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16节

作者:未知
现在,又是他姐姐因病而逝。下一個,该轮到谁了呢? 寇静想到這裡,脸上的神情愈发冷峻。原来一個文质彬彬的书生,经過四年的军旅生涯,早已经蜕变成一個顶天立地的男儿了。他身上有着由战场打磨出来的煞气,看一眼就足以叫人胆寒了。 也许,像他這样的人,早就应该在沙场上守土卫疆,而不是心存侥幸留在他们身边,最后却害了一個又一個。 若是楚辞在這裡,得知他的想法一定会說:骚年,封建迷信要不得!什么天煞孤星,克父克母之类的话明摆着就是术士骗人的手段,信了才是傻子呢! 第23章 沒钱汉子难 再說楚辞這边,他既和陆掌柜谈好题集之事,便放下心中大石。他回到张府,看见张文海正伏案苦读,时不时還捶一把酸痛的脖子,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当时既然說了回来之后要教张文海打五禽戏,那就不应该食言。楚辞让张文海鸡鸣时分起床,到他的院子裡来。 正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张文海自然不会起不来。反而是楚辞,等张文海敲门后,他才打着呵欠打开门。 “你穿這么厚干什么?脱了脱了。”楚辞一看,這张文海穿着几件棉服,外面披着一件狐裘大衣,手上還捧着一個小手炉。 “這……可如今外面寒气逼人,将衣裳脱了,受风寒怎么办?”张文海表示不太想脱。 “那你還学不学了?這戏叫做五禽戏,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打着五禽戏时,身体裡会散发一股热量,将你体内的汗液逼出,到时候衣服太多排不出去,這才会受风寒。”楚辞板着脸,一副說教的样子,张文海马上怵了,手脚利落地把自己扒得只剩中衣。 “呃,也不必穿這么少,把這件长衫穿上吧。”楚辞扔给他一件外衣,让他穿上。 张文海接過又飞快地往身上套,就這么几秒钟的時間他已经受到了冷空气的毒打。 楚辞让张文海跟着他做热身动作,摆摆手臂踢踢腿,转转脖子扭扭腰,看起来十分像幼儿园阿姨在带小朋友做早操。 张文海跟着做這些怪异的动作,時間长了,居然也觉得沒那么冷了。 “好了,咱们出去吧。”楚辞打开门,一阵寒风迎面而来,两人齐齐打了個哆嗦,但为了不在对方面前丢脸,還是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這东西靠的是悟性,我不会一個动作一個动作的教你,你直接跟着我打,時間长了就会了,最要紧的是模仿到位。”当初楚辞学时,那老头也是自己打自己的。 “是。”张文海又有些紧张了。 楚辞站在前方,动作如行云流水,看上去十分美观,张文海尤如蹒跚学步的小孩子一样,笨拙地跟着比划。但渐渐的,他似乎也体会到了其中的奥义,动作越做越好了…… 到吃早餐时,张文海都還有点小兴奋,他对楚辞說:“楚兄,明日我還去找你,你再教我打那個五禽戏,我觉得打完身体都更加舒畅了。” 你以为修仙呢嗎?楚辞在心裡翻了個白眼,還不是因为他平常不大动弹,今日突然适量运动了一会,将身上那些僵硬的部位放松了,才会觉得舒畅。 饭毕,二人来到书房。 楚辞翻了一下学习计划,发现该学九章了。对古代文人来說,数学好像挺难的。幸好出的题也更加简单,楚辞粗略地過了一遍记忆,发现大概也就是小学五六年级的水平。 “张兄可会背九九表?” “会的,家父曾经教過,但我已有多年未曾背诵。”在张家還沒有机会科举前,张父是把他当未来的商人培养的。后来去了书院,因为他其他方面都比别人要差一点,所以在那些方面花的功夫更多。 县试裡虽然也有九章题,但基本上都是先生平时讲過的,只需将题目背下来即可。 “那行,我现在出几道题,你把它做出来。”楚辞在纸上写了二十道口算题,把它递给了张文海。 张文海接過后,看着题目很老实地开始背诵。他背的是小九九表,从九九八十一起,背到二二如四止,背出一题,填上答案,下一题又是這样,循环往复,直到做完为止。 看来古代還真不重视数学,好像除了专门的技术人才之外,其他人对于数学都是一知半解的。在前朝时,甚至算学根本就不列入科举项,還是本朝太祖硬加上去的,当时也让很多读书人发出“一道九章毁我半生所学”的感慨。 如今经過了這么多年,大家也渐渐体会到了算学的好处。往日一個账房先生就可以将人玩弄于鼓掌之上,现在只要上過学的,基本上都学過一点《九章》,《五曹》,《孙子》之类的算学著作,由于《九章》普及最广,人们习惯将科举中的算学称为九章。 趁着张文海做题的功夫,楚辞将现代的大九九表默了出来。這样背更加符合数学规律,也让大家更容易记忆,毕竟现代二年级的小学生也能背得滚瓜烂熟。 张文海好不容易做好了题,交给楚辞之后他只看了一眼,就用朱笔打了個大勾,然后将那张纸推到一边。 “楚兄,你好像……還沒有检查吧?”张文海忍不住提醒道。 “检查完了,全都对,写得不错。”楚辞以为他想要表扬,于是大方地夸奖了他两句。 “可你只看了一眼……”张文海抑郁了,他再次感到神童和普通人之间的一道天堑。 “想知道我为什么這么快?”楚辞挑了挑眉毛。 “還望楚兄不吝赐教。” “简单,你把這個读十遍,然后背十遍再過来。”楚辞拎出刚刚的那张纸递给他。 张文海拿着纸坐在位置上摇头晃脑,初时他觉得有些别扭,楚辞给的是倒背的版本,他顺着背时尚且不熟,倒着背能有用嗎? 楚辞一边听着他读书,一边翻阅手旁的几本书,要想他的题集能卖出好价钱,那么就得趁早将其出出来。县试在二月十二,今天已经是十一月二十了。 古代的印刷技术比之现代来說多有不及,所以楚辞必须提前两個月的時間将稿件交到书坊,才有可能在二月份上市,赶在县试之前大赚一笔。 那么,他還有差不多二十天的時間可以出题集。贴经墨义之类的基础题得多出一些,九章算术尽量往简单出,但是为了确保出书者的水平,中间還是得夹杂几道比较难的题目才行。 诗要限韵,這個他得多搜集韵脚,杂文从书中出,最好又能贴近时事的最好。這些都是這二十多天要解决的事情。 对了,還有参考答案。一本沒有参考答案的练习题不是好的练习题,看来他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啊。 但是不做不行,楚辞想趁着梅雨季来临之前,将家中的屋子维修一下,最好能推倒重做。那屋子破烂不堪,已经住了楚家四代人了,還是楚辞爷爷年轻时修的,现在說它是危房也不为過。 楚辞从原主记忆裡看到,往年梅雨季节时,楚家的屋顶上都会漏雨下来,几乎到处都得摆着碗或盆来接水。 到了天晴时,楚父和楚广两人就要晒泥草糊到屋顶上,每每保持几天,就会被雨水再次冲垮,屋裡又响起了“叮叮咚咚”的交响乐。 楚辞這次回家,听那些老人闲聊,都說明年的雨水会比今年還要多。若還是放任不管,恐怕到时房屋被雨水冲塌也不是不可能的。 家裡的田地也要买一些回来,单单只靠楚广去做散工,根本就养不活一家几口人。即使他能赚一些钱,家裡也会省吃俭用,存着给他进学用。 前两天在家时,楚辞发现,家裡的白米自他上次走后根本就沒有动過,反而另一口缸裡的糙米已经去了一小半。买来的白米太贵了,他们舍不得吃,但若是家裡种了,吃起来也许就会更大方一点。 一亩水田大约十二两左右,因为地处南方,所以种植水稻者众多,水田买卖有价无市,遇到地理位置好一点的,恐怕能抬到十三四两。旱地的价格就要便宜一点,大约在十两银子左右。 楚辞本想买荒地自己开垦,可是在這山林众多的南方,能开荒的地界基本都被开垦出来了,再想买,恐怕只能去买山地了。 山地贫瘠,施肥不便,而且小动物很多,无论种什么下去,恐怕种子都要被挖出来吃掉。 唉,世间之事就是這么烦人。不想還好,一想哪哪都是事!怪不得古人会說: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這世上,终究還是庸人更多些的…… 楚辞叹了口气,将脑海中的念头慢慢清出去,专心致志地出起题来。 這边张文海正背的起劲,忽然听见楚辞一声叹气,心中敏感地认为楚辞是在叹他背得慢,嘴裡不由得加快了速度。 张文海到底是成年人,背了這么多遍之后再拿到楚辞那裡抽查,就不需要做一题背一遍了。 楚辞见他学得快,又拿纸出来,出了一道应用题给他做。县试一共三道应用题,答出两道就能過关。 這道题为:今有两稚童,一者名曰小明,一者名曰小刚,小明乃善行者,能行一百步,小刚者不善行,只行六十步。今不善行者先行一百步,小明追之。问:几何步及之? 翻译過来,就是现代著名的追赶問題了。问的是两個人走路,快的每分钟走一百步,慢的每分钟六十步,问慢的人先走一百步,快的人什么时候才能追上他。 叫小明和小刚自然是楚辞的恶趣味了。這两個小东西折磨了一代又一代的小学生,也该让古代书生感受一下他们的魅力了。 张文海拿到题目之后,便抽了一张纸出来,直接在纸上画了许多小竖,表示他们走的步数,口裡還在默默地数数。 楚辞随便看了他一眼,顿时忍俊不禁,好嘛,对于不理解的人来說,最笨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了。 第24章 上县城去 画了好半天的小竖线后,张文海抬起头来,說道:“楚兄,我算出来了,是二百五十步,对否?” “对。那若是将小明的步数改为一千,小刚改为六百呢?”楚辞继续提问。 张文海一愣,立刻又想提笔画竖。楚辞继续說:“如果是一万,六千,又当如何?” “算学這东西要找对窍门,比如說刚刚做的這道题就是這样。从题中看来,小明比小刚快四十步,小刚先行一百步后,小明追上他就需要二又二分之一时,以小明之步数乘以時間,就能得出步数为二百五十步。”楚辞尽量用简单的办法和他解释。 张文海恍然大悟:“如此說来,那一千步就是两千五百步,一万步就是二万五千步!也就是說,只要我得其法,那不论他怎么更换其中的数字,我都能以其法解之!” “很聪明,我再出几道题,莫再用前法,最好解题时多思考一下再动手。”楚辞觉得,這张文海其实挺聪明的,只是学习方法比较死板,不太适合他。 接下来的几天裡,张文海就和算学死磕上了。楚辞带领他认识了将母鸡和兔子置于一笼的老农,认识了均分造桥工程的散工们,认识了一边从上田汲水一边又灌溉下田的庄稼汉子等人,而這些人毫无异议,都叫小明。 张文海疑惑不解,他对楚辞說:“這位小明一定是位博学多才之士,并且钟情于算学,他以一己之力创造出了這么多难题,可真令人敬佩啊!” 楚辞大笑:“也许吧,他也算得上是一位奇人了。”万年小学生小明,至少全国上下,沒人不认识他的。 练习了這么多天之后,张文海再将往年县试九章题拿出来做时,发现自己不再是一知半解的状态,也不会再采用那些耗时耗力還容易出错的方法了。他既得其法,自然一法破万题。 這几天,楚辞也在不断地出题,在他的设想中,贴经题两百道基本上就把可能会考的這些囊括上去了。還有一些不合时宜以及太過简单的,自然是不用出在上面的。 墨义题问法多种多样,题目类型自然多多益善,出個一百道也差不多了。 算学题要的是题型,這些年的县试卷子楚辞都看過了,发现他们出的一般题型和他了解的差不多,那么一個题型出一個例题再加三道练习就差不多了。 目前最重要的是诗和杂文這两样,楚辞只有些头绪,试着出了几题之后觉得不太好,他也就沒再强求。 现在是十一月二十八,他准备明日就去县城,先找县学的夫子讨教一下再重整思绪。 张文海听說楚辞要去县裡准备岁试,立刻說道:“楚兄,我和你一起去吧。我也好久不见县城的那些同窗好友了,這次去,刚好和他们叙叙旧,比试一二。” 楚辞看着张文海两眼放光的样子,知道他叙旧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比试一二。這张文海也算是被启山书院半劝退的,终其原因是在于张文海自己。 他因为屡试不第,整天都在书院裡唉声叹气的,极大地影响了书院的学习氛围,带的那裡凄风惨雨的。再加上有些学子学业较为出众,十分看不起张文海此人,话裡话外都以商户子来称呼他,几人闹過几次不大不小的矛盾。 這次他跟着楚辞学了這么久,自觉进益良多,所以想要回去扬眉吐气,找回面子。 楚辞自然沒有意见,县城又不是他家的,自然也不算跟不跟的,而且张文海也去,路上他可以蹭一蹭车,到了县城還可以蹭一蹭住所,两全其美的事。 上次陆掌柜从县城回来,给了他五十两银子。楚辞因为被人胁迫画画所产生的郁气终于消除掉一些。 這钱他托来镇上办事的村长带了回去,让他哥观望一下,有沒有村裡人或村子附近想要卖田卖地的,如果有就先买几亩田地,明年开春就可以自己种粮食了。 庄稼人沒有田地心裡不踏实,楚家人的性子也不适合去开什么铺子,有几亩田地在家,他又有秀才功名在身能免赋税,得来的粮食足够一家人吃饱穿暖了。 …… 這次坐的是马车,考虑到路程比较远,而且骡子也载不动大东西。 因为走的是官道,所以地面平坦了许多,楚辞坐起来,也沒觉得有上次那么不舒服。 他在心裡暗暗松了口气,能坐车就好,不然以后从這裡去京城赶考,還不知要花费多少天。 张文海掀起帘子想看一看外面的风景,最后被风吹得悻悻地放下了帘子。他看着在一旁闭目养神的楚辞,突然开口說道:“楚兄,你能不能再问我几個問題啊?” “对自己沒有信心?”楚辞睁开眼睛,微笑着看向张文海。 张文海一时觉得自己心裡打的小算盘都被楚辞发现了,在他睿智的目光下,总有一种所有心思都无所遁形的感觉。 “有一点吧……尤其是诗赋和杂文,我還未向你請教過。”张文海显得有些颓唐。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