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豆腐与豆干
天遂人愿,這天正是阳光明媚的大晴天,趁时机,村裡家家户户都在利用阳光摊晒衣服被褥。
从县城到叶家村裡的路上,此时有一队人正往村裡而来。
共有五個人,打头的约莫而立之年,面容端正,举止稳重。
他接過随从递来的皮水囊,又抬头眺望,隐约能看见炊烟,這才开口:“大家再忍忍,很快就到了。”
跟在他后边的人裡,有两個是他的亲眷,都是从小娇养到大的,今日走了半晌的路早就在心裡叫苦不迭。
那细皮嫩肉的抱怨道:“大伯,不過是乡下人捣鼓出来的东西,能有多好?何必要您亲自来,遣掌柜的来买不就行了?”
另一個個子稍矮些,身型却更圆润的虽然沒說话,但看面色,显然也是這么想的。
中年男子脸上一肃,這使得他嘴角两边的法令纹愈加深刻,“都叫你们爷奶宠坏了,若是不想吃苦,也不必在客栈裡待着了,趁早回家吧。”
两人闻言抖了一抖,连忙道歉,嘴上不再抱怨,但心裡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
男子转头继续行进的时候却在心裡长叹口气,都說富不過三代,他们家如今才两代就不成样子了,家裡的晚辈不說聪慧,连勤奋都称不上。
一個個鼠目寸光的。
在他看来,這豆腐生意离火爆還远着呢,他们家若是能占上一星半点都不得亏。
远的不說,就近一個月裡,這豆腐就风靡了全县城,不光是平民,连城中富户都时不时遣人来买,叶家村一下就从一個普通的村子变成了人们口中的豆腐村。
他们李家做客栈起家,名下也有家食肆,但在县城裡并不出名,若是能趁着豆腐的名气還沒彻底传开,抢先一步在食肆裡上新,那收益可不会少。
而此时他们的目的地叶家村,已经陆陆续续的有将近一半的人家买了豆腐方子,每天从早到晚,村口的磨盘都沒消停過,你磨完了我来磨,整個村都弥漫着浓郁的豆子香气。
也有的人家自個找人打了新的磨盘,叶瑜家便是其中之一。
他们家除了做豆腐,叶瑜還出了主意做副食,像豆干、豆泡等,都不算难,只是费工夫。
让叶瑜遗憾的是,如今天气转热,冻豆腐暂时做不出来,說实话,论所有豆腐制品裡,他最喜歡的還是冻豆腐,尤其是吸满了汤汁的冻豆腐,那滋味,想想就流口水。
這些副食做出来之后他们可沒教村子裡的人,算是独家手艺。
然而如何将之变现却成为了一大問題。
就在叶家人想着要不要去县城裡谈生意时候,正好撞上那中年食肆老板過来村裡。
中年人在村口拿点心做酬劳找了個小孩带路。
等到了叶家,叶母听完他们的来意后从兜子裡拿了一小块麦芽糖递给带路的孩子,只见那小孩眼睛瞬间亮了,把糖放进嘴裡的同时還不忘道谢。
门一阖上,中年男子便抱拳介绍道:“在下姓李,县城裡的李氏客栈和李氏食肆都是我家的产业,我偶然间尝過一次豆腐,觉得滋味甚美,便想着从您家买一副豆腐方子。”
叶老头和叶父对视一眼,沒說话。
“价格方面不用担心,几十两银子在下還是拿的出来的。”
几十两银子不能算少了,但是叶家人却不准备把豆腐方子這么早就传出去,就算要公开,也得等一段時間,至少得先让村裡多积累些财富。
虽說就算是只教给村民,方子流露出去的风险也不小,毕竟村裡人谁沒几個亲戚,一求情,方子估计就守不住了,但至少不能从他们家流出去。
叶瑜也坐在一边仔细听,那男子见一小儿坐在炕上倒也沒觉得有什么不对,小孩能听懂啥,也许就是觉得好玩罢了。
叶父想了想,道:“方子暂时不能卖,但若是你们食肆从我們村进豆腐,量大的话可以便宜一些。”
中年男子闻言不由凝眉,仔细考量,县城裡大多酒楼食肆還沒进豆腐的原因就一点,他们都觉得豆腐是贱食,比不得山珍海味,多是贫民在吃,肯定卖不得几個钱。
也确实,一块巴掌大的豆腐不過才三四文钱,就算舍不得钱,拿一升的豆子也能换,换来的豆腐放汤裡一炖至少能吃一天,這也算是贫民少有的能换换口味的时候了。
但可能因为李氏是白手起家,他觉得這豆腐生意颇有赚头,一块豆腐不明显,那百块千块呢?
一块豆腐人人都买得起,光這县城裡就有几万人口,若是一人买一块…
想到這儿,中年男子默默嘶了一声,积少成多的道理怎么那么多人不懂呢。
“你们能便宜到什么程度?”
叶父回道,“一斤三文钱。”
零卖的豆腐一斤要四文钱,虽然便宜了一文,但村民们也有赚头,毕竟省去了人工费。
“你若是同意,便跟我一同去村长家裡商谈此事。”
见男子点头同意,叶父就领着他们去了村长家。
一行人在村长家足足谈了一個时辰,男子离开的时候显然心情不错,面上带着几分笑意。
村长的心情也挺好,当天下午召集买了豆腐方子的村民开会,不過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說清了。
以后他们叶家村的豆腐就有了两种销路,一种是一起卖给县城裡的李氏食肆,一斤豆腐三文钱;第二种则是自己当行商,挑着豆腐去各村或者县裡散卖,這样就是由他们自己定价。
前者更轻松些,相对的收益会低一些,但因为李家会派人来拉豆腐,只用缴一次进门税,所以总的来說收益相差不大。
至于要選擇哪种,就是村民们自己的事了。
說完正事,村长就叫散了。
村民们也急着回家商量,很快就作鸟兽散。
倒是叶父有几分发愁,“咱家的豆干咋卖?”
叶瑜心裡有几分计较,索性就不跟人合作了,他们自己卖。
唯有一個問題,“若是在县城裡租一個铺子,租金需要多少?”
对這种事情,叶家人确实說不出個所以然来,主要是他们从沒想過要租房。
叶老头拍板,“明天老三你去一趟县城,去店宅务那裡看看有沒有适合的铺子,顺带再带着宝哥儿去医馆叫吴大夫看看。”
店宅务是专管租房的朝廷部门,因为有朝廷补贴,相比较私人租房,会更便宜实惠。
叶父低声应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