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三十一章:蒸汽(卷末)

作者:花非花月夜
“家主,您所說的是我們所不曾想到的,但从原理上来說,這并不难,只要我們设计更多的轮子,然后让前面或者后面的轮子动起来,就可以得到一個不需要马来拉的车。”

  不需要马来拉车。

  对于帝国来說,是一件极其大的进步,而且能够极大的节省帝国的粮食消耗。

  “不過家主,刚才略微思索一下,這其中所需要解决的困难還是有许多的,比如蒸汽机還是不够安全,存在爆炸的危险,以及车轮的速度太快的话,现在的木质车轮以及车轴无法承受会断裂,车速太快的话,在路上会极其颠簸,這些都是略微一思索就可以想到的。”

  思维一旦开始发散,所能够想到的东西就越来越多。

  “朕不急,朕相信洛氏的研究院,一定会给朕一個满意的答案。

  天下還有许多能人之士,让他们也都参与进来,這么一個能够改变天下的器物,要尽快的让它发挥作用才是。”

  洛氏带给洛仙芝的惊喜可不光是蒸汽机。

  這個东西虽然有大用,但它也算是基石之一,需要時間的发展,才能够发挥出它的作用,它给了洛氏一個解决未来問題的希望。

  而现在帝国所面临的实打实的威胁则是中原的流民,以及周围已经事实上割据的势力。

  洛仙芝和李存勖的商议,本来打算对這些势力,半打半拉拢,毕竟不可能真的付诸于武力,真要是那么干,大唐一定会再次四分五裂,别說边疆各省,就算是中原内部也要炸开。

  但洛氏带来的东西,却让洛仙芝看到了另外一條路。

  這個东西就是火炮。

  威力超過之前所有火器的火炮,虽然限于黑火药的威力上限,远远达不到现代那么恐怖,但在這個时代拿出来,已经足够了。

  当一件可以攻破城墙的利器出现在這個时代,就不用再多說了。

  中原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会改变战争的形势,而现在洛仙芝就看出了战争形势的再一次改变。

  “敢战士和神庙军将要落幕了。”

  洛仙芝突然感慨着說道。

  洛氏闻言沉默了,敢战士和神庙军的强大,是依靠强大的单体实力,以及令行禁止的配合,于是拥有了主导战场的能力。

  但如果有一天,人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那精锐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

  如果有一天,器具在战场上会无差别的对人造成大量杀伤时,精锐和非精锐在技战术的差别上,变得特别小时,敢战士這种需要大量時間金钱培养的军种,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当火炮出现后,敢战士真的该退出歷史舞台了,否则一炮下去,不知道会有敢战士死于非命。

  不仅仅是敢战士要退出歷史舞台。

  所有依靠甲胄获得强大战斗力的存在,都要退出歷史舞台,比如那些贵族老爷,亦或者在战场上冲杀的猛将。

  洛仙芝来不及为即将剧变的世界而感慨,她是個相当务实的人,所有能够当前提升战斗力的全部配备,以及对未来大有作用的东西,都投入资金去研究。

  火器是她现在所关注的。

  交通则是她未来所关注的。

  ……

  正如洛氏研究员对洛仙芝所說的那样,将蒸汽机安在马车上并不难,让汽车自己运转起来也不难。

  但让汽车正常的使用,反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即便是平整過的直道,也不能让汽车平稳的行驶。

  安装在汽车上的蒸汽动力也不足以让汽车真的达到超越马车的速度,這是一個相当失败的发明。

  而且根据理论来计算,主要的問題实际上是因为蒸汽机的效率毕竟低,它所能转化的比例太差了。

  這是一個相当大力出奇迹的器物,让它主持這种小型的物件,還要出大力,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摆在汽车面前需要解决的困难太多,但困难难不倒聪明人。

  力量不够就加大,巨大的蒸汽锅炉于是被铸造出来,然后因为蒸汽机太大,于是就有更大的车厢,在汽车還沒有制造出来的情况下,火车就這样被制造出来了。

  解决火车的問題,就比解决汽车的問題好解决多了,至少火车最大的两個問題都解决了。

  第一,它能跑,而且不负众望的和马车差不多,但它不需要休息,也不用吃东西。

  第二,它力量大,洛氏给一個蒸汽机上挂了好几节车厢,這玩意是真的比马车好用多了。

  当火车被制造出来的时候,洛氏的研究员就在想,如果用這個东西去运兵和军用物资,那简直就是恐怖。

  沒有路上的人吃马嚼。

  能够运送的距离远远超過现在帝国的中原范围,如果火车能够到达帝国的每一处,帝国所能够直辖统治的范围,将扩大多少呢?

  沒有人能够猜到。

  很多东西都是开头难,当火车出现之后,很快洛氏就意识到,应该为火车修建专门的轨道去行驶。

  這就不是洛氏所能够搞定的事情了。

  于是蒸汽机车被送到了洛仙芝的桌案上,洛仙芝也有些沒想到洛氏竟然会创造出一种這样的交通工具。

  “为蒸汽机车修建专用的行驶轨道,可以有效的防止行驶過程中的震荡和对车的损伤,并且在沿途的城池准备木柴和煤炭,還有足够的水,在沿途为蒸汽机补充能源。”

  洛仙芝大笔一挥,同意。

  這個时候李存勖已经平定了河北的乱局,正率领着大军向南而去,至于宋国军队,早就惶惶不可终日,眼见帝国内部的叛乱基本上都被平定,又怎么可能不慌。

  但想到宋国有强大的海军,而且距离帝国本土天高皇帝远,帝国经過大乱,元气大伤,不可能還有能力,在远离帝国本土的地方,进行一场数十万人的战争。

  于是又沒有那么恐惧了。

  ……

  周围所有藩属国,都沒有意识到,在大唐内部正发生了怎样的剧变。

  洛氏和皇室间的這些交流,甚至就连大多数中原内部的人,都還不知晓。

  這些东西還沒有向着天下铺开。

  李存勖很喜歡火炮,当這种武器出现在战场上时,他很快就为火炮创造了新的战术。

  在火炮彻底铺开后,那些重甲是真的成为了累赘。

  对于洛仙芝而言,火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蒸汽机车,也就是火车。

  她决心修建遍布全大唐的轨道。

  在這其中還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先前使用木质轨道,但很快就被抛弃,使用铁制轨道的时候,一开始用的生铁,太過于易碎,于是最终使用了熟铁。

  如果按照曾经的大唐铸铁量,想要铺设铁轨,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拥有了蒸汽机之后,這些事情都变得容易了很多。

  沟通南北有大运河,对于大运河沿岸的交通,洛仙芝還不是特别的迫切,对于沿海城市也不是特别的迫切,现在大唐可以走海运。

  她对于铁路的迫切要求是统治要求。

  大唐的帝都在洛阳,再加上大运河,对河北、江淮、江南的控制都是比较强的。

  但大唐对于关中、河西、西域的控制力就要比定都长安弱不少了。

  所以洛仙芝首先要修建的铁路,就是从长安到西域,加强帝国对于西部的控制。

  第二條铁路则是对于哈拉和林的控制。

  在這一次平定燕国叛乱后,洛仙芝和李存勖决定取消燕国的建制,在燕国所在的区域,設置岭北行省,和岭南行省形成对应。

  洛仙芝希望可以从蓟城修建一條到哈拉和林的铁路,但這個想法沒能成功,现在洛氏在平地铺铁轨,都很难,毕竟现在缺少大量的熟练工人,翻山越岭那就别想了。

  于是,最终只能从辽东开始修建,但同样很难,在短時間之内,還是只能依靠传统的模式去统治哈拉和林。

  不過在纺织机有了大进步之后,中原对于羊毛的需求突然增大了,洛仙芝经過思索,决定对岭北行省,进行经济扶持。

  由朝廷对岭北行省的羊毛进行采买,以及在岭北行省建立一些皇家作坊,从整個岭北行省收购羊毛,然后在這裡纺织,一條龙全部做完。

  這样就可以让一直以来都游离在货物交换体系之外的岭北,加入大唐的交易体系,虽然這样治标不治本,但至少能够在短時間内,将岭北稳住。

  至于将作坊建立在岭北,会不会让皇家的利益受损,那就是玩笑了,拥有洛氏钱行的皇室,根本就不担心在任何的交易中吃亏。

  只有赚多和赚的更多的区别。

  此番大唐帝国這么混乱,朝廷打了這么长時間的仗,但军费根本就沒有缺過,缺少的一直都是粮食,大唐的金融体系,在洛氏的操持下,相当的稳定。

  ……

  打仗這种东西,越往后越好打,尤其是对于同文同种的族群来說,前期的抵抗是最强的,一旦一方开始出现明显的声势,基本上就是摧枯拉朽。

  投降的人比抵抗的人還要多。

  李存勖此刻就感受到了,对于他而言,最艰难的战争是第一场和燕国的战争,对付朱温也非常不容易。

  但打完這两仗之后,再东征平乱的时候,就已经有许多人主动投降了,甚至就连還在辽东纠缠的燕军,都有不少投降。

  等到他南下的时候,那更是一路走,一路接收投降的人。

  当真是王霸之气纵横,各路英雄豪杰,纳头便拜。

  等到他越過长江,来到江南行省后,岭南行省等地的主官,以及王公贵族,都前往跪迎他這個天子。

  這就是天下局势一旦明朗,总会出现的一幕。

  在歷史上,這叫做,人心向背。

  大唐会一场大火中走出,不仅沒有烧成灰烬,反而有种炼成真金的感觉。

  煌煌大唐,在遍地残骸上,重新站立起来。

  ————

  “一個人的命运不仅依靠個人的奋斗,更多则依赖于歷史的进程。”

  李存勖被认为是李唐歷史上最杰出的君王之一,他收拾了帝国纷乱的局面,在他的任内出现了大唐又一個高峰盛世,他甚至得到了中祖的庙号。

  但实际上,這并不是他的能力超過从前的君王多少,更像是命运在眷顾他。

  蒸汽机的出现,火器的进步,让本该由盛转衰的大唐帝国,搭上了新的快车道,工业革命的红利在他的统治时期,尽情释放,在政治方面,他听从洛仙芝的政策,于是造就了這個中唐时期的盛世。——《唐帝国兴衰史》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