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10章 献策

作者:悟途
做为一個皇二代,当一個闲散王爷是他的梦想。但是李慎知道要想過上他心中那种理想型的生活。肯定会有一些困难。首先就是五姓七望关陇八家。古往今来,美好生活的基础就是钱。李慎想過奢靡的生活单靠封地那点税收和俸禄可支撑不起来。所以李慎就要经商赚钱。

  世家势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商业上一直处于垄断地位。源源不断的钱财来供养他们的子弟。所以李慎想赚钱必须要打破世家的垄断。早晚都会跟世家对上。除非李慎去封地猫着。但那不是李慎想要的生活。既然早晚要对上。那就先下手为强。

  李慎想到這对李世民道“阿耶。你說的是不是取士都是世家子弟。”

  李世民一愣沒想到李慎也知道“是啊。這几年大多是世家子弟。只有少部分是寒门子弟。”

  “阿耶,那些阅卷的官员很多都是世家的。必定有舞弊行为。”李慎說道

  “朕当然知道。但参与科举的人众多。朕不可能亲自阅卷,也不是区区几個官员就可以完成的。每次科举阅卷都要几十人。這几十人裡大部分都是世家勋贵官员。他们同气连枝,互相帮助。寒门考生很难出头。”李世民叹了口气。

  “阿耶。如果阅卷之人不知道是谁的卷子呢。”李慎问道

  “谈何容易。”李世民问

  “很简单。把考生的名字籍贯用纸糊上不就行了。”李慎說道

  “对啊。這個方法好。阅卷之人看不见就避免徇私舞弊。李慎,你這個法子很好。”李世民恍然道。這么简单的方法他怎么就沒想到呢

  李慎本還想把后面的誉录什么的流程說出来。可看到李世民這么激动。李慎觉得還是以后慢慢再說。他自己肚子就這么点墨水。都倒处去了。以后怎么办。细水长流。

  沒等李慎說完李世民就走了,脸上露着笑容。他觉得李慎說的糊明肯定会给他多取一些寒门子弟。他准备明日朝堂上跟房玄龄几位重臣好好商讨一下具体操作。毕竟李慎只說了一個方法。

  李慎送走李世民跟韦贵妃回到厅裡。心說這個爹也太心急了吧。光糊名有啥用。

  “慎儿,你今晚不应该說出糊名之事的。你這样为你阿耶献策,若是让世家知道了。必定会为难于你。五姓七望流传千年。势力遍布朝野。你這样做很可能招来世家的报复。你阿耶都要忍让。更何况你势单力薄呢。”韦贵妃很担心李慎

  “母妃。我是皇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我皇室势大。我作为皇族也必将荣华富贵,若我皇室势弱,我這個皇子也沒几個人看得起。這就是为何阿耶想要对付世家的原因。”李慎解释道。电视裡世家被武则天杀的七零八落的。

  “哎。慎儿,這些为娘怎么能不知。但我也是出身韦家。真的不希望家族破灭。”韦贵妃很惆怅。一边是家族,一边是儿子。

  “母妃。不要想那么多了,以后的事谁又說的准呢。不過是一個糊名而已。对世家不是什么威胁。”李慎看韦贵妃纠结的样子有些无语。就一個糊名。怎么整的像是要灭了世家似的。根本就是不疼不痒的事。母子又聊了一会就各自休息了。

  李慎回到住所后。就开始把今天跟李世民說的科举糊名流程写了下来。這個流程应该是明清时期的。电视剧裡经常演。

  前世李慎因为看店,闲着无聊。成天是看电视剧,刷小视频。看小說。别人怎么样不知道。但李慎自己有個习惯。每当看小說的时候总是喜歡跟着剧情。搜索一些东西。比如小說裡主角酿酒赚钱。他就会去搜索酿酒方法。幻想如果自己穿越了怎么去酿酒。所以他脑子裡有不少理论知识。当然了。沒有一样实践過得。但李慎相信反复实践,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肯定会成功。

  两仪殿内。李世民端坐于上。下面跪坐了几人,有赵国公长孙无忌,河间王李孝恭,郑国公魏征,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户部尚书唐俭,郧国公张亮等人。

  “今日有一事,想听听诸位的看法。”李世民开口道

  “陛下不知是何事。”长孙无忌接道。

  “科举取士已经多年。但取上来的寒门子弟寥寥无几。我大唐想要千秋万世,就要取消芥蒂。让所有的大唐百姓都可以参与其中。這样才能从中选拔更多有才之士,为朝廷所用。而如今并不是很理想。民间已经开始传朝廷科举只不過是幌子。所有的名单都是内定的。說朝廷徇私舞弊,任人唯亲。各位說說怎么解决這個事情”李世民說完看向众人

  众人沒想到李世民会說考场舞弊的事。其实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不說而已。谁家還沒有几個亲戚呢。谁都想把自己亲戚安排到朝堂上来增加话语权。

  其实在场众人也算是世家。或者跟世家有关系。除了李孝恭是皇族外。像长孙无忌本身就是大世家。房玄龄的正妻卢氏也是大世家之女。

  见众人不說话。李世民知道這帮大臣也都是心存私心,哪有什么真的忠君爱国,在他们心裡家族的利益高于国家的利益。于是直接說道:“诸公也不必费神。我這有一策,各位看行否。”

  “此策为糊名。就是将考生的名字籍贯等信息用纸糊上。這样阅卷官不知道是谁的卷子。就可以避免徇私舞弊。”李世民把李慎的糊名說出来后就看着众人

  众人听闻不住点头。确实是一個良策。

  “陛下。此策确实是一個良策。不但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徇私舞弊。還能让我大唐百姓相信朝廷取士的决心。”房玄龄率先說道

  “房公所言极是。這样還可以给那些寒门士子增加信心。让更多的读书人来参加科举。”长孙无忌跟着道

  “不知此策是何人所献。想来必定是個人才。”這时魏征說出了大家的疑问。

  “糊名乃是我昨日去大吉殿用膳后。跟十皇子李慎闲聊时所得。不過具体還要诸公完善。”李世民语气颇为得意。毕竟众人說的良策出自自己的儿子。

  “申王殿下?”

  “申王李慎?”

  “哦,原来出自申王殿下。听說申王自小聪慧。熟读百书。想来是陛下教子有方。”房玄龄率先奉承道。這一剂马屁拍的李世民很是受用。

  “哪裡,只不過是一小童的童言而已。不值一提。具体還要诸公商讨出章程才行。往后科举就用此法。并传邸报道各州县。”李世民拍板决定

  众人出来两仪殿都互相看了一眼。其实他们都想反对。但沒有一個站住脚的理由。說白了文人的争斗就看谁能占住大义。李世民此举是为了天下读书人,如果他们反对。不得让天下文人骂死。到时候后世還不一定怎么写他们。

  “哎。這個申王啊。”长孙无忌叹了口气

  “申王殿下确实聪慧”魏征說道

  “赵国公,郑国公。我們還是先商讨一下具体流程吧。”唐俭在旁說道。這個事涉及到一些用品是要他户部出钱的。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