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感觉如何? 作者:三分糊涂 苏远山他们运气很好,周副所长此时正在办公室。 和所有专心搞科研的研究员一样,周伯光并不擅长接人待物,相比贾基丙的傲慢,周伯光更多了一份比较严肃的老派学者气质。 在看過介绍信后,周伯光沒有做任何评价,也沒有流露出看不起的意味,从抽屉裡拿出一张纸递给田耀明:“十分钟内能填好吧?填好我签個字,文杰带你们去流片车间排队。” 田耀明先是一喜,沒想到這個周副所长這么好說话,但看到只有一张工程单之后,他回头看了苏远山一眼,苦笑道:“周教授,一张不够,我們有四块芯片。” 周伯光微微一怔,他沒料到电科居然一口气搞出四颗来……不過估计這是电科几個课题组早就搞出来的芯片,凑到一起以私营企业的方式来投产——這也算是一种比较新的科技变现方式,周伯光其实挺欣赏。他一直认为技术就是要拿出来使用的,不拿出来用的技术,再厉害也是虚的。 于是他又抽出三张工程单递给田耀明,一边端起茶杯,随口问道:“你们是什么芯片啊?” “无线寻呼台的中文信息编码芯片,无线寻呼机的中文解码芯片、中控芯片以及显示驱动芯片。” “噗……”周伯光一口茶喷到茶杯中,。 苏远山和秦为民相视一笑——這才应该是正常的表现嘛。 寻呼台从83年进入国内到现在已经8個年头,寻呼台和寻呼机却无一例外全是国外品牌。 周伯光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他盯着田耀明沉声道:“你的意思是,你们电科完成了中文寻呼机的全套国产?” 這时秦远山插嘴道:“周教授,不是我們电科,是我們远芯。” “你们远芯?”周伯光拿起那张介绍信:“苏星河副教授参股的那個?” 秦远山点头:“是的,苏教授是我导师。這是苏教授的儿子,苏远山。” 刚才介绍的时候,陈文杰只介绍了秦远山和田耀明一個硕士一個博士,就沒介绍看起来就顶多算個大学新生的苏远山。 周伯光深深地吸了口气。 作为从半导体研究所過来,一直负责技术的副所长,他当然知道要设计一個IC芯片的难度。特别是這种编解码IC,历来都是国外的高科技企业依靠起步早,技术力量雄厚垄断了的。如今這家私人企业居然一搞出来了! “你们有自主知识产权嗎?” 秦为民很有些自豪:“全自主知识产权。” 周伯光眼角再次缩了缩,作为搞技术出身的,他几乎下意识就认为這是信口开河!但马上他便意识到,都敢拿来流片了,這意味着起码是经過了论证和设计的,不可能是开玩笑!自己這裡又不是财神爷部门,他们骗自己干什么? 难道是他们高价买的国外公司的设计? 周伯光目光流转,视线停在那個一直微笑不语,面对一干硕士博士和自己都依旧保持着淡然的少年身上。 這时,少年的目光也望向他,目光中透出一缕尊重和仿佛见到熟人般的自若。 苏远山知道周伯光脑中有一万個问号,按照老周的脾气,如果不弄清楚自己這些人是怎么搞定的,今天晚上会连觉都睡不着的。 所以苏远山微微一笑,从公文包取出硬盘。 “周教授,您好,我們的芯片设计只用了两個月左右。其中最大的功劳得益于我們远芯开发的EDA软件,它具有目前市面上最强的集成电路设计和仿真模拟能力。就在昨天,它通過了江阴厂的版图兼容性测试。” “如果您有愿意,我可以现场给您展示一下我們的芯片设计功能以及仿真模拟功能。” 苏远山新建了一個工程。 “远芯EDA的操作习惯和Cadence类似,但功能和自动化水平远比Cadence更丰富更强。我們的仿真模拟工具更是独步天下,裡面涉及了十余项正在申請的算法专利。” 苏远山一边讲解着,开始放下一個個逻辑门。 “因为是模块化、智能化设计,因此对计算机的性能要求较高。特别是仿真的时候,如果元器件太多,可能需要的時間会很长——但在摩尔定律下,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苏远山回头望向一脸震撼的周伯光,想了想道:“周教授,您现在想個简单点的需求,我来演示给您看。” 周伯光舔了舔嘴唇,他现在心情复杂得要命,一时半会哪能想得出什么需求来。這时一旁同样被震住了的陈文杰突然醒悟過来:“你设计個门禁开关的读卡芯片。” 苏远山一怔,随即笑了:“陈师兄這個不简单吧,用什么網络的?” “網络?不用網络啊。” “额……我会错意了,那行。”苏远山笑了一下,开始迅速规划元器件。 如果是網络的读卡器,那他就沒办法“装逼”了,那個工程毕竟涉及到網络的传输和读取,比搞套寻呼机都還麻烦,沒一二個月休想搞定。 但只是单纯的读卡器,就只需要对比高频信号即可。 随着逻辑门安排完毕,苏远山开始用VHDL语言输入指令。 两小时后,苏远山完成最后一道指令的输入。 “小芯片,仿真应该很快。”說完苏远山設置参数,开始进行仿真。 随着一根根引脚亮起,一條條绿色的参数也随之显示出来,十分钟后,一次通過,仿真完毕。 苏远山沒有看陈文杰,他怕陈文杰呼出的热气喷到自己脸上——這家伙现在就站在他的右手边,不停的喘着粗气。 “周教授,您觉得,我們的产品如何?” 周伯光已经恢复了平静,只是眼眸亮得有如繁星。 同一水平下,集成电路的设计,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工具。 在EDA诞生之前,设计芯片全靠手工绘制图纸,因此,在第一款4004出现之后,国内依靠手绘图纸便重现了MCS48——周伯光是参与人之一。 那时候,大家的设计工具都是一样的,都是纸和笔,尺子。 当后面各种EDA软件出现后,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Intel迅速利用各大EDA的快捷便利接连推出新的指令,设计出新产品,同时也完成了X86的专利壁垒。 可以說,工具就是芯片设计领域的第一生产力。 如今,這個年轻人将一把屠龙刀摆在了他的面前。问他,感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