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方冰的魄力 作者:未知 呃,粱惊弦也沒想到方冰這么有魄力,在准备扩大养殖的前期下,還一口气要开三家分店。 “你這会不会玩的太大了?還是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比较好吧?更何况,咱们的资金也跟不上啊。” “再說了,咱们這才合伙了一天而已,你就這么有信心?” 方冰笑道:“我相信自己的眼光,你的黄粱小龙虾,肯定能火爆,反而是开心小厨目前在拖后腿。我有两套房,再加上這家店,去银行抵押贷款一两百万,那不就都有了。” “怎么?怂了?把你对女人的這股狠劲,用在生意上,肯定能成的。”方冰调笑着道。 “呸,你都有胆,我還能沒胆。”粱惊弦也很清楚,以现在黄粱小龙虾的火爆,就算是开店,也不会亏到哪去。 等到“黄粱小龙虾”的牌子打响了,到时候的利润更加丰富。 想要做大做强,想要带领乡亲们脱贫,其实這些都是必要的,粱惊弦以前想的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但是很显然方冰更加有魄力,连自己的房子和店,都說抵押就能抵押。 接下来,方冰就主要负责贷款,以及去折腾新店,而粱惊弦的心思,還是在店裡,小龙虾這边,他全程都要盯着。 再就是,還要去处理小龙虾养殖的問題,這也绝对不是一個简单的活。 彻底把方冰喂饱,粱惊弦也是非常的尽兴,原本方冰還想要留粱惊弦在家裡過夜,沒想到五点半左右,吕远就打来了电话,表示小龙虾只剩下一百斤。 “卖的這么快?這晚高峰才开始呢?”对于這個数据,粱惊弦也惊住了。 “可不是嘛,不過這其中有不少都是昨天的回头客,他们见多少的分量太少了,担心今天吃不够,所以提前過来了。”吕远解释道。 “成,那我知道了。我再去弄三百斤来。” 粱惊弦看到已经睡着了的方冰,起身给杨曦打了個电话,让她再处理三百斤小龙虾,等下就要用。 他去方冰的冰箱裡看了下,发现裡面沒什么菜,只有鸡蛋,两個土豆,還有培根肉,粱惊弦煮好饭,用培根肉和鸡蛋做了個菜,又炒了個酸辣土豆丝,放好之后,這才离开。 粱惊弦骑着三轮摩托车,从這裡回去,大约是四十分钟,来回就是一個半小时,在七点多钟的时候,小龙虾才运到,這时候,差不多小龙虾刚好卖完。 粱惊弦放好了小龙虾后回去的路上,方冰這才醒過来,给他打了电话。 “小弦……你在哪呢?”电话中,方冰慵懒的声音响起。 “你醒了?”粱惊弦笑着說道。 “醒了,看到你做的饭菜了,嗯,尝過了,好吃。”方冰幸福的說道。 “呵呵,你喜歡就好。”粱惊弦也沒有提起自己再送小龙虾的事。 “那你今晚還過来嗎?我想你了。”方冰柔情似水的說道。 “你還受得了嗎?”粱惊弦嘿嘿一笑。 “呃……那,還是别過来了吧,我怕我忍不住。”方冰一惊,接着娇笑起来。 “呵呵,我现在已经开车回去了,你吃完饭,好好休息。” “嗯,那你汽车注意一点,安全第一。” 如果不是黄梁村那一截沒办法开车,她直接就把自己的车,借给粱惊弦开了,免得他一直都骑三轮摩托车。 粱惊弦骑着三轮摩托车到家,爸妈也都回来了。 现在老妈的脸上,每天都带着笑容,简直就是乐不可支。 以前老爸老妈干活,也都很勤快,只是勤快归勤快,他们更多是完成任务,机械似的在劳作。 可现在不同了,他们已经有了盼头,工作也有了积极性,更多的是一种享受了。 “哈哈,小弦,你這個香包,现在每天都能卖出不少,你快抓紧制作啊。”罗小芬兴高采烈的道。 粱惊弦說道:“既然這么好卖的话,那我得去药店购买草药了,山上的草药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采摘下去,還有,我得调料包所需的草药也是不可能无限供应下去,這样吧老爸,咱们還有其他的田,全部都种草药吧?” 梁斌点头道:“好,家裡的田全部都交给你,你想要种什么,全都和我說。” 家裡這农田,每年下来,才赚几千块钱,就连梁斌和罗小芬都看不下去了。能种草药的话,那就是再好不過了。 罗小芬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這香包,一直在车站這裡卖,也不是個事儿,我觉得应该包装漂亮一点,然后拿到各個门店,超市裡去卖。” 粱惊弦笑道:“妈,你真是個天才,這都能被你想到,对,对,你說的很对,那就按你說的做,這個就全权交给你了,這门生意做起来,老妈,那你可就要成大老板了,我可能成为富二代哦。” “去你的。”罗小芬笑骂了他一句,却是乐不可支,不過却开始考虑,要怎么做的精美,取什么名字,放在哪去卖,怎么和商店、超市去谈。 粱惊弦继续說道:“爸,咱们的小龙虾养殖,要提上日程了。现在小龙虾生意爆火,供不应求,按照现在的速度,能让村裡的人到处去收小龙虾,這勉强還能支撑两三個月,但越后天,天要是冷了下来,户外的小龙虾就捉不到,必须要尽快养殖。” 梁斌皱眉,說道:“你說的這個問題,我也懂,关键是,养殖小龙虾沒那么容易啊,首先就是修理养殖场,咱们黄梁村這边太偏僻了,很多工具都难以运输进来,這一点就足够头疼了。” 是啊,秀岳山上不少村庄,都已经修路了,偏偏這山脚下的黄梁村還沒有修路。 “我今天上午的时候,還和村长聊過這個問題,但是上面领导的意思是說,怎么着也要有人牵头,并且出至少一半的钱,才能批下来。” “如果让村民们一起出钱,大家多半不乐意,毕竟黄梁村实在是太穷了。” 主要還是大家的目光不够长远。 這差不多十五公裡的路,就算不用修的太好,并且有政府补贴,村民们起码也要筹集四五十万,這也就等于一户人家一年的收入了。 实际上,就算是每家每户出這一年的收入,也总好比每年都挨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