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山神板凳的传說
“汪汪。”
二人啃了两個大饼子吃点饼干喝点水,冷了就跑一会,等了二十多分钟,远处传来狗叫声,吴猛坐起身:“来了。”
“嗯。”吴昊蜷缩着身体沒动,這离山道远不会被发现。
侯大包的脉他摸的准,走哪條道他都知道。
猎狗不遇到什么轻易不会开声,今天狗叫也是因为太久沒上山兴奋所致,過一会就消停了。
狗声渐远,二人穿上雪鞋慢悠悠跟上去,不能离太近,会被狗发现。
让它们探路跟在后面安全。
這一走就是五個多小时,天光大亮,什么都沒遇到。
“不应该呀。”吴昊皱眉,按理来說,走出這么远了,哪怕猎物再少也应该能遇到個兔子之类的小动物。
明明看见有脚印,为啥前面狗不叫呢?
示意吴猛跟上,俩人加快脚步,等隐约看见人影后找個小土坡上去观察一番终于明白原因了。
“他俩够虎的!”吴猛骂了一句。
领狗群猎,你要了解山形地势,還得知道各种猎物的生活习性。
得明白怎么与狗配合,刀猎怎么配合,枪猎怎么配合,群猎最重要的就是带头狗。
前面侯大包和侯老二坐在那吃干粮,三條帮狗趴在一边也啃着东西。
居然沒带头狗,只领新买的三條帮狗能找到什么猎物。
“是挺虎!”吴昊出溜下山坡拿出冰凉的大饼子啃。
估计侯大包家头狗伤的太重,又怕别人抢先去,反正知道位置,不用头狗也行。
最先发现那地仓子的是南面屯子人,也是因为死人了他才听别人提一嘴。
什么地窝子,狗死了,人死了,当时养病出门溜达沒细打听。
侯大包能领堂弟证明他沒傻到家,以防万一沒吃独食。
附近有两個地仓子在一個方向,另一個需要拐個弯,相隔不算远。
“卧槽!那俩虎逼坐山神爷板凳!”
吴昊连忙爬上去,隐约能看见侯大包和侯明果然坐在一颗被砍断的树墩上。
“他俩要遭!”
吴昊听了沒反对也沒认同,坐“山神”板凳犯忌讳,老赶山人绝对不会坐,他是新世纪六毒老年不信那些。
但是“山神”和他的板凳传說是真的有,他听爷爷讲過。
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宋晓宝。
這三宝确实是样样都好,随便拎一個出来都能唠個三天三夜。
而在清代“山神”才是东北的主角。
人参主要生长地在长白山裡,有以采参谋生的挖参人,被称为“放山人”。
大兴安岭往东北這片经常进山什么都干的人不全叫“放山人”也叫“赶山人”。
這词儿可不是在山裡瞎转悠。
因为进山采野人参是真不容易,少则几天,多达几個月,锅碗瓢盆儿和采参工具什么的都得带山裡去。
出门遇到人参是扯淡,大兴安岭基本不长人参,一辈子遇到一颗都是鸿运当头。
从明清就开挖,长白山八十年代人参都不多见了。
秋末草木茂盛,山裡面野兽众多危机四伏。
得由经验丰富的采参人“把头”带着,不然贸然进山小命儿很容易就沒了。
采参有一套规矩。
从进山,到寻参,再到采参,每一步都是相当不容易。
尤其得把其中一位“老神仙”伺候好喽。
赶山前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祭拜“老把头”。
“把头”可以有很多,但“老把头”也就是“山神爷”不超過五個。
祭拜也不是随便鞠個躬,磕個头就完事儿的,那规矩老多了……
而东北只认最后一個,這位“山神爷”来历一般经历不一般。
清时期的华北、中原、山省等几個省的普通老百姓遭遇天灾人祸。
为了吃上一口热乎饭,得使出吃奶的劲儿往人烟稀少、土地肥美的关东地区拓荒,扎根。
過山海关有好几個省的人,后来山省人是最多的。
以前关东地区是大清老家。
皇族可不傻,为了不让外来人祸祸关东,就把老家全部给封禁了,還派重兵把守。
百姓们为了一口饭吃各显神通。
冒险闯关的人太多了,“闯关东”也由此得名。
這些人到关东以后,也不是直接就开始种田了,当时大部分地区可都是蛮荒之地,“北大荒”名头可不是吹出来的。
大家不互相扶持很难生存下去,因此养成了东北人好爽好客的性格,遇到困难都会帮一把,除非仇怨太大。
当时一部分开垦农田,另一部分就干起了看起来“不太正经”的事。
搞什么采人参、淘金子、砍树伐木、采集蘑菇野果,打猎之类的,成为了“赶山人”。
人参這东西可精贵,据记载,皇太极时期人参可以为朝廷提供约二百多万两白银收入。
可以想象当时挖掘的多狠。
人参值钱不假,但赶山更危险,好多人连人参的影子都還沒见着就在路上被饿死、淹死、掉下山崖摔死,甚至被野兽吃掉。
所以“赶山人”和当地人对于“山神”都怀有敬畏之心。
不過這個“神仙”究竟长啥模样,那谁也說不上来。
“山神”的传說也是有很多种的。
最初的老虎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封为“山神”,因为他被追杀时逃到长白山。
碰到了老虎,而后又得人参,他认为是老虎帮他得到了人参,卖了人参的钱去招兵买马打下江山。
在民间传說裡,這“老把头”有四個人,努尔哈赤、王稿、柳古。
不過在东北民间名气最大的是孙良。
他也是当时的“赶山人”之一。清初时,他生活的山省经历了大雪、地震、饥荒等大灾。
孙良是個孝子为了给母亲寻药治病,作为最初开始闯关东人的一员。
从一個叫“金口”的码头登船,晃晃悠悠地飘過了渤海,最终达到长白山。
可他啥都不懂啊,游荡了一两個月差点饿死,一颗人参都沒找到。
這时候,他遇到了一個老乡叫张禄,是個经验丰富的赶山人,结伴而行后,张禄教了他很多赶山知识,两人终于挖到了人参。
后来有一次两人走丢了。
老赶山人都能走丢,可见山裡多危险,不是谁都愿意拿命去赌的。
孙良回到约定的地点信守承诺,原地等了兄弟三天三夜张禄都沒回来。
赶山人,讲共患难,同富贵,一起进的山,绝不能抛弃同伴,遇到路上结伙的也是一样,必须讲义气。
他不能走,就进山去找,在山裡迷了路,再也沒走出来。
将死的时候,咬破手指,在一块卧牛石上,写了一首绝命诗。
“家住莱阳本姓孙,翻山過海来挖参。”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