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77章 柴窑和岐伯鼎

作者:未知
第77章 柴窑和岐伯鼎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今天的斗宝大会三甲排名出来之后,這次活动就算圆满结束的时候,沐老却突然开口了…… “各位!今年的斗宝大会非常成功。不過俗话說锦上要添花。我今天還有两件宝贝要让大家看看,也算是给今年的大会锦上添花了!” 就在沐老的话音刚落之时,沐蓉领着林辉和傅江两人从院子外边走了进来。 林、傅二人每人都捧着一個木托盘,托盘上边放着的东西還特意用红布罩了起来。 当他们讲托盘放在主席台上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沐老身上。只见他轻轻地揭开了一块红布之后,一只薄胎青瓷大碗出现了。 关毅看得很清楚,這只碗的“底座”正是那個“五龙护宝机关盒”。 根据他的断代這只碗应该是在公元956年左右的五代末期。根据這碗的样式和色泽他大胆的推测這只碗应该就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柴、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柴窑”的器物。 只不過這柴窑只闻其名,不见传世品,也未发现窑址而很少为人所知。他也沒有什么参照物,所以很难确定。 就看沐老和任老他们這些老行尊是如何判定的了。 “這……這是柴窑?” 沐老并沒有开口,却是离他最近的任老一语道破了這只碗的真身。 “柴窑?這不大可能吧?”台下的人群中曹瑞德一句话立刻将大家的视线转移到了他身上。 曹瑞德从旁人的目光中看得出来在疑惑的同时還有些鄙夷。 就凭他這年纪這身份,還能质疑任老的判断。 不過任老倒是沒有任何的不快,他仔仔细细看了好一会儿之后,非常肯定的說道:“這就是柴窑!我家就有类似的瓷片。胎质、密度、釉质、纹饰无一不符合柴窑的特点……” 柴窑是以五代时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之姓命名的窑口,是歷史上著名的御窑。据說当制瓷工匠向皇帝請示烧造款式和对产品的具体要求时,柴荣說:“雨過天青云破处,這般颜色做将来”。 工匠们便按照要求苦心设计、精心制作,终于烧出“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产品。烧出的瓷器滋润细腻、有细小开片,技艺精绝,为当时诸窑之冠。 柴窑的产品有限,瓷片又薄,所以传世的柴窑器很少见整器,大多为碎片。即便如此由于其稀世罕有,這些柴窑碎片亦有非常大的收藏价值,有“片柴值千金”之說。 任老家收藏的柴窑瓷片就是属于這类收藏。 “這柴窑大碗是小沐你的藏品?你怎么从来沒跟我說過……這也太小气了吧?”任老对沐老抱怨道。 沐老微笑着指了指关毅說道:“這不是我的,這是关毅从這個五龙护宝机关盒裡发现的!” “你這徒弟运气可是好的逆天了……” 任老的话還沒說完,沐老又掀开了一块红布說道:“這件宝贝也是他的!等您老看完了這东西再說這话也不過分!” 一個形制古朴的青铜鼎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這個鼎一出现,立刻有人离席跑到了沐老身边。 “夏鼎!” 作为国内青铜器首席鉴定专家的夏闻钟,生于燕京金石世家,是北派“古铜章”第四代传人。 他也是受邀来参加斗宝大会的专家之一,今天他感到比较遗憾的就是沒有一件能够称得上是“重器”的青铜器现世。 可沒想到就在斗宝大会进入尾声的时候,会出现這么一件夏鼎! “闻钟老弟!你可看走眼了哦!”沐老听到他說出夏鼎两個字的时候笑着更正道。 “我怎么看走眼了?這明明就是夏鼎的形制……”夏闻钟虽然比较自信,但听到沐老的话之后還是翻来覆去又看了好一会儿才反驳道。 沐老笑着拿出了一份碳十四的鉴定结果。 公元前2632年! 夏闻钟看着這鉴定结果上写的年代,一下子懵了…… 公元前2632年,正是华夏歷史上的轩辕黄帝的时代! 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就是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時間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這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 還从来沒听說過轩辕黄帝时代就已经有青铜器出现的說法呢。 “這……這不可能!”夏闻钟脱口而出的话他自己都有点不敢确定。 碳十四“碳定年法”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很难让人质疑的。 可這事還沒完,沐老又将這鼎翻了個面,用手指按住了两個鱼眼凸起,“咔嗒”一声内外鼎分体之后露出了這鼎的本来面目。 “這……這铭文!這……這不对啊!”夏闻钟看到那些铭文之后更是脑子裡一片空白,全都搞糊涂了。 虽然有部分文字有些变形,但這铭文分明就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商文夏鼎,加上這碳十四所确定的轩辕黄帝时代。這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竟然在一個鼎上出现了。 夏闻钟還是头回见到這么诡异的器物。 沐老指着那铭文說道:“這内外鼎上的铭文,是以伏羲先天十六卦的方式镌刻的,根据易学研究会的李老推演解读出了一篇《岐黄要义》,经過我們的初步研究,应该属于《黄帝内经》的原稿正文……” 听到沐老這话,全场一片哗然。 面对着如此多的证据,已经可以基本判定這并非臆造之物。 出自轩辕黄帝时代的青铜鼎,镌刻着华夏医书之源的原本,而且是以已经失传的伏羲十六卦的方式加密的…… 有史以来第一件青铜器! 第一篇医学著述! 第一份加密文! 可以說這只鼎的出现将打破所有人类已知的歷史认知,很多学科都将因为它而重新定义! “轩辕鼎!”有人脱口而出给這只鼎命名道。 就在這时,关毅却开口說道:“這只鼎的原主人是海州中医世家韦老,虽然他们家在抗战时期遗失了這只鼎,但根据他们家传的歷史,這只鼎的本名是岐伯鼎。”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