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二十章:唐六世后

作者:花非花月夜
洛圣夕明白這一点。

  所以也沒多问,只是向南指了指,“那裡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其实洛圣夕也沒报太大的指望,毕竟如果真的了解的话,這么大的事情,无论如何也该上报的。

  果然洛成云摇摇头道:“之前只知道江南不少士族在往宋国那边走私物资,其他的事情都不知道,江南士族现在基本上不带着家族一起玩。

  不過现在知道了他们在做什么。”

  从洛氏主支南归之后,江南洛氏在江南的地位就变了,尤其是洛氏主支越来越强,江南对于洛氏的各分支就愈发的警惕,认为這些分支都是洛氏主支在各地布下的耳目,事实也的确如此。

  所以在江南形成了一种惯例。

  有些事,那些江南士族不說,洛氏也不问。

  如果洛氏真的要问,那就是开战,就算是萧氏這种和洛氏关系一向不错的家族,也要掺和一手了。

  以江南洛氏的人脉,宋国那件事暴露之后,基本上沒有比朝廷晚多久就知道了。

  洛圣夕对此不意外,毕竟就算是沒有洛氏主支,江南洛氏也是世上一等一的豪门,传承四百多年,一直都是顶级高门,能比得上江南洛氏的,很少。

  “那子敬你說,這件事我从哪裡开始查为好?”

  针对宋国這件事,对于朝廷而言,宋国中的权贵架空宋王反而是小事,天高皇帝远不好处理是一回事,最重要的還是,宋国那裡還有外敌,中南半岛的形势,和当初的蓬莱不一样。

  对于朝廷而言,最重要的反而是江南士族和安东节镇,竟然直接和藩属国有联系,从一开始的经济联系,到后来的军事联系。

  這么亲密的联系,這些人现在到底是心向朝廷,還是心向宋国呢?

  洛成云略一沉吟,而后斩钉截铁道:“从萧氏开始查,這江南的事情,总是绕不开萧氏的。”

  洛圣夕微微点头,在江南這块地方,萧氏是真的树大根深,這件宋国的事情,萧氏一定深度参与其中。

  “家主,如果要查萧氏的话,還是要讲究一些方式方法,這些年在江南有一件事很流行,那就是下南洋,其中萧氏下南洋的人很多。

  萧氏在宋国中,地位很不一般。”

  洛圣夕看了洛成云一眼,“具体說說。”

  說着二人已经走到了堂中,洛成云先给洛圣夕倒上一杯茶,而后才說道:“一开始也沒有多想,只以为他们是下南洋经商,毕竟就算是走私,很多时候也会有正常的商队作为掩护。”

  走私和正常经商的区别就在于交不交税,朝廷允不允许,很多东西都是朝廷禁运的,走私就是這些东西,但正常经商,朝廷是不管的,只收税。

  当然,在整個南方沆瀣一气的情况下,边境的通商口岸,基本上也就相当于白板一片了。

  可能走私都大摇大摆的就過去了。

  洛成云对走私這件事沒什么感觉,他也沒觉得有什么不对,只要不是走私给异族,江南洛氏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洛成云接着說道:“但是现在既然知道了,那就能和一些事情对应上了,萧氏還有不少江南士族的人,应该是在朝廷和宋国之间两头下注了,他们很可能在宋国中,掌握了很多权力,甚至将私兵运過去,以护卫矿产的名义,组建了军队。

  很可能有坞堡。

  宋国的那种情况,家主应该能猜得到,培养一支私兵实在是太容易了,他们从本质上来說,就是邦周早期的那种模式。”

  洛圣夕脸上有些凝重的点点头,這也是一個天子不好处理的点。

  宋国這些新征服的地盘,有大量根本就难以掌握在朝廷手中的地盘,在早就郡县化這么多年的中原,尚且有那么多隐匿土地的,在宋国那种地形复杂,山川众多,政治架构完全不成熟的地方。

  隐匿土地?

  恐怕会直接建立庄园和坞堡,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除了沒有名义之外,完全就是国中之国,這也是宋王会被架空的一個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而且這种私兵恐怕有很多很多,江南士族们拥有庞大的经济实力以及文化实力,每次流放开拓的时候,都是朝廷的首选,唯一所缺的就是沒有军队,所以被有军队的皇室轻易蹂躏。

  现在他们主动往中南半岛去,补足了最后一個短板,直接化身真正的封建地主。

  不对啊。

  洛圣夕回過神来,“子敬有什么话可以直接說,我們之间的关系,不用這么拐弯抹角。”

  洛成云闻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家主,不好意思,习惯這么說话了。”

  “江南的开发是北方不断的迁徙才开发出来的,包括典籍文化等,我洛氏先祖也出了大力,史书上将之称为,衣冠南渡。

  现在江南的這些人,虽然,用一些不太好的手段,为自己谋取私利,而且有逃避大唐的想法,但他们实际上在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往更南的地方去,這种自发的迁徙,其实是件好事,還請家主明鉴。”

  洛圣夕沉默着点点头,良久才說道:“正是在顾虑這件事,所以才這么难处理,如果处理的太過于严酷,那以后难道要禁海禁地嗎?

  那是不可能的,朝廷和藩属国的交流不可能停下,朝廷非但不能阻止人口南流,還得主动配合才行,否则中原人口膨胀实在是太快了。”

  周围的藩属国作为中原人口的泄洪地,這是从天后时代就提出来的概念,這件事的原理是祸水东引。

  人口太多不是好事,這已经是举世公认的,只要能为朝廷纳税的人口才有用。

  那些不能为朝廷纳税的流民只会威胁朝廷的统治。

  现在中原的人口已经太多了,八千万,如果不是开垦出了江东的大片土地,還有占城稻等新稻种的普及,八千万中,起码有一千万是流民。

  而且人口基数越大,新增人口就越多,按照洛氏初步计算,很可能在一百年之后,大唐的人口就会翻一倍。

  当得知這件事后,李圣一都快要吓死了。

  就算是连年大丰收,也不可能养得活這么多人口。

  中原朝廷的想法,一方面是继续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同时加大对土地兼并的清查,同时给老百姓找事做,别天天想着生孩子,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往蓬莱、辽东、箕子半岛這些能种地的地方迁徙人口。

  這其中其实有一條很残酷的潜规则。

  蓬莱周围都是大海,就算是发生一些什么,比如暴乱,比如流民遍地,只要把船一开走,影响不到中原,等到事情過去,就過去了。

  箕子半岛是同样的道理,辽东也是,只要把那几條路堵住,就根本进不了中原。

  当然,现在朝廷主要的人口疏散地是中亚和西亚。

  下一個主要的人口疏散地则是天竺,那個地方一年三熟,就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容纳三千万以上的人口沒有問題,這两個地方消化一大部分。

  另外一部分就要靠宋国来办了。

  宋国那裡有一块红河三角洲,也是可以容纳人口稠密的地方,不多說,安置個一两千万人口,大唐就能高枕无忧了。

  正是要這样的政治顾虑,所以朝廷对于周围藩属国才這么投鼠忌器。

  不能让藩属国产生一种,他们就是韭菜的感觉,不能让他们感觉朝廷会定期清剿,因为這些藩属国随着大量人口的流入,是一定会越来越强的。

  洛成云也听出来了,迟疑道:“家主,這人口南迁是不是還得仔细考虑一下,如果中南半岛那边真的有了一两千万人口,那朝廷可就真的控制不住了。”

  古典时代,在人口沒有超過承载力前,所能够组织的人口越多,国家实力越强。

  其实朝廷未必沒有想過,等到真的让天竺有三五千万人口,让宋国有一两千万人口,让蓬莱有几百万上千万人口,让中亚有四五千万人口的时候,他们還能听话嗎?

  但這有什么办法呢?

  以前沒出现這种情况,是因为从来沒有過大唐這种情况。

  汉朝建立的时候才多少人,最后一百年的時間就突破了六千万。

  大唐建立的时候就有三千多万,现在一百年的時間,人口增长三倍,仅仅中原就有八千万。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大唐的社会太和平了。

  大唐可是就连造反都几乎沒有的,大唐各地的经济基础,基本上沒有被破坏過,沒有出现過那种会导致人口大幅度减少的人祸。

  在可预见的未来,大唐還要和平一百年,甚至两百年,人口会膨胀到什么地步,谁都不敢想。

  总不能为了保持人口,自己下手杀吧,也不能主动挑起战争去消耗人口。

  如果沒有洛氏的话,其实反而可能不会有這個問題出现。

  沒洛氏的话,人口不可能膨胀這么快,死亡率会远远超過现在,可以說這是洛氏搞出来的問題,结果洛氏也解决不了。

  “无论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但现在我們做的事情,是对的,不是嗎?”

  洛圣夕摩挲着椅子。

  又道:“诸夏在向前,這是一件好事,有时候不能太過于在意中原,否则就做不成事,成就不了大功绩。

  至于未来有人会威胁中原,会威胁大唐,那自然会有人去收拾他们。

  我們占据着中原,這裡是最好的一块土地,如果都不能抵挡周围的话,那后代的洛氏子孙就太无能了,后世的天子也太過于无能了。”

  洛成云心中暗自叹口气,這就是主支,当初在邦周的时候,就多次放過楚国和秦国,现在感觉就是在做同样的事情。

  有些话他沒有說。

  但一直都在他的心裡盘桓。

  宋国发生了這样的事情,那另外的国家中,难道就不会发生嗎?

  现在他们都是李氏的宗王,以后可不一定是李氏宗王。

  当初邦周的姬姓诸侯,有多少都被公族和卿族架空,最终夺权。

  其无后乎?

  這样的事情难道就不会继续发生在大唐的藩国中嗎?

  让周围藩国越来越强,虽然一时解决了問題,但从长远来看,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啊。

  强枝弱干,自古以来就是取祸之道!

  ————

  人口快速增长的双刃剑在唐帝国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帝国君主既欣喜于象征着帝国盛世的大量新生人口,又恐惧于人口背后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在扩张的时代中,尚且不会被注意,一旦扩张进入边际递减,庞大的内卷时代,将为帝国蒙上阴影。——《唐帝国兴衰史》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