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妹妹的担心(求推薦、求月票、收藏)
江贝村是一個超大型村庄,一共有四個大队。
江贝村,位于茶城县城的东部和南部,紧挨着城区,分布在茶江河两岸。
江贝村已经开垦的田地,足有二三十万亩,未开垦的荒地也有差不多的面积,更有几十座大大小小的山岭。
整個江贝村,足有三千多户人家,将近两万人,已经接近如今茶城這座小县城的城镇人口规模。
不過,整個茶城县,也就是這個传承了近千年的超级村庄最大。
附近的村庄,如同燕岩村、白马村、西河村等,连江贝村十分之一的大小都沒有,它几乎占据了县城边上的茶江河两岸六成以上的地盘。
王强家孤零零的建在村尾的高地上,其根本原因,就因为是外来户,不受村民的待见。
江贝村的九成以上的村民,基本上都是沾亲带故的,而且极其排外。
因此,父母在低调结婚之后,不想再天天遭受一部分村民的白眼,特意从村裡搬到了這裡安家。
既然不受大家待见,那就眼不见心不烦,惹不起,躲得起。
父母亲作为村裡文化水平最高的知识分子,不但有逼数,還有着当时文化人的自尊。
“哥,晌午都要過了,你直到现在才回来,不会遇上什么麻烦了吧?”
兄妹四人嬉闹着走进小院,大丫婉君仰着小脸问道。
“是啊,我們都担心死了!”
“大哥,是不是那村裡的那些大混蛋,又去欺负你了?”
婉玉和婉玲這两個双胞胎丫头,也是一脸担心的停下脚步,看着王强问道。
自家在村裡是什么情况,三個早熟的丫头,都很清楚。
這三年以来,磨难重重,幸运的是都挺過来了。
虽然大哥不說,但是三個小丫头都知道,他每個月,都会被村裡的混子抢几次鱼。
如果是一般不值钱的鱼,王强不会反抗,老老实实的就上缴。
但要是那些值钱的鱼类,因为心中不舍,王强当然不想交出,后果就是被暴揍一顿,然后无一例外的被抢走。
村裡现在比较乱,她们三姐妹出门挖野菜什么的,都要在一起,還要带上自家的大黄狗才行。
正是因为一家人都小心翼翼的,才顽强的活了下来。
“沒事!”
王强装作若无其事的伸手将院门关上,笑道,“鱼汤和米粥熬煮好了沒有?”
在两年前,一日三餐,三個妹妹都学会烹制了,并且厨艺越来越好,完全不需要王强操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她们来說,最恰当不過。
“早就弄好啦!”
“就等着大哥你回来吃了!”
婉玉和婉玲這对双胞胎,立即齐声抢着說道,“二姐說等你回来再放野菜,马上就能吃了。”
一边說着,两個小丫头蹦蹦跳跳的争先恐后进了厨房,开始忙碌起来。
王强和婉君看着,都摇了摇头,相视笑了笑,跟着走进了厨房。
才进入厨房,就见到婉玉揭开了土灶上那只大鼎锅的锅盖,放到边上的灶台上,一手拿起一旁的茶树棍,朝着锅裡已经被熬煮得通透的几條大小鱼类,不轻不重的捣鼓起来。
直到所有的鱼肉都被捣烂,融入鱼汤之中,又放下茶木棍,拿着一個瓢状的竹筛,很快将锅内的几乎所有鱼骨和鱼刺捞出来,放在一边,她又想着去端起鼎锅。
“婉玉,剩下的给我来!”
婉君见状,连忙对婉玉大声說道。
這只铸铁鼎锅很大,裡面的鱼汤滚烫,婉玉只有十岁,力气太小,很容易就被伤着。
“你這丫头,跟你說了多少次,做事情不要冒失,怎么不长记性?”
她一边大声教训,一边快步上前,双手端起了大鼎锅,走到厨房中间的饭桌边上,准备将锅裡滚沸的鱼汤,倒出到桌上放置的一只瓷盆中。
那瓷盆裡面,刚刚被婉玲放入了一些洗净切好的野葱和生姜、盐。
站在桌旁的婉玲,连忙拿来一個更大的瓢状细密竹筛,放置在瓷盆的上面。
這是为了将鱼汤中最后的鱼刺隔出。
直到婉君将鼎锅翻個底朝天,把鱼汤全部倒进瓷盆中。
她提着大鼎锅又去一旁的水缸边,打水将鼎锅洗干净端回来,重新将瓷盆中那浓郁之极的鱼汤倒入鼎锅,放到灶台上烧开。
紧接着,婉君将一旁放置的、一大竹篮洗净的野菜放入锅中,拿来一個大汤瓢,把锅裡的野菜翻滚了一会。
她放下汤瓢后,又拿来一個竹筛,将野菜捞取到边上一個大菜碟上。
早就准备好的婉玉和婉玲两個丫头,一人将菜碟端上大木桌,另一人拿来了五個大碗,看着姐姐婉君用汤瓢将鱼汤舀出到各個碗裡均分。
在几個妹妹端着鱼汤到饭桌时,王强则是将另一大锅米粥端到了大木桌边上,拿着一旁的饭碗,给自己和三個妹妹都舀了一碗米粥。
至于为什么家裡会有大米?
這是王强這三年来,不时悄悄地拿着摸到的大鱼去城裡卖,然后买回一些粮食和生活必需用品。
“开吃喽!”
“嗯嗯!我們家的鱼汤真香!”
两個双胞胎丫头,欢呼雀跃的快步坐到桌旁,眼神大亮,等着大哥和二姐上桌开席。
這种烹制方法,是三年前年幼的王强发明出来的,這是无奈的選擇。
顿顿吃鱼,对于当时年幼的四兄妹,有着极大的危险。
不說远的,就拿這江贝村来說,這些年来,每年都有人被鱼刺卡死!
而对于他们家的现状,不想被饿死,只有吃鱼這一個選擇。
一旦被鱼刺卡住喉咙,她们四兄妹是绝对沒有钱去医院手术治疗的。
无奈之下,王强想了又想,终于在取舍之下,发明出了這一套安全的吃鱼方法。
這种吃法,虽然鱼肉沒有嚼头,但胜在安全,营养丰富。
鱼汤有五大碗,其中一碗自然是给那只劳苦功高的大黄狗留着的。
只不過鱼汤现在太烫,得冷却一下,才能够给大黄狗吃。
当然,鱼骨头和鱼内脏也是它的。
十几分钟后,半锅米粥被兄妹四人就着鱼汤和一大碟野菜,吃了個精光。
因为少了油水,這個年头的人们很能吃,食量起码是三四十年后人们的一倍。
王强兄妹,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就是這個年代的缩影。
吃饱喝足,大家坐着休息一下。
“哥。”
大丫婉君想到了什么,有些愁眉不展,看了看王强說道,“今天村裡的大喇叭广播,我們村明天开始响应官府号召,分田到户。”
她神情有点惊惶,顿了顿,又道,“也不知道我們家有沒有份?分田地的话,会分到哪裡?”
大丫婉君,实际上是家裡最命苦的那一個,這些年遭受了太多的苦楚。
她不是王强的亲妹妹,是父母在1977年收养的。
她父母和王强父母亲一样,是从外省来的知青。
在知青回城潮流到来时,她父亲不声不响的就抛妻弃子,独自离去,音讯全无。
她母亲不堪打击,一天早上,将婉君带到了王强家,让王强母亲帮忙照顾女儿一天,她进城办点事。
结果,在傍晚时分,尸体在河边被人发现,婉君母亲跳河自杀了!
大丫原本不叫做婉君,也不姓王,孤苦伶仃的她被王强父母收养后,为了她今后的健康成长,减少童年的阴影,就给她改了名,取名叫做王婉君,以示家裡一视同仁。
這丫头长得十分清秀,眉目如画,小小年纪就被称之为江贝村的未来村花。
也幸亏她年幼,加上王强将她保护的很好,她也从来不出远门,才避免了诸多的麻烦上身。
“分田到户么?”
有着未来四十年的记忆,王强对這件大事了如指掌,“這是好事,我們家的好日子就快到来了。”
他心中有数,知道除了一些类似于茶城的边远山区,分田到户从1978年就开始了。
如今,這股改革的春风,今年终于吹到了茶城,他安慰婉君說道,“放心吧,老村长的原则性很强,加上很要面子,不会将我們家排除在外的。”
今天得到了金手指的同时,他融合了来自平行世界地球的、另一個自己的所有记忆。
因为两個世界的发展轨迹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在時間流逝方面相差了四十年。
所以,王强的如今脑海中,多出了自己从1983年到2023的四十年人生记忆,历历在目。
如果沒有得到金手指,记忆中的那另一個平行世界地球,另一個自己的四十年人生经历,就是他在這個世界上的今后人生模板。
可是,如今得到了一個神奇的金手指,那融合而来的關於自己今后四十年的人生记忆,已经注定要被改变的面目全非。
毕竟另一個平行世界地球的自己,今天可沒有获得金手指。
后世记忆中,江贝村明天正式分田到户,结束大锅饭,自家不仅仅是有田地分,還是分到田地最多的那一户。
至于原因,当然是村裡那些已经开垦好的田地,自家沒有份,分到的全是荒地。
這是好面子的村长,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和村委会一起做出的决定。
這种决定,在明天的村民大会上,自然是人人满意。
江贝村的田地极多,一個人头就是十亩开垦好的田地。
而只是分到荒地的王强一家四口,分到的就是這村尾他家所在的這八十亩荒地,一個人头足有二十亩,将這片荒凉的地域,全部分给了他家。
当然,還有被称为大竹山的他家后方這一整座大山,作为村裡的补偿,也被分给了王强家,使得他家在将来,成为了江贝村山林田地最多的一户人家。
短期内,因为现状和村民眼界有限的缘故,沒有人认为王强家得了便宜,反而人人大喊公平。
直到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占据宽广田地山林的王强家,才引来众多村民的眼红。
毕竟,现在的荒地和荒山不值钱,开荒大潮還沒有到来,根本不会引人重视,都认为那是鸟不拉屎的地方,沒有什么经济利益。
因此,有着未来四十年眼光的王强,自然是心满意足。
赚大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