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人心有私
過了石拱桥,沿着小路走了一会,就看见一户户的村民,拿着锄头、铁锹等工具,不断的朝着村委会方向汇聚而去。
他们一個個的神情兴奋,眼裡满是期待之色。
“阿强!早啊!”
“阿强,你是真的牛!”
“阿强,村裡马上就要全村修路和建新房了,多亏了你起到了模范作用!”……
沿途的村民,见到王强,一個個热情无比的在打招呼。
王强也不回话,只是微笑点头,算是回礼。
他脚步轻快,不到十分钟時間,就来到了村委会所在。
村委会前方的晒谷坪,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人群,并且越来越多。
王强径直走向村委会的大门口,才抵达這裡,就看见老村长和村委会的干部,齐齐的站在门口。
“阿强,你来了,快請进!”
老村长连忙上前招呼,转头对一名干部說道,“小李,去泡茶!”
他领头带着王强走进村委会的大院,来到院子中的一张大木桌边上坐下。
大木桌上,摆着一张大图纸,上面清楚的标记着江贝村的地圖,其中有四個大队各自的两纵两横大路规划图。
显然,他们早就准备好,就等着王强到来了。
這些村委会干部,包括老村长在内,至少都有着十年以上的基础水利设施建设经验。
以前全民大建设时期,沒有相当内行的实践经验,是不能够服众的,也当不了干部。
总之一句话,這個时期的干部,基本上都有着真才实学,不是想当就可以当上的。
也正是老村长他们這些干部懂内行,也真的是想要为江贝村的村民谋福利,才会在被王强打开思路后,一致同意并且推动了村裡這两個空前绝后的大计划。
当然,也只有全村刚刚分田到户的這個時間段,村民的思想觉悟高,人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会大力赞同村委会的决定。
可以說,等江贝村的這一轮大建设完成了,基本上是外界无法复制的。
全村大搞建设,村民都不要工钱,還需要家家户户自己出钱出力,有些人還需要出田地,拆掉自家的房子?
這要是在二十一世纪,估计会被当做疯子来处理。
“阿强,你看看我們村的规划图,大都是按照你那次的建议,来规划制定的。”
時間很紧迫,马上就要全村开工建设了,老村长有些焦急。
“嗯,我先看看再說。”
王强站在大木桌边上,凝神查看。
以他现在堪称地球上最顶级建筑大师的水准,這种粗浅的图纸,不一会就查看完毕。
“村长,這些大路统一按照十二米宽修建,两边的水沟和下水道等水利设施,看着都還行。”
王强指向几個弯道处,“只是,這几個弯道,为什么不把它扯直了?”
“我想你们還沒有意识到,等村裡的這些大路修建完毕后,紧接着就要全村建新房,村裡的老房子,是全部要进行拆除的。”
“這就等于把江贝村推倒重建!”
“既然是推倒重建,就如同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我們为何不做到最好呢?”
他有些无语的摇头,“你们要考虑到今后的村裡合理布局,全村人在新房建好后,都要搬家的。”
“今后,所有村民都会居住在大路两旁,整整齐齐的一排排叠进,新房层次分明,一户一宅是必须的,不会在其它的地方有宅基地了,连老屋也不行。”
他拿起旁边的画笔,朝着图纸上的几個地方改动了一下,就抬头对老村长他们說,“官府在今后,是不会允许一户人有两处合法宅基地的,每一户宅基地,绝对不能够超過210平米。”
“村裡有些人,一户人要是想要两三套宅基地,那是在做梦,今后想要后悔就迟了。”
“所以,现在家裡人口多的人家,比如一家人超過四口并且有两個兄弟以上的,最好還是先分家再建房。”
“這样家裡人口多的村民,才可以多出一户合法宅基地和新房,今后可以用钱财、人工等,来核算新房价值,大建设完工后进行清算,多還少补。”
他說出了自己最后的建议,“村裡的道路,最好還是按照我改动后的来修建,這是为了大家今后的方便,也不至于浪费材料和人工。”
“大路可以先开工,建房的事情,要推迟一下。”
“每户村民家中兄弟多的,村委会去通知他们先分家,然后再统一建房,以后就可以减少很多纷争和麻烦。”
他心裡面有些鄙视村委会這些家伙。
因为建设图纸上,那些造成大路特意拐弯的区域,大部分都是为了保存住這些干部的老屋。
“這……”
听完王强所說,老村长他们都有些傻眼。
原来,需要改动的地方,還是在自己等人身上。
“分家后再建房?”
老村长想了想,总算是弄清楚,這是王强给出解决目前困境的办法。
是啊!
自己不就是因为家裡的子女多,才会特意想着留下老屋么?
既然现在提前分家就可以多得一户宅基地和大别墅,合理合法,虽然也是要花钱的,钱不够今后也要偿還的,但何乐不为呢?
他想到的,边上的那些村委会干部,也想到了。
“对对!”
“就這样办!”
“村裡的那些大路,今天马上开始修建,就按照阿强改动、完善后的图纸来!”
“我們村委会在今天晚上开会讨论一下,明天早上开始通知村民,各户达到了分家要求的,先分家,再建房。”……
有了解决問題的好办法,现场的尴尬气氛,顿时一扫而空。
老村长他们這些村委会干部,与王强继续讨论了十几分钟,终于将這次全村大建设的规划,彻底定了下来。
村裡的大喇叭随即在不断响起,负责播音的村委会那名干部,将大建设的命令传达给各個负责人与村民。
男女老少,近两万人齐齐劳动的情景,在江贝村之中再现。
区别的是,以前是强制性的集体劳动,现在则是自发性的集体劳动。
各户村民,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干劲十足。
当然,也有由村委会指定的一些负责人,负责各种登记工作。
劳动力、建筑材料、自家物品捐献等,都要登记,以便进行全村大路、新房建造完成后的折扣、分配、钱财偿還等。
在大家在轰轰烈烈的大建设开始后,王强不声不响的回到了自己家裡。
村裡的大建设行动,他不会去亲自参与,也不想去参与。
把自家的生态大农庄搞好,才是他的本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