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所谓诚意 作者:未知 淮王眉心一拧:“你這话什么意思?” “表面的意思。”朱见濂道:“虽然我并不赞同父王您的做法,但我也看得出来,您对夏莲并非沒有感情。当初有過两情相悦的深情,如今才有如此多负累。于她,于你,于我,都是如此。若当年您能光明正大地娶她为妃,也就沒有今日這些事了,您也不会有痛苦和惭愧。” 淮王琢磨出点朱见濂的意思了,当即点破:“你是想用這個劝服本王,拐着弯让本王同意你娶沈瓷为妻?” 朱见濂不答反问:“若是如此,您会同意嗎?” “不会。”淮王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你是淮王世子,考虑的不应当只有自己的喜好,她背后沒有家世支撑,连当家主母都做不了,更别提帮你了。她如今還是皇上亲命的督陶官,皇上对她印象满意着呢,是你想让她离职就离职的嗎?此事想都不需想,我不同意。” “不同意?”朱见濂苦笑一声,语气微嘲:“那难道,要让我和她再重复一遍您同夏莲的故事嗎?” 朱见濂再度提及夏莲,引得淮王情绪激动起来,声音都提高了几度:“正是因为不希望你重蹈覆辙,我才不允许你同沈瓷在一起!我同夏莲,就是因为当初沒有果决地让她离开,才酿成了今日的局面。当初本王是沒发现你对她情谊已深,若早有察觉,当初就不会带她回淮王府!” 淮王越說越激动,语毕扬手一挥,闷气道:“眼下时机紧张,本王不想同你再讨论這些沒用的,先把眼前杨福的事解决了。” “我提此事,也同杨福這件事有关。”与淮王的激动形成鲜明对比,朱见濂依旧平静:“我明白您不许我娶她的缘由,也充分理解。既然如此,不如换個方式。刚好我也不想做這個世子,不如就趁着這次风波,您找個名头把世子换了,大家都省心。” 他的表情波澜不惊,似乎在說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淮王愣了好一会儿,才终于反应過来:“你,你說什么?” “我知道,现在提出這個要求太過匆忙,可在心裡我已思虑多次。世子的位置,对我而言并不重要,不但沒什么益处,反而是束手束脚的羁绊。您捧我上這位置,对夏莲的心意已经尽到了。可我占着是浪费,不如就此离开,還望您成全。” “荒谬,荒谬!”淮王气得浑身发抖:“想一出是一出,简直异想天开,当初杜氏百般干擾本王都坚持立你为世子,如今竟用這個来威胁本王?” 朱见濂轻轻摇头,表情沒有半分掺假:“不是威胁,更沒有把這作为任何筹码,這件事,我已认真思考了许久,是慎之又慎的决定,绝无半点戏言。” “本王不想再听你胡言乱语!”淮王从喉咙发出一声低喝,别過脸去。恰好這时,马车停了,已是到了王府门外。他一甩衣袖下了车,满腹怒火地朝书房走去。 朱见濂不声不响地跟在后面。 书房中,一片诡异的寂静,两人都不說话,只听得淮王粗重的喘息声回荡在安静的空间内。他闷闷坐在椅中,手将扶手握得紧紧的,任压抑的氛围萦绕四周。 “父王……”朱见濂轻吸一口气,如今的场面虽然不适合,但眼下时局紧迫,该說的還是得說。他斟酌着话语,终于开口:“父王,方才的提议,不仅是我心中所想,更重要的是,眼下的情势也需要我們這样做……” 淮王不吭声,眼睛阖上,手将扶手攥得更紧了。 朱见濂用尽量平缓的声音道:“杨福方才說過,如今皇上已经拿到叛乱的书信假证,需得我們中的一人亲自面圣,方显诚意。父王您大病初愈,不宜远行,此事可交给我来办。虽然事情的主要责任在杜氏身上,但此事重大,皇上若要追究源头,归根结底還是因为淮王府疏于管理,也当受罚。而众所周知,入京以后您因身体不适卧床休息,诸多事务都是我在料理。皇上若要怪父王您对杜氏疏于管教,我大可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由此失掉世子之位,顺利成章。” 淮王面上是冷冷喝斥,心底是怒火中烧:“你倒是想的周全。” 朱见濂恭敬道:“父王,既然我們都不打算拆穿杨福的身份,此事就必须有人出面承担。杜氏毕竟是女子,追究到淮王府的根本問題,不是我就是您,既然我正有此心,又何必让您再受影响?” “都是借口,借口!”淮王倾過身体,瞪着他:“你不就是想同沈瓷那個丫头一起嗎?费這么多口舌,本王已经說過,不同意!” “为了她,也不仅是为了她……”朱见濂垂下眸子,情绪未能完全压制,声音已是喑哑,他深吸一口气,将无尽的情绪融在克制的语气中,低缓絮絮:“這样,不仅是为了她,更是为了我的母亲……夏莲想要的,夏莲沒有得到的,不正是她最希望我能够做到的嗎?我不想同你们一样的结局,亦不愿沈瓷在王府受委屈,她是有自己一片天的女子,而我也更渴望沒有名权羁绊的生活,這样的决定,于我們而言都是解脱……父王,幸福与成全,是您从前沒有给過夏莲的,如今,您也不愿意给我嗎?” 淮王只觉胸口快要喘不過气来,一天之内,接二连三发生的事已经让他失去了先前的从容淡定。他躁动地扬手,不经意带倒了案上香炉。香灰撒了一地,间或有点点芯光,闪烁在灰烬之中,又一点一点湮灭了。 就如同此生姻缘的余烬,跨過两代人的爱怨情仇,于此刻洒落、燃尽、随风飘散。 夏莲消逝已久的笑靥似乎再次浮现在淮王面前,這是他放在心底妥善珍藏的女子。他其实是爱她的,放在心底,柔情萦绕,只是這爱情在他心底终究抵不過其余更为重要的东西,因而辜负了她,亦辜负了曾经共有的愉悦时光。 他老了,念旧了,心底死守的名利和面子依然固执,可忆及从前,到底多了一份妥协的柔思。淮王晃晃悠悠地起身,良久站定,望着窗外阴沉潮湿的天,脑中回荡着朱见濂口中的话。不认同,却又被打动。 良久,他开口问:“是沈瓷要你放弃世子之位同她在一起的?“ 朱见濂见他终于开口,连忙否认:“沒有,她還不知晓此事。” 淮王的手指轻轻在案上敲了两下:“今日你阻止她杀掉杨福,杨福又是她的杀父仇人。想必她心裡觉得你站在了她的敌对方,或许已对你失望之极。如此情势,你就能肯定她依然愿意同你在一起?” 朱见濂咬咬牙:“不能肯定。” 淮王微微一惊:“那你何必這么急着放弃自己的地位?你连她愿意继续同你在一起的把握都沒有。” 朱见濂沉吟片刻,仔细想了想,再抬头时,眼中已是清明一片:“若我要对她许下承诺,便应该先把事情做到。如果我一定要得到她肯定的答复才愿放手,那样是不够诚恳的。”他眸中泛着光亮,认真无比:“对她,我已经错過太多,不愿再预设任何前提條件。得到也好,得不到也好,所谓诚意,就应是在不可未知的时候,已经下定决心去做。唯有如此,才有承诺的资格。” 淮王沉默,眼睛望着那一地散乱的香灰,喃喃自语:“濂儿,你同我,果真是不太一样的……”他的手在案上弹了弹,指腹间沾了些细软余烬,无奈叹道:“真是不知民间疾苦,在王府的日子,不比在其他地方舒坦嗎?” 他语中不解,却也带着一分妥协之意,朱见濂敏锐捕捉到了這分妥协,心中不由喜悦溢出:“同她一起,不分地方,在哪儿都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