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996章 群臣同议升一品(第五更)

作者:农家一锅出
第996章群臣同议升一品(第五更)

  “加起来五万四千九百俘虏?”李隆基听完汇报的数据,不敢相信地又问一下。

  “是,我們给俘虏治疗伤势,大家說给李家庄子,换酒精、柴油、炸药包、手榴弹。”

  领头的人使劲点头,表示数据准确,沒搀假。

  之后会把俘虏送過来,无法搀假。

  “张孝嵩!”李隆基重复了一次名字。

  “陛下,臣請给李易升官,武散官。”魏知古上前两步,他戴着口罩。

  他热伤风了,流鼻涕,不发烧,也不淌眼泪,病情比较轻,正在喝药。

  口罩是李易给他的薄口罩,晚上换一個戴,把鼻子和眼睛挡住,用嘴呼吸,会打呼噜。

  不過又给了含片,舌头和上颚压着含片嘴就张不开,只能用鼻子呼吸,嗓子就不难受。

  三年前,得热伤风,魏知古会很害怕,哦,谁得都害怕。

  现在热伤风不是大毛病,除非发烧和咳嗽,咳嗽就不是伤风了,而是热症感冒。

  “升哪一個呢?”李隆基问。

  苏颋看看毕构和宋璟,两個人给他一個鼓励的眼神,于是他出来:“臣請提李易陪戎副尉为陪戎校尉。”

  “臣等附议。”所有人一同附和。

  二十個传信的人懵逼了,卧槽,你们這么多大臣,为了给一個人升官而动?

  关键是……陪戎校尉就比陪戎副尉高一点,陪戎副尉是从九品下,陪戎校尉是从九品上。

  一個从九品的武散官,整個朝廷在运作,你们闲的?

  你们敢不敢到我們那裡,把你们的话对将士们說一遍?兄弟们把你们打成肉酱。

  别的人不說,肠子流出来又塞回去活了的,就能用刀穿了你们。

  李易给了我們多少好处?那么大的功劳,你们给他升半品?

  诶?不对,這事不是张孝嵩么,怎么变成了李易?

  二十個人想着,突然发现事情有所偏差。

  难道這才是朝堂的正常操作?說张孝嵩,然后有尚书出来要给李易升武散官。

  一群大臣同意,把从九品下的武散官给升成从九品上。

  那边的五万多俘虏,還有杀掉的敌人,最后是给一個人弄這么点东西?

  “陛下,五万四千九百多的俘虏。”报信的头头忍不住了,他强调一下数字。

  “有赏,朕给你们赏赐。朕知道你们要武器、酒精、麻醉和消炎药,都不会差。”

  李隆基明白二十個人的意思,只是二十個人不明白李易的情况。

  满朝文武给李易升半品的官,其实不是升官,表达的是大家认可李易。

  李易又不在乎什么官位,他想收拾人,从一品的散官宰相都得进团儿。

  他要官沒用,多拿点俸禄?

  别的官员一個月的俸禄养家,一家人吃穿都足够了。

  给李易,一品的官俸禄,也就是一顿饭,李易不仅有庄户,還有将近一万两千的俘虏。

  一品官一個月的收入,熬粥,稀一点,估计能让大家喝一顿,還不能吃咸菜,吃咸菜不够。

  群臣的意思是向李易表达想法:行,你李易厉害,我等服气,给你升官了哦!

  “陛下,臣請对吐蕃行宰相书,问询我朝百姓数量,以便交换。”毕构看一眼宋璟,开口。

  “臣附议!”宋璟跟上。

  “臣附议!”苏颋也配合。

  宰相书只能宰相出,宰相对宰相,不把双方最高的人牵扯进来。

  這是中华政权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李易那时。

  李易那时,谁看到最高的人像疯子一样直接站出来对着别国叫嚣?

  沒有,从来就沒有。

  都是外交发言人处理,最上面的人从来不会直接针对某一個事情叭叭叭。

  文明底蕴、文化传承、大国风范。

  不然跟個小混混有什么区别?身为一国领导人,整天哇啦哇啦叫嚣,只能說明一個問題。

  那便是沒有文明沉淀、沒有国朝礼仪、沒有传承底蕴、沒有规矩方圆。

  直白点說就是,那样的白皮肤的人,少教养。也不知道是养不教,還是教不严。

  大唐不是,别看平时找李易說话的时候很随意,涉及到国事时,大家都知道怎么办。

  当然,朝堂上的众臣最怕的是李易正经行文上书,李易不是不会,他文采好着呢。

  他通常都是写首打油诗,或者很直白地說出来他的意思,這個就是可以商量。

  若李易突然用正经格式写行文,事情就大了,很恐怖的說。

  “允!”李隆基颔首,你们写吧,写完了给吐蕃送過去。

  至于苏禄那裡,呸!等着,等朕腾出手来的。

  朕就是不想让易弟亲自過去,不然屠了你们,易弟想杀人,太容易了。

  二十個报信的人留下信,被抬出去。

  之前他们兴奋,走了不该走的路,现在腿都抽筋了。

  他们看宫女,宫女抿嘴笑,有的宫女坏呀,抛媚眼。

  “不要這样,否则宫内的福利减掉。”二班的桃红過来有事情說,看到宫女们的样子,警告。

  宫女们立即低头,她们害怕,福利是李家庄子的福利,额外的。

  “大家辛苦了。”二班桃红对二十個人說。

  二十個人瞬间清醒,他们感受到的是端庄。

  不管哪一個班的宫女和太监,对外的时候气质都会显现出来。

  他们每一個班都会把李易教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学到的知识不一样。

  他们属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状态,懂经济、晓民生、知兵事、明政治。

  ……

  “易弟,今日朝堂有捷报,說是有将近五万五千的俘虏,就那一個地方。”

  不等到晚上,李隆基就回来了,未去找其他女人。

  现在是中午,庄子裡凉菜最多,热菜也有,数量少一点。

  今天的主食是過水的籼稻米,籼稻生长周期短,华州、同州那裡的出来了。

  這种米沒有筋,口感不好,但做成過水饭,就差不多,跟有筋的一個口感。

  都不用制作成米线和大米饼,過水饭,什么地方的米能有筋?

  過下去的是水,用来给牲畜喝。

  李隆基盛了一碗,坐到李易对面,說起高兴的事情。

  “换回去。”李易用筷子在搅拌蒜茄子,蒸出来的茄子,配合水饭最好。

  其实土豆烩茄子也好吃,但沒有土豆。

  要是有土豆、玉米,整個大唐一下子就起来了。

  尤其是李易那时的内蒙古,现在的一片地区,种土豆不但产量高,而且土豆還长得面。

  “不够换,大唐百姓数量少。”李隆基提数据。

  “换牛羊马匹,他们沒有战斗力了,今年基本上就這样结束,明年咱们的火枪出来了,现在多换点有用的东西。”

  李易不是心软和傻,他算计得更深。

  第五更完毕,今天沒有了。感谢兄弟姐妹们的订阅、月票、打赏、推薦、收藏!农家鞠躬了。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