盛家家主寻一房良妾,相貌出众,且家世清白的卫清舒便入了她的眼。 权衡再三之后,卫清舒便应下了這件事,寻了個良辰吉日,坐一架粉色的小轿,入了盛府,做了盛紘的小妾,虽是在衙门记录在册的良妾,但终究只是個妾室小娘,地位低下。 盛家不仅仅送来了大量的珍贵药材,又通過关系請了扬州城中最有名的一個老大夫替卫父看诊,替卫家解了燃眉之急,還送上良田三十亩,白银五十两,另有五匹上好的布匹锦缎。 這样子丰厚的礼物,就算是普通的富户娶妻的聘礼也不過如此了。 可惜的是,卫秀才的病就是個无底洞,三年下来,当时盛府送来的药材和五十两白银也早已经耗尽,锦缎布匹也悉数卖了出去。就差把盛府送来的三十亩良田也给卖了。 然而就在三天之前,卫父病的越发重了,于昨日伴晚的时分,在病榻之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终究還是丢下了三個儿女,撒手西去。 卫允年幼,幸而家中有卫清璃打理,還有三十六亩良田出息,家中虽然紧着卫秀才,但日子過得還不算差。 一年前,为了替卫父冲喜,十八岁的卫清璃嫁了人,夫家姓丁,丈夫叫丁健,原是陕西华阴人士,带着双亲逃难至此,户籍落在了稻香村,佃了卫家的六亩地来种。 可惜他父母也是個福薄的,一家人好不容易安定了下来。两個老人却因为一路积劳成疾,撒手西去。 丁健为双亲立了坟,守了一年的孝,一直沒有娶妻。 卫清璃看他老实能干,性子憨厚淳朴,且对父母至孝,便相中了他。 卫清璃沒让丁健入赘,而是和他商定,若是日后卫允无子的话,便将二人所生的第二子過继给卫允,以继承卫家的香火。 至于卫允,自三岁起便开始被卫父启蒙,天资颇为聪颖,六岁之时,便已经将三字文,百家姓,還有千字文,以及蒙学等启蒙书籍学完,开始学习论语。 可惜沒学多少卫父便一病不起,整日缠绵病榻,卫清璃一边要照顾父亲,一边要忙于家中产业,也沒有空闲教导卫允。 卫家所在的稻香村位于扬州西侧,距离府城有三十裡的路程,村裡总共有四十三户人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姓林,只有卫家和其余四户的几家是后边迁過来的。 不過卫父有秀才的功名,又在村中开了私塾,教导村中幼童,在稻香村中倒也颇有些名望。 說到這儿就不得不提一嘴,卫允所在的這個国度是大周,卫允所知的宋朝有些类似,皇帝姓赵,开国太祖也叫做赵匡胤,都城是汴梁,也叫做汴京、东京。 北方有契丹,西北有西夏,西南也有几個小国,也有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的石敬唐,可却沒有了后周的柴式皇族,自然也就沒有了那一场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时值天下大乱,诸国割据,周太祖赵匡胤于河南起兵,先平定了北方,定下国号为大周,而后带领麾下将士大举南下,花费了五年多的時間才将南方平定,就在太祖皇帝整合南北之力,想要北上攻打契丹之时,却因积劳成疾,直接病倒了。 之后的歷史倒是和宋朝有些相似,太祖之弟赵光义即位,号太宗。 皇帝也叫做官家,也同样的重文轻武,但却太祖皇帝却沒有說出那一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是故大周朝的武将虽然不如文臣那般权柄重,地位却也不似宋朝那般轻贱,有贼配军之說。 总之,這就是一個似是而非的朝代,歷史在五代十国末期的时候拐了個弯。 当今之世,除了北边偶然有战事发生,整個大周境内,也算的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 這些东西,都是三年之前卫父平日說给卫允听的,可自从卫父重病之后,這些东西也沒人說给卫允听了。 只是不知道這個世界有沒有江湖,有沒有那些個高来高去,行侠仗义的侠客,有沒有那种逍遥世间,冯虚御风,朝游北海暮苍梧的仙人。 自原身那裡得来的记忆和知识,实在是有限的紧,毕竟原身只是個九岁的小孩儿罢了,一個最远只去過扬州城的小屁孩,還能指望他对這個世界了解多少。 虽也跟在卫秀才身边读了一些书,完成了启蒙,但除了启蒙的书籍之外,读的都是一些科举用的四书五经类的书籍。 而那些個游记话本什么的,原身是半点都沒有接触過的。对于這個世界的了解,也仅限于从身边人的口口相传之中得知。 而卫允,折腾了许久,也沒有弄清楚自己到底是穿越了還是夺舍重生,亦或者這本就是自己的转世,现在不過是觉醒了宿慧罢了。 不過既来之则安之,卫允不是那种钻牛角尖的人,既然目前弄不清楚,那就這么着吧,日子還得继续往下過不是。 又一天過去了,在家中停灵了三天之后,由卫允在卫父灵前捧灵摔瓦,将卫父送出了门,与徐氏合葬在卫家的祖坟之中。 卫允也见到了那個记忆之中的大姐卫清舒,一副妇人打扮,比起卫允记忆之中的還要漂亮上几分。 可惜的是,卫清舒如今是盛府的妾室,不能在外久留,卫父入土之后,便要回到盛府去了。 卫家,堂屋。 姐弟三人坐在屋中寒暄了许久,卫清舒和卫清璃两姐妹眼裡的泪水就沒有停過,待到太阳快要落山之际,卫清舒带来的丫鬟小蝶躬身到卫清璃的耳旁低语了几句。 卫清舒眉眼之间的愁绪越发浓郁,看了看外间的天色,又看了看卫清璃和卫允,唉声叹道:“時間不早了,我是时候该回去了,而且明兰還小,让她一人在家我有些放心不下。 二妹,允哥儿,日后家中要是有什么事情,就来盛府之中寻我!” 卫清舒入盛府不過三年,且容貌绝美,温柔体贴,善解人意,颇受盛府大老爷盛宏的喜爱,一年前为盛宏生下一女,名曰明兰。 卫清璃握着卫清舒的手,泪眼婆娑的道:“姐姐莫要担心,家中尚有良田三十余亩,吃穿都不缺,你妹夫也是個手脚麻利的,說句不孝的话,如今父亲去了,家中也算少了一份开支,我打算等翻了年,就把允哥儿送去读书,這也是父亲生前最后的遗愿!” 卫秀才的病,是這几年卫家最大的一份开支,原本也算家底殷实的卫家,也因卫秀才的病,才家道中落,家中长女沦落到给人做妾的地步。 都說宁为农家妻,不做富家妾,說好听点是妾,說难听点就是地位高一些的下人罢了,生死都握在主家的手裡,只能任人摆布。 看着瘦弱的卫允,卫清舒叹了口气,揉了揉卫允的脑袋,道:“允哥儿,自小父亲便說你聪慧,日后你定要好生读书,考取功名,振兴卫家,莫要辜负了父亲对你的期望。” 卫允点头道:“大姐姐放心,允儿定然不复父亲和两位姐姐的期望,用功读书,光耀我卫家门楣!” 学着卫父所交的礼仪,卫允挺直了腰板,冲着卫清舒躬身拱手,做了個揖礼,稚嫩的小脸上写满了坚定。 清舒欣慰的点头。 卫清璃又道:“姐姐,家中的事情你无须担心,倒是你自己,孤身一人在那深宅大院裡头,也沒個依靠,可要当心些才是,莫要中了别人的暗算。” 卫清舒施然一笑:“二妹放心,姐姐省得的。”說起盛家,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卫清舒的眼中亮起了一点微光,脸上的悲伤也褪去了不少。 姐弟二人将卫清舒送至门外的马车,看着马车慢慢远去,直至消失在视线之中,這才不舍的回到屋裡。 如今的卫家再一次恢复到平静之中,只剩下卫清璃夫妇和卫允三人,只是,悲伤的氛围却還沒有褪去。 這种伤痛,也只能让時間来慢慢的抚平。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