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這不是歌舞升平(第五更)
张家庄子的人跟着吓一跳,站在那裡看着李易。
他们现在可谓是百感交集,好东西就在眼前,能不能拿到全凭东主一句话。
姚崇在那不停地叹息,他非是因沒有为难住李易而叹气。
他是为大唐天下百姓而叹。
多少年了,大唐自从立国,就一直使用着前朝时候的很多东西。
包括科举、农耕技术。
后来科举都给玩废了,明明有個秀才科。
由地方有资格的人推薦,然后到长安参加单独的考试。
出题难不难其实不重要,重要是考官故意为难。
一旦被举荐的人沒有考上,那么举荐的人就得承担過错。
所以到后来,地方想举荐,要知道谁会当主考。
上面换来换去,最后秀才科算是彻底废了。
一個越级选拔的渠道沒了。
教育方面少個东西,农事上更无须多言。
前朝用什么,如今百姓還用什么,不懂得去做好东西。
司农寺和工部成了摆设。
工部一出手就是修河,司农寺裡面乱糟糟的。
整日裡不知道在作什么。
而就在最艰难的时刻,一個少年东主出现了。
曲辕犁、割麦神器、脱粒神器,以及今天拿出来顶替石磨的厉害事物。
這少年還說有扇车,西汉就有人用,那么怎么沒人拿出来?
如此好的东西,谁都不知道?司农寺想死吧?
姚崇感觉错過了许多,年岁大了,若早些年……
“回头做出来,依旧放在河边,村子裡的人辛苦一些,搬运麦子。”
李易温声对张家村子的人說。
张家村子的人,一個個眼中含泪,使劲点头。
他们想哭,這许多年来,每次农忙,都有人累得病倒。
找寻常的郎中看不好便死,找医生是很难的,更不用說医博士。
其实累死的人是生了病,又不得不拖着病躯下地劳作。
直到一头倒下,再也站不起来。
以后不用了,有一整套的好东西可用。
“我回去告诉他们一声,不要再愁了。”有個村裡的人饭顾不得吃,喊一嗓子,撒腿便跑进雨中,蓑衣都未穿。
吃饭的庄户這时沒有再不满,因为他们看到张家村子的人吧嗒吧嗒掉眼泪,心中也不好受。
都是种地的,不就是东主拿出来好东西了么。
又不是自己等人的,看别人那么苦,真能說不给用?
都是苦哈哈,难啊。
附近吃饭的庄户站起来,安慰张家村子的人。
“苦日子過去了,别哭,要笑,這东西东主做了不少,等天晴,拿到灞水边,接上水车,敞开了用。别哭啊。”
庄户安慰着村子的人,结果說着說着,自己反而哭上了。
然后整個食堂的人都在那抹眼泪。
他们想起了自己以前的日子,简直不是人過的。
李隆基站在那裡,拳头紧紧地攥着。
這是他的天下,百姓因为一個新的工具哭成這般,可见往日是多么难熬。
歌舞升平?呵呵!
李易倒是面色平静,因为他知道,以后大家的日子会好起来。
现在哭有什么用?不如多想一想有啥更好的东西。
比如說之后的中药方子,现在沒有的,拿出来,给太医署传天下。
中药很多虽然不如西药来得快,但能治病。
谁敢說中药沒用,他就能一巴掌糊過去。
沒用?每当遇到群体性疾病的时候,中药都是顶在最关键的位置。
联合国都不敢說中药不行。
他等大家哭一会儿,发泄发泄,出声:“坐下缓缓,不忙着吃饭,想一想将来的好事。”
庄户听话,擦擦眼泪,坐下去,一個個真的在那琢磨往后的幸福生活。
有人想着想着居然笑出了声。
张家村子的人不哭了,围绕着土砻转圈看。
伸手小心地摸摸,放上麦粒,推一推,果然省力气,大些的娃娃能推,妇人也能推。
石磨可是很沉的,沒有牲口,靠人来磨,一天磨不了多少。
关键是這东西能够连到水车上,水车转,不用人管。
“宝贝呀,编個筐,把土装进去,用木头片嵌出磨的沟槽,好本事,回头村子裡立长生牌位,每日供奉。”
村民领头過来的人布满沧桑的脸上有了笑容。
然后他要给李易立牌位。
李隆基听着嫉妒不已,之前的万民表他听着开心,却知道是易弟的功劳。
别处百姓不晓得谁做的东西,张家村子都看在眼裡。
李易一听要给他立牌位,第一個想到的是皇帝。
他赶紧摆手:“不准立什么牌位,立我就不给你们用。”
姚崇颔首,对,别立,我都沒人给立呢。
一個庄子的少年东主吃香火,你承受得住么?
“不立,李东主說不立,那便不立,村子的人每日在心裡念叨你。”张家村的人立即改口。
“别,也不要念叨我,我耳朵不舒服。”李易再次拒绝。
转而换個话题:“你们养鸡如何?正好有麸子,眼下天热,草多,放养。我有小鸡小鸭。”
“多少钱一只?”村民知道庄子鸡鸭成群,村子裡也有人养,不過是几只而已。
“不要钱。”李易再次大方。
“那怎能行?”村民先不答应。
庄户不吃饭,看,表示支持村民,对,不能白给呀。
给多了就是仇啊,還不起的人情会生恨。
往后再不给东西,依旧恨。
李易笑了:“我說不要钱,不是白给,鸡鸭属于你们帮我养,死了把死的给我拿回来。”
“下了蛋呢,下两個,给我一個,另一個你们留下。”
“我有一养虫之法,可喂鸡鸭,下蛋多,蛋壳還不软,鸡鸭长得快。”
李易先說條件,又說办法。
“养鸡吃虫子,還能养虫子?”村民诧异。
姚崇挠头,看李隆基。
果然,陛下望過来,似乎再问,元之,你可会?
姚崇低头,我凭什么要会?天下事多了,我能样样会?陛下你找個人问问,谁……啊,李易不算,谁能皆懂?
“坐下吃饭吧。”庄子的人說:“我們已经养了虫子,很好摆弄,回头教给你们。”
這一刻庄户愿意给办法了,因为鸡鸭下蛋要拿回来一半。
村民回去,一同从敞开的门看外面的雨,慢慢吃起来。
一缕阳光此时正好照射进来,天,要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