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7章 開戰 作者:未知 第1677章 開戰 日子,在平靜中渡過。 顧瑞離開的第十天,股市一片平和。 新能源車版塊,有小小漲幅,一切都很美好。 丹輝汽車的方針是——扒車。 說起來,這個扒車不新鮮,就是用一些已經成熟的汽油車作爲外形模板,然後將配件總成替換成電動車。 這是不少新能源車企都在做的事情。 畢竟,外形是中國人選擇車時候的關鍵因素之一。 王輝曾經想着自己設計,但是設計團隊的負責人建議利用現成模板進行修改。 如果想要自行設計,空氣動力學和流體力學方面的要求那就高了,白車車身內的空間點的尺寸精度要求太高,而丹輝汽車目前想要快速變現,這一部分費用能省則省。可以採用和國內某幾個廠家一樣的方式,去破解進口車的內部造型。 如果自己搞,說實話,就算是F1賽車也未必能夠盡善盡美。 王輝不是聽不進意見的人,既然其他的大廠也用這種方式,那就說明這是可以借鑑的手段。 於是,他立刻安排團隊進行車型破解。 專業的事兒安排專業的人去做,王輝自知自己的造車經驗極其匱乏,只要幾大團隊認爲沒有問題,他就會欣然同意。 這在無形之間,提升了團隊的磨合度,加快了研發進度。 當然,如果說王輝就想要做個“保時泰”,那就小看他了。 很多事情都是從模仿開始。 學習外國的先進東西,不丟人。 等到丹輝汽車有了原始積累,再走創新的路子,也未嘗不可。 一口喫成個胖子的事兒,王輝從來沒想過。 接連幾天,都有拖車拉着從市場上購買的二手進口車進入丹輝汽車大院兒,這一切都被廠門口對面的一臺照相機忠實得記錄下來。 同時,丹輝汽車的人數衆多,人多則嘴雜。 扒車也不是什麼祕密,大家湊在一起看,最後學不學還兩說呢。 不過,在員工出門用餐的時候,會有一些陌生人自稱新能源自媒體的記者,花錢採訪員工。 員工們也只是說了自己知道的狀況。 其實並不涉及企業機密。 可是,說者無心,聽者則是帶着惡意。 …… 任何大事件的發生都不是無跡可尋的。 某天,某輛國產新能源車爆出了一條負面消息。 在行駛過程中,電池組突然自燃,導致駕駛員輕度受傷。 廠家的迴應非常迅速,負責醫藥費,同時更換新車……傷者表示沒有異議。 這件事兒本來就這麼過去了。 評論裏也多數都是探討電池爲什麼會自燃,是不是過熱等等。 但是,很快,這條新聞又被頂了上去。 這一次的新聞條目,聳人聽聞——國產電池到底安不安全? 說實話,正常人看到這種標題應該就一笑而過。 國產電池又不是一天兩天了,怎麼能因爲一次偶然事故就全盤懷疑呢? 可是……這股歪風不但沒有慢慢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因爲,有更多的人在挖掘相同的素材。 在第一條新聞熱度沒有過去的時候,第二條接踵而至。 又是一個國產品牌的新能源車的負面消息。 這次更加嚴重,是剎車失靈,導致一死一傷。 不過,評論區很快就有網友闢謠,將新聞背景交代得一清二楚,根本不是剎車失靈,而是當時小兩口鬧彆扭。 女生一氣之下沒操控好車子,翻在路上。 她當時就死亡了,男生受了傷。 可是……這樣一條有理有據的評論很快就被刪除了。 網友的情緒被調動起來。 他們不知道這是數月前的一件定了性的舊聞,只認爲這是接踵而至的電動車事故。 於是,評論區被盲目的網友佔據了。 哪怕當事廠家出來闢謠,評論區依然是一片怒罵聲討。 加上一些新註冊不久,帶着一串數字的ID不停得煽風點火,當事廠家也有口難辯。 那些爲廠家說話的人,統統被扣上“拿錢辦事”的水軍帽子。 而且,這種發出理智聲音的ID,數量急劇減少。 再後來,出現了詭異的狀況,誰替廠家說話,就被羣起而舉報封號。 一個詞來形容——百口莫辯。 這個消息還未結束,兩家國內廠商就已經在民間輿論環境中,徹底翻車。 他們是欲哭無淚。 然後,是第三家廠商被拉出來打。 原因,也是負面新聞。 電池組,採用舊電池;另外,車子外形照抄國外品牌汽油車。 外殼偷工減料,剎車盤也是質量極差。 第三家廠商直接爆炸,扔出律師函要打官司。 但是下面的評論卻一邊倒的起鬨,說扔出律師函就等於實錘。 這種完全負面的民間輿論,讓整個新能源版塊,開始下跌。 陰跌。 看上去是受到了負面消息的連累,但是具體的幾個上市廠家受到的連累更大一些,綠得狠了點兒。 不過,此時此刻,依然沒有看出有人要大規模做空的跡象。 儘管在另一個角度,顧瑞和他的夥伴們早已經嚴陣以待。 然後……戰火就莫名其妙得燒到了丹輝汽車的頭上。 一組丹輝門口拍攝的照片,和一組暗中採訪的視頻被放上了互聯網,又掀起了一陣熱度。 題目更加惡毒——我們需要的新能源車,是這樣製造的麼? 看上去,只是一個疑問句,可是配合視頻和照片說明,就是另外一種味道。 照片說明——丹輝汽車從二手車市場購買進口車進行拆解模仿。 配合採訪視頻——前後幾位丹輝員工用笑呵呵的方式來說“模仿”這件事兒。 要知道,工人吹牛的感覺,就是那種……不就是這麼回事麼,的感覺。 有誇張成分。 比如“國產的廠子,有幾家不拆外國車的?那某某某車,不就是拆得某某某車麼?” 又比如“搞研發多費錢啊,拆拆車輕鬆加愉快……” 俗話說就是——口嗨。 這種口嗨內容明顯偏頗。 就算是拆車,之後也會有團隊自己的研發和學習過程。 並非簡單的挪用和複製……儘管有這種投機取巧的廠家。 但是丹輝汽車肯定不屑走這條完全模仿的路子。 可是,這幾條視頻,成了扔進深海的炸彈。 一時間,羣情洶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