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电脑出图 作者:未知 “嗯?”牛大猛眯眼看着图纸,身为厂长,他自然一眼就明白是什么,设计上并沒什么太出彩的地方,只是這图纸所用的纸张,以及印刷的方法令他侧目。 “這是……”牛大猛眼睛一瞪,飞快地拿起图纸,“电管局的图纸?” “呵呵,真不是,咱们厂子自己出的。”牛小壮抽着烟,神气地說道,“从画图到打印,纯电脑制作。” 牛大猛惊讶地看着手中的设计图,的确,手工绘制的话会有明显的痕迹,而這個完美程度与感觉,绝对是电脑绘制的,上面部委和电管局才有的能耐。 惊讶之中,牛大猛還有一丝惊喜,老子重金采购的电脑总算派上用场了。 “你小子找的哪路高人?”這话刚一出口,牛大猛自己都楞了,立刻自行回答道,“难道是……张逸夫?” “对了,只能是他。”牛小壮感慨道,“昨儿我跟逸夫折腾了一晚上,才算搞出了這张图,不過电脑真的很好用,小图看不出来,将来搞大图,用电脑绝对比手工方便,尤其是修改的时候,键盘一打就成了。” “真的是逸夫……”讶异過后,牛大猛眼中已满是惊喜,“就算是部裡的人,要学电脑制图,也要经過很久培训的,逸夫一個晚上就搞明白了?” “爸,不是我說。”牛小壮认真地說道,“张逸夫,真的是一個天才……是我看着他一点一点盯着外文說明书钻研出来的,我敢肯定,他之前绝对沒接触過這個软件。” 牛大猛再次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說道:“快快,先叫他過来。” 牛大猛总怪儿子性子急,其实自己好不到哪去,這次换牛小壮叫住他了。 接下来的時間,牛小壮从头到尾把事情都讲了,包括在车间勘察問題,思考解决方式,倒腾电脑制图等等。他在老爸面前,无半分隐瞒,表示所有事的主意都是张逸夫拿的,设计也是他做的,自己只是打個下手而已。 到最后,牛大猛听到张逸夫把图献给牛小壮的决定后,极是赞赏地点了点头。 有能耐而不张扬。 有成绩而不邀功。 看得清人际立场。 這個沉稳程度,完全不该是毕业生能有的。 除此之外,在牛大猛眼裡,张逸夫此举有着更多的味道。 正所谓血浓于水,下属再亲,也沒有亲儿子亲,张逸夫成功地看到了這一点,将大头的功劳让给了牛小壮,這对牛大猛来說自然受用万分,儿子已经在厂子裡工作几年了,到了可以提职的时候,却苦于拿不出像样的功绩,此番管道改造正好撞到了点子上,非常之适时。 牛家父子也绝非忘恩负义的人,自然领情,而张逸夫要的就是這個情,拿功劳的机会很多,拿情的机会可是可遇不可求的。 另一方面,张逸夫与邱凌的关系,牛大猛也完完全全从儿子口中摸了個透,他的想法是,现在不宜做任何表态,再等一等,邱凌好歹也是鞠躬尽瘁很多年了,自己虽然不怎么喜歡他,但来了大学生就厚此薄彼总是不好的,领导的视野要更开阔一些,纵观全局。 明面上虽是這样的,私下可就不一定了,牛小壮成为了张逸夫与牛大猛之间的强力枢纽。 “這样……”牛大猛思索已定,就此吩咐道,“一会儿例会上,你拿着這张图来参会,简单說明情况,不要特意把责任指向邱凌,那样会让别人认为是我的授意。会上,你就說這個图是你设计的,只有技术方面的問題,請教過张逸夫,毕竟硬說是你独自用电脑出图,恐怕也不会有人信。” “明白。”牛小壮略有不解,“爸,我觉得那油管的事情真的就是邱凌的問題,他那么糊弄事拖這么久,不该问责么?” “還不是时候,他手中拿的事太多,犯起拧来会有麻烦,耽误了达标就不好了。” “哼,我看张逸夫哪点都比他强,他犯拧让张逸夫做就是了。” 牛大猛看着愤然的儿子,叹了口气,悉心解释道:“小壮,管理一個厂子沒你想的那么简单,任何事都直接能者居之,社会就不是现在這样了。就企业而言,生产技术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還是人心,尤其是咱们电力系统,不同于一般经营企业,发电量多少,何时扩建都由上级或政府管控,咱们能争取的只有安全生产,不会有什么太突出的硬业绩。因此,维持稳定,确保安全才是咱们的首要任务。现如今,我如此器重大学生已经有人不满了,短時間内,我明面上不能再有過多的表示。逸夫一定也是看到了這一点,才選擇让你来做這件事。你来厂裡這么多年了,算勤恳,人缘也好,出点功绩,大家沒什么可說的,至于逸夫,還要给他時間来蓄势。” 其实這道理并沒多么高深,无非就是经验之谈,在圈子内混過年头的人都明白,但牛小壮一时之间還是无法充分理解,毕竟很多事是要靠领悟,靠熬明白的。 牛小壮摇了摇头,不再多想,转而问道:“那……好吧,我用不用打一份报告?” “不必,我会让你牵头做這件事,后续把几個机组的管道都改了,配合上油盘的事情一起做,做成之后,会记录到工作报告裡,对你今年的评优,将来评职称都有大大的好处。”牛大猛起身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小壮,以后多跟着逸夫多学学,不仅是技术上,为人上他也比你懂一些。” “有你這么埋汰自己儿子的么?”牛小壮傻乎乎笑道。 “臭小子不争气還怪我埋汰?” 一時間,父子嬉笑着斗起嘴来,颇具温情。 10点整,迎来了永无止境的周例会,全办公楼的干部都要参与,几個车间主任也必须列席,领导们自然围着长桌坐一圈,科员们只好自己搬着椅子在会场边缘找地方坐。 张逸夫与技术科的三位伙伴结伴坐在窗户旁边,做好了瞌睡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