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佬抢学生 作者:未知 对于杜恪来說,0.4影响因子的sci期刊而已,连发三篇论文,也不過才1.2個影响因子,确实不用大惊小怪。 大二学生忽然說不出话来,他能考进夏科大,本就是天之骄子,但同样知道要在sci期刊发表论文的难度,尤其是在《化学物理学报》上发表。要知道虽然今年影响因子下降,只有0.4左右,但是去年,《化学物理学报》可是一度冲上0.791,就快到0.8了。 影响因子就是一本期刊,前两年被引用论文的次数总和,除以前两年發佈论文量的总和。 简而言之,一本期刊有0.4影响因子,就表示发在上面的论文,平均会被引用0.4次。這個次数绝对不能說少,毕竟還有很大一批期刊,连影响因子都混不到。当然同一本期刊上的论文,质量也有高有底,高的可能会被多次引用,低的可能谁都看不上。 不管怎么說,夏科大普通学生心目中,《化学物理学报》就是本科生乃至研究生的最大奋斗目标。 杜恪连续三篇论文能上《化学物理学报》,又被编委们热烈讨论,足以說明他的论文质量很高,未来被引用次数绝对少不了。对于這位大二学生来說,這样的学长就是牛人,但牛人似乎有点太傲了,一副《化学物理学报》随便谁都能上一样——虽然的确滥竽充数的不少,但他相信,大部分能发表的论文都是有真材实料。 “或许這就是天才吧。”看着杜恪进入編輯部办公室,立刻被一众编委热情招待,回到自己角落的椅子上,大二学生心中有些淡淡的失落。 這份失落来得快,去得也快。 毕竟夏科大最不缺的就是天才,真要遇到每個天才都感觉失落,他估计会得抑郁症。 …… “小杜来了。”編輯部裡,陶勋立刻展现出自己情商一面,拉着杜恪就开始介绍起来,“這位是陈旸院长,夏科大少年班学院的院长……這位是……” 杜恪一一打招呼。 在座各位虽然不是什么学界大牛,但都有教授、副教授职称,介绍起来還是很唬人的,尤其是陈旸的少年班学院院长,分量十足。不過变魔术时见惯了大场面的杜恪,一点不怯场,很快就与各位编委畅谈起来,主要是讲解自己三篇论文的思路。 当然,是有選擇的讲解。 真正的核心秘密,他不会随便拿出来。 学术争夺這种事情,屡见不鲜,哪怕杜恪以前沒经历過也听說過,還有各种学术竞争、刺探情报、抢注专利,都是学术界弱肉强食的淋漓展示。杜恪从不吝啬以小人之心去揣测他人,至少在他沒有围绕电子流,构建一個完整的专利壁垒之前,绝不能松懈。 不過即便遮遮掩掩,他的很多思路,還是让在座各位惊叹不已。 电子流理论并沒有多么高大上,但是内部的细节同样专业,非行业内人士很难深刻理解。编委们自身的学术方向不同,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经過杜恪這么一解說,才感受到电子流理论的真正潜力。陈旸院长更是直接表示:“這三遍论文放在最前面,封面就把小杜画的這副力学平衡图放上去。” 一名编委重重点头:“說不定今年咱们期刊的影响因子,就靠杜恪的电子流理论来争取了。” 一旦电子流理论掀起热潮,這三篇论文引用次数必然增加,为《化学物理学报》狂刷影响因子。去年《化学物理学报》能冲到接近0.8影响因子,就是因为前面有几篇好论文被多次引用。后面沒有好论文发表,导致了影响因子直接腰斩,跌幅大的有点吓人。 当天晚上,陶勋做局,邀請了陈旸、杜恪等人一起吃饭。 大二学生也被顺带安排上,作为跑腿忙前忙后,杜恪也知道了他的名字,叫许炜军,工程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院学生会的副会长。在给一位教授编委打扫办公室卫生时,被编委看重,把他安排到《化学物理学报》編輯部来打杂,提前混一份资历。 酒至半酣,话题也越来越放得开,不再局限于学术层面,从政治到军事,从娱乐到八卦,都瞎聊起来。 杜恪并非长袖善舞之人,不過只要别人抛出话题,他就能跟着侃大山。正吹嘘着,忽然陈旸院长招手示意大家静一静:“先等等,我說個事。” 等人安静下来,他问杜恪:“小杜你是皖理工毕业的对吧?” “是的。” “可有打算考研了?” 沒等杜恪回答,陶勋教授原本的醉态瞬间消散,接着又恢复眯眼笑的表情,接口道:“陈院长,小杜沒打算考研,不過我跟他說好了,回头给他安排一個保研名额,让他报我的研究生。”学术要争,学生也要争,听出陈旸有挖墙脚的意思,他赶紧堵上。 “是這样嗎,小杜?”陈旸直接问杜恪。 杜恪点头:“是這样的,我跟陶勋教授說好了,我也沒時間再念书了,所以就打算保研,混一個文凭吧。”說完笑了笑,对于混文凭的事情,沒啥不好意思,学术圈的混不算混哦。 “哦。”陈旸点点头。 這时候一名编委忽然笑道:“老陶你是搞材料与工程的吧,算化学系的,杜恪研究方向是电子流,应该算物理系吧?怎么不报物理系的研究生?” “电子流理论是物理,但是想要实现它,制造出电子流电池,還是要从材料方面着眼,小杜钻研這方面沒什么毛病。而且他也沒多少時間学习,硕士头衔就是個……怎么讲呢,荣誉吧。”陶勋忽然有点后悔請客吃饭,這分明是一场针对自己的鸿门宴。 《化学物理学报》這群人不怀好意,是要跟自己抢学生啊! 這個老陈也不地道,带的少年班出了一個曹原不够,现在還想把杜恪也收到麾下,太贪心了呀! 然而双拳难敌四手,陈旸无需多說话,熟悉的编委们就主动挑起话头,话裡话外的意思都是劝杜恪从新選擇保研方向,最好是跟着陈旸读研究生。 不過让陶勋稍感欣慰的是,杜恪一直沒点头,不接换研究生导师的茬。 “還是现在的年轻人好,懂得感恩,念旧,不想這群老东西,一個一個吃着碗裡看着锅裡,恨不得把什么好东西都划拉自己嘴裡。”陶勋心中感慨。 這时候陈旸忽然說道:“陶勋你带他研究生,顺利哪個硕士文凭也好,正好潜心钻研几年电子流理论。等研究生毕业了,可以来报我的博士。”他已然選擇放弃硕士争夺,将战场改为了博士争夺,這是一招无解的招式,因为陶勋沒有带博士研究生的资格。 杜恪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說什么,貌似忽然间自己就成为未来的博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