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39节

作者:未知
“到底是少年心性啊。”大家如是說道,觉得這個年轻人真是纯朴忠厚啊。 殊不知楚辞衣袍底下的狼尾巴早已甩上了天。 第55章 国子监荐帖 县学的夫子们等在外头, 听到裡面传来的话不由面面相觑, 然后有志一同地将羡慕的眼神投向秦夫子。教徒当如是啊! 秦夫子面色复杂, 他确实沒想到楚辞会拒绝祝提学给他冠字的提议。当时乍一听,他确实有几分失落, 其实他已经帮楚辞拟好了字, 就等楚辞生辰, 上门請他当大宾了。 但另一方面, 他却欣慰于楚辞的优秀,若是能得祝提学冠字, 往后前途无可限量。 楚辞拒绝的那一刹那,他其实是生气的, 觉得他太過儿女情长了, 不懂为自己打算。但随之而来的是满满的骄傲。這一辈子, 收到這样一個徒弟,已经足够了。 中午时分, 杨县令设宴款待, 特别把楚辞四人喊去陪席。那祝提学对楚辞口中的恩师也产生了一丝兴趣,便让孔山长把他也請来。 席间, 众人推杯换盏,說些各自知道的趣事。祝提学和秦夫子交谈過后, 說道:“我這才知道, 你這学生为何会如此维护于你。” “大宗师過奖了,愚徒不知礼数,冒犯了大宗师。幸亏大宗师宽宏大量, 不与他一般计较。” “你既是举人,为何不谋個官身呢?”考上举人就意味着踏上仕途,即使会试不過,也是可以去补官的。 “多谢大宗师关怀,不過相较于做官,還是夫子這個身份更适合在下。”秦夫子其实补過半年的知县,只可惜那一次让他伤透了心,故愤而辞官归故裡,当一個闲云野鹤的夫子更加自在。 “原是如此,不過教化人才也是一项大功德,和为官也沒什么两样了。” “……” 宴后,祝提学去了县衙为他安排的休息室,之后他让人去請莫道员和楚辞過来。 “去岁多亏你的献灾之策,才解了漠北困境。這匾就是回馈,你可還满意?”在场沒有外人,祝提学也就开门见山,他观察了楚辞一早上,觉得他不是那种沒有分寸的人。 “能为朝廷解忧,学生喜不自胜,如今又得提学大人看重,赐下此匾,区区数言难表吾之心情。”這东西可是有钱也换不回来的,挂上去能福及子孙,甚至整個地方都能跟着一起沾光。 “除此之外,我還有一样东西要给你。”祝提学示意,莫道员上前一步,给楚辞送上两张名帖。 “這是——”楚辞打开一看,顿时失声,這是荐帖,推薦持帖之人入西江省国子监进学。 這国子监在前朝时仍然只存在于京师,后太祖上位,言只有一所,不能广纳天下有才之仕,当是朝廷之不幸,便颁下圣旨,每相邻两省设一所国子监,全国各地共七所,京师独占一所。就读于其中的学子称为监生。 监生這個词,大家都听說過。楚辞甚至還把《临死前的严监生》当作過公开课的內容。 這個词,其实和衙内是可以划上等号的。国子监是省内乃至国家最高学府,只有贡生和荫生可以入读,之后统称监生。 這贡生嗎,就是各府提学举荐上去的人选,每两年举荐一次,一次一個名额。祝提学升任省提学官已然是板上钉钉了,故而他有两张名帖。這举荐暗地裡的可操作性是非常大的,早已不复刚出来时的公正了。 荫生更是一目了然,根据祖辈官员福荫入学的,就是荫生,当然,這官员只限五品以上的官,并且一家只荫一人,知府的子孙尚且能勉强入学。 国子监的学子有几個好处,他们可直接参加乡试,不受秀才名额限制。乡试落第者亦可参加科试补录举人之名,中者照样可以参加会试。這也算是朝廷给官员们的福利了,帮他们的子孙铺了一條康庄大道。 有了這张纸,他也可以放下心去治春秋,不用担忧万一落第之后该怎么办了,這就是一條退路。当然,乡试還是要尽力而为的,中举和补举的,完全就是两回事。补举者会试无论考的多好,都只能取为倒数几名,除非你還能在殿试上大放光彩,才有可能出头。 楚辞這才知道,他当初写的那薄薄的几张纸到底换来了什么。 虽然其他人得到好处只会更多,但他只是一介秀才,若无上头举荐,一辈子也送不出去那张纸,這其中的得失倒不必理会。 楚辞深深地朝祝提学鞠了一躬,感谢他的提携之恩。在等级制度分外严苛的古代,他们這些当官的若要欺他简直易如反掌,能碰上這样的,其实算是他的幸运了。 楚辞从提学那裡告辞后,和莫道员一起往外走。 “楚辞多谢老先生提携,若无老先生,我也就沒有今天所得的這一切。” 莫道员笑道:“不過互惠互利罢了,你也无需谢我,反倒是我沾光了。”待祝提学升任省正提学后,他也能更进一步,由分巡道进为甘州府提学了,莫說他们相差一级,就算只是半级之差,也是大部分人一辈子也跨不過去的天堑。 楚辞還未踏出衙门,一個衙差就朝着他急急忙忙地跑過来:“這位书生可是楚秀才?县令大人請你至后堂一叙。” 楚辞无奈,這一天赶场似的,但沒办法,他還是非去不可的。 杨县令见到楚辞时笑容满面:“老友来了?快快請坐。我今日請你来,是为了和你商议明日去长溪村挂匾一事的。” 按理来說,长溪村出了“贤良方正”,那么他们村口要设一座牌坊,上书“仁善之村”,再把匾额挂在楚家祠堂裡,供后人瞻仰。可問題就在楚爷爷是逃难過来的,他自己的牌位都设在村裡的祠堂中。 现在要去兴建一座祠堂時間根本来不及,而且匾额也不能一直搁在這裡,所以知县找来楚辞,看他怎么說。 “放在村中的祠堂裡吧。楚辞是长溪村人,村中长辈乡邻待我极好,今日楚辞有幸得此匾额,必要让村中之人跟着一起享此殊荣的。” “老友大义呀!我這就派人下去通知,你明日便乘县衙的马车,随我一起去吧。” “老父母慈爱之心,学生却之不恭。” “哦,对了。前几日书坊管事来找书办,說是前些日子已将最后一批题集刊印出来了。你的那一份润笔,也是时候结了,本官待会就让书坊的人给你送去。” “多谢老父母。” 楚辞心中暗喜,钱来了,可以回村让兄长建大别墅了。 …… 长溪村今天有大事。天未亮村长就让大家起来清扫从村口到祠堂的那條路,务必不让一個石子和一根杂草出现在上面。 除此之外,他還叫了几個健壮的男丁去扫祠堂,将屋顶和房梁上都清理了一下。若不是他昨夜才迎接到县衙的公人,恐怕他都想给祠堂再上一层红漆。 村民们议论纷纷,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那有心之人瞧见村长夫人和她儿媳妇捧着东西上楚家去了,便猜测是楚家有什么好事发生。 “老嫂子,這是我這個月刚裁的新衣,還未上過身,你试试可還合适?若不合适我們马上就改。” “绣娘妹子,你身上的衣裳也换下来吧,我這衣裳就穿過两回,你不要嫌弃。我這身形比你大,你就是怀着身子也沒什么关系。对了,我给你们当家的也带了一套新的過来,你快拿裡面去让他换上。” 村长家婆媳二人你一言我一语,把楚家三人搞得头脑发懵,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好端端的送衣服给她们穿? “你们還不知道呀?”村长儿媳妇快人快语,“你家小二……呸呸呸,我說咱们村的秀才公呀,得府裡的提学大人褒奖,赐了他一块贤良方正的匾额。据說一個省每年也就一人呢!” 楚母脑袋一嗡,险些晕了過去。村长夫人赶紧扶住她帮她顺气。 “我儿真的得了那什么匾?” “千真万确呀!您啊,就等着做老封君吧哈哈哈!” 第56章 我也想要桃花源 因为路程比较远, 所以知县大人的仪仗队先上路了, 然后杨县令才和楚辞以及楚小远坐上马车, 往长溪村去。 快到长溪村村口时,县令大人下了马车, 坐上轿子, 前面鸣锣开道, 缓缓朝着村子前进。楚辞等人步行跟在后面。 楚小远悄悄对楚辞說:“小叔, 当官真威风。” “是啊,所以你以后要好好读书, 才能当上大官,让大家都看见你威风的一面。”楚辞摸摸他的小脑袋。 楚小远点头:“嗯, 我会好好读书的, 夫子昨天還夸過我, 說我背书背的快!” “那是夸你夸得多,還是夸钰儿夸得多?”楚辞随口问道。 “……” 楚小远撅嘴, 小叔真不会聊天! “噼裡啪啦, 噼裡啪啦”,鞭炮声响個不停, 待地上散满了红花之后,县令大人缓缓下了轿子。 他身穿鸳鸯补服, 通身的气派让老百姓们都为之震慑。 “恭迎老父母大驾!”平安镇的镇长领着村长和村裡的长辈一起行礼。 “各位父老免礼, 今日本官来,是要恭喜你们的。长溪村出了贤良方正之人,村风之好可见一斑。本官已经命人去做牌坊了, 到时候立在村口,供来往之人瞻仰。” “多谢老父母!若非您治下有方,我們村裡又有何德何能,出這么一個贤才呀!”村裡的老人說道,他每說一句,身子都要颤一下,楚辞很担心他再說几句整個人都要堆地上去了。 杨县令显然也有此担忧,安抚了老人几句,然后就让他们在不远处的长凳上坐着。 “請匾!” 两個腰挎大刀的衙差面容肃穆,他们合力将那块笼罩在红布之下的匾额抬起。 “楚秀才,這是赐给你的,由你亲自来揭匾吧。” “老父母容禀,学生有個不情之請,望老父母能够答应。”楚辞說道。 “說吧。”杨县令看他的眼神很慈祥,他昨日已经探得提学口风,自己年后升迁有望,现在還不得把這個宝贝供起来。 “学生是母亲受十月怀胎之苦生下来的,吾从小受她的教养,受益良多。况父母之恩,实在无以为报。故学生想請母亲一同揭开此匾,請老父母成全。” “孝子呀!我朝历来以仁孝治天下,你孝心可嘉,我又怎会做那恶人呢?快去将秀才公的母亲請来。” 县令一声令下,马上就有人去請了。一群人簇拥着不知所措的楚母過来,楚母一见穿着官服的大老爷,吓得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 “娘!”楚辞紧走几步,然后在她面前跪下,磕了三個头。“孩儿读书多年,累母亲与兄嫂日夜操心,今日孩儿得此殊荣,還請母亲与我一同揭匾。” “小二,快起来。”楚母感动地眼泪涟涟,“娘答应你便是了。” 其他人也十分感动,這副母慈子孝的画面是长辈们都期望看见的。 楚辞和楚母一人站一边,同时伸手扯下覆在匾额上的红布。瞬间,四個闪着金光的大字出现在人们眼前。在阳光的照射下,這光线似乎更加强烈,让人不敢直视。 衙差们抬着匾额绕村一圈,村民们在各家门外看,抬到哪家门外,哪家便跪下迎接县令大人。 最后,他们来到了祠堂裡。 楚父的牌位此时已经被放在了正中间的位置,楚辞和楚广以及楚小远三人点香祭拜后,才将匾迎了进来。 杨县令站在上方念了一段文字,然后赐给了楚辞一套崭新的飞鱼服和二十两银子。楚辞当即表示,要把這二十两捐给村裡,让村裡用做修补祠堂和供奉长辈的香火钱。 往常,這祠堂裡的长辈们,只逢年過节才能受些香火,平日裡沒什么人打理,他们农村人沒那么讲究。但是,這块匾挂进来后,必须日日供应香火以示尊敬,干脆就让长辈们也跟着享享福。這二十两银子,不說多,起码可以用個四五年了。 這匾挂在正中间的大梁上,挂上去的一瞬间,仿佛整個祠堂都变得不一样了。 村长带领着众人叩拜,以后這祠堂也算是有了名字,就叫贤良祠了。 村裡的妇人们聚在一起整了几桌好酒好菜招待县裡的人。杨县令有意提拔,便說县衙如今人手短缺,问楚辞有沒有意向举荐人手去当個掌仓。這掌仓不過守守仓库,偶尔跑跑腿,每月月银五钱,四时孝敬不缺,经常還有油水可捞,随随便便一年也能弄個二三十两,比种田要划得来的多。 楚辞听他這么一說,心裡倒想起了一個合适的人。他大哥性子宽厚,不善言辞,根本不适合去县衙做事,不然哪天替别人背了黑锅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他那個姑父就不一样了。他常年看守镇衙大门,早就练就见人說人话,见鬼說鬼话的技能,十几年的功夫下来,一些弯弯绕绕早就弄明白了。绝对不会轻易着了别人的道。而且,他這姑父虽有些世故,但良心到底還是好的。衙门裡有個人,以后做什么都会比较方便。 于是,楚辞笑眯眯地给杨县令推薦了他姑父。杨县令无所谓什么人去,只要是楚辞开口,這面子终归是卖给他的。他对坐在右手侧的师爷嘱咐两句,师爷立刻就去了镇长那桌,不到片刻便将這事处理好了。 吃過午饭后,杨县令他们就赶回去了。楚辞得山长批准,可以在家待两天再回去。他把钟离钰托付给了张文海等人,因为家裡還有一些事情亟待解决。 “娘,大哥,嫂子,這是五百两银票,是我卖书得来的。” “什…什么?竟有這么多?”楚家人觉得太刺激了,前些天他拿回来一张房契和一张地契,现在又拿回来五百两银票,难道是他们太久沒出去,如今外面的钱已经不如以往那么值钱了嗎?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