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要绝对控股权 作者:三分糊涂 王朝新捡起筷子,就着纸巾擦了下,干脆放到桌上。 “见笑了。” 苏远山笑了笑,他知道王朝新为什么這么大反应。王朝新是那种少有的具有魄力的企业领导。要知道,江阴晶体管厂不像其他挂着XXX厂這种带数字编号的老牌国企。它的前身是一家织布厂的分厂,中途才转行由织布厂工人造电子元件。根据6月才公布的最新《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條例》,它属于实打实的集体企业。可就是這样一個根不红,苗也不正的集体企业,被王朝新這個从搞织布的,硬生生地干成了后世国内芯片封装测试界的翘楚…… 从织布到芯片封测,中间跨的界不亚于从卖咸鸭蛋到造原子弹。說這样的厂长沒点本事沒点眼光那无疑是抬杠。 “老张。”王朝新眼神闪烁了几下,几乎在瞬间便做出了决定:“我們直接建個传呼机生产厂吧。” 王朝新的决断让众人大开眼界,特别是张建军,他张着嘴,半天才喃喃道:“這……你就决定了?” “当然了!”王朝新一挥手,沉声道:“你怕是不知道传呼机市场的前景,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用不了五年,寻呼机就会普及到大街小巷。” “可……传呼机不是也出现好些年了么?现在也只见有钱人用啊。”张建军犹自道。 王朝新一笑:“一個市场的兴起,需要人们接受和适应。放在我們国内,更要考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市场扩大。過去十年工资才涨多少?人们有钱么?然后去年到今年工资又涨了多少?制约传呼机市场普及的现在已经不是认知度,而是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而消费能力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上升。” 王朝新侃侃而谈,最后望向苏远山:“老弟,我投一條PCB生产线。” 张建军似乎有些茫然,但当他见到所有人都盯着他笑时候,中年胖子干掉杯中酒,把酒杯往桌上一敦:“我回去就喊人准备改模具!” 苏远山转着茶杯,微笑道:“不瞒张老哥,王老哥。這次我們本来是准备带着样机去深市或者SH去找合作伙伴的。但既然和两位投缘,我碰巧又能做這個主,那我們就留下来。” “我們远芯是一家创新科技企业,同时也是一家坚信科技可以主导市场和未来的企业。因此,任何远芯直接持股的合资企业,我們都需要绝对的控股权,希望两位能够理解。” 王朝新听闻眉毛一扬,他深深地看了苏远山一眼:“意思就是,如果我們三家合伙的话,你们远芯至少51?” “是的。”苏远山坦然点头:“王老哥也知道寻呼机的市场前景。說白了,如果不是赶巧我們远芯现在资金短缺又要赶上抢占市场,我等几個月去参加拉斯维加斯的计算机世界经销商大会,随便卖几套EDA给老外就够了。到时候我自己成立個全资子公司他不香嗎?” 王朝新沉默了,這和他的预想并不相符。 苏远山猜到了王朝新在担忧什么:“厂子還是建立江阴,并且由二位全权负责,远芯负责技术支持。除非必要的时候,远芯绝对不会干涉厂子的业务。” 王朝新再次望向苏远山:“必要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当然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关头,譬如寻呼机该淘汰的时候,那我就会负责說服两位,进行企业转型。” 王朝新听得一怔,一边的张建军半天都說不出话来。就连其他人也一脸惊讶地看着苏远山。 這厂子都還沒成立,别說八字一撇,连墨都沒磨呢!他就說寻呼机该淘汰了! “由技术诞生的市场,必定会被更新的技术淘汰和替代。所以在技术的发展過程中,就一定能够预测到市场的未来。”苏远山的眸子很亮,他說着看了门口的潘晓军一眼,又看了田耀明一眼,最后望向秦为民。 這句话,還是秦为民說给他听的。 秦为民慢慢咀嚼着這句话,沉默数秒后他轻轻拍着桌子說:“說得好!小山!师兄服你!” “我同意。”王朝新也回過神来,他再次一闪眼神,沉声道:“那今天就說到這裡,等样机出来立马开干。” “王老哥,還有個事。” “你說。” “今年6月的新政策下来,你们江阴厂似乎顶死了集体企业。”苏远山眯着眼,轻声道:“如果我是你,哪怕砸锅卖铁都要用最快的時間完成股份制改造。” “坦白說,作为一家私企,我們不是很想和集体企业合资,免得今后各种扯不清的麻烦事一大堆。” 王朝新瞳孔猛缩,沉默数秒后,他深深地看了门口的潘晓军一眼。 顺着王朝新的目光,苏远山也回头看着潘晓军——副厂长是他哥。 潘晓军突然觉得嘴巴有点苦,最终涩笑:“我什么都沒听到。” “沒事,潘经理是我們的人。秦师兄,纸笔我用下。” 秦为民会意,干脆把整個公文包都递给苏远山。 苏远山拿出纸笔就在桌上写下一份聘用合同并签名后递回给秦为民,秦为民也签名,最后捞出一坨合同专用公章盖到上面。 一個总经理助理,老总的得意弟子,一個总经理秘书,老总的儿子——随身带章的那种。 他们当然能代表远芯了。 “各种待遇等补充合同。”秦为民将纸笔递给潘晓军微笑道:“签了就是远芯的人了。” 潘晓军看了一眼苏远山,毫不迟疑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王朝新喝干酒,沉声道:“最多一周!” 第二天,在江阴厂用過午饭后,苏远山和秦为民田耀明上了潘晓军的吉普。 潘晓军记牢了苏远山的那句讨厌飙车的人,他一路上开得并不快,抵达太湖边上时正好是下午两点。 比起江阴厂,华晶就要牛气太多了。国营大厂本身就有好几千人不說,還有一個五百人打底的微电子研究所,在几次扩张后,如今已膨胀成为华晶微电子集团,上马的工程动辄几十個亿。 吉普停在华晶中央研究所的大门外。 门口的保安站得笔直,一看就不是江阴厂那种看门大爷所能比的。 “你好,請出示通信证或来访邀請函。” 田耀明拿出介绍信:“我們是电科大远芯科技的,這裡有电科大和公司的介绍信。” 保安拿過介绍信仔细看了遍,又朝着车内看了几眼,点点头升起了栏杆。 “我就不跟你们进去了,据說這裡最低都是硕士……我等你们消息。”停好车,潘晓军就坐在驾驶位上不动。 四人中“学历”最高的田耀明笑道:“其实我心裡也有点慌,這裡的保安都這么有气势,不知道裡面的人会拽成什么样。乖乖……” 秦为民呵呵笑道:“沒事,我們大电科的师兄无处不在。晓军,用下你的大哥大。” 秦为民用大哥大打了個传呼就在车内等候,沒多久电话回過来,被告知马上出楼来接他们。 五分钟后,一個研究员急冲冲地出了大门。 “陈师兄好。” “为民你好,耀民你好。”陈玉杰笑着跟众人握手,他看起来不過二十七八,发际线倒是快赶上人家四十五六的人了:“這就是……苏老师家的小孩?” “是的,见過陈师兄。”苏远山也笑着跟陈玉杰握手道:“陈师兄在张强教授手下读研时,我去实验室玩過。” “嗨!一晃你的這么大了。”陈玉杰感叹了一下,带着三人往研究所大楼走去。边走边介绍這個研究所的情况。 這座由永川半导体研究所五百人打底的微电子研究中心,经過几年的发展已经接近八百人,其中博士十余人,硕士六十余人,其余几乎都是拥有丰富经验的老研究员。再加上和华晶這样的产业大佬联合,可以說是目前国内最强的半导体研究中心。 研究所成立的初衷就是解决23微米大生产线,因此研究所的大方向是吃已引进技术的同时再参与进新生产线的建设。不得不說,這個思路是正确的。但目前MOS生产线已经开工建设了一年,华晶的自有资金已经砸得差不多了,上面908据說還在论证当中。 好在目前华晶還能依靠之前的生产线不断造血,不至于陷入亏损的地步。 除了那些吃技术的团队,剩下的芯片设计部门就要袖珍许多了。目前一共有七十余人三個团队在负责设计,而且主要也是航天和军工方面的需求,真正面向民用市场的只有陈玉杰所在的团队。 “你们要流片的话,我還得带你们去见贾主任。”陈玉杰带人走进大楼:“而且流片的成本……有点高哦,你们用什么封装方式?” 芯片的规格,规模不同,封装的形式也不同。 秦远山笑着回答:“QFP”。 “哦,還行,我們有QFP……等等!” 陈玉杰猛地停住,盯着秦远山,一副见鬼的表情。 QFP封装,是一种方形扁平式的封装形式,它从芯片四边可以最多伸出上百只引脚。安装时,它需要用到SMT表面安装技术——即不打孔,直接在PCB板子上焊接。 這样說吧,這种封装方式,是可以用来造CPU的。 能用上這种封装的芯片,无一不是功能强大的专用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