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第221 章
黃明遠越讀紙條上的對聯越覺喫驚,心道,真不愧是老師的女兒,果然如其父般是個文采斐然的。
再看上頭的字,寫的是簪花小楷,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可見平時練字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黃明遠本就是個不拘繩墨之人,見了這手結體寬扁實具隸意的字體後,自然起了探討一番的興致,心中也突然有了偶遇知音之感。
只可惜這是師妹,如果是能促膝長談的師兄亦或是師弟就好了。
比起其他姐妹,周凌瑤在寫字作學上要用功了許多,就好比現在,每日練字一個時辰的習慣周凌瑤依舊保持着。
也不是想表現什麼,只是單純的喜歡而已,周凌瑤非常喜歡筆墨之間的淡雅,還有詩文中的悠然。
老劉頭常跟徐氏唸叨,說幾個孩子裏頭,最像女婿的就是四丫頭,四丫頭要是個男娃的話,日後說不定也是狀元之材呢。
老劉頭會這樣認爲也是有根據的,就比如家中其他幾個孩子的月例,要麼存着,要麼就是用來買胭脂水粉或者珠釵頭花。
而四丫頭呢,除了買書還是買書,每個月的月銀基本都花在了書肆裏,這不,每上一回街,手裏總有幾本書捧回來。
徐氏常常開玩笑道:“將來等咱們凌瑤出嫁時,得用大木箱子把這些書都裝進去,好當嫁妝!”
二門的防線最後還是被武力值破了關,看到四、五個兵衛一把擡起八仙桌,然後轉身放到身後的場景,李金忍不住想笑,記得當初大姑爺來接親時也是這番操作呢。
黃明遠有些意猶未盡,可是擋住門的八仙桌已被挪開,他也只能退到一旁,看着滿身喜氣的新郎官,正精神抖擻地穿過二門。
對了,自己手上的紙條還未還給師妹呢。
想到這裏,黃明遠忙朝身旁看去,見對方正與一名小丫頭在說話。
只聽那小丫鬟說道,“四小姐,要喫上轎頓了,夫人正在找你呢,咱們還是快些過去吧。”
四小姐??
那不就是祖母說的姑娘嗎?
黃明遠忙朝遠去的背影望去,只見亭亭玉立,如山澗的春蘭一般,清雅脫俗,明媚自然。
原來她就是四姑娘啊。
黃明遠邊走邊想,結果“咚”的一聲,額頭撞到了門框上。
他顧不上揉一揉撞疼的地方,見旁人並未注意到自己時,黃明遠忙把手中的紙條塞進了懷裏
爆竹聲聲,嗩吶陣陣,催促着新娘快上花轎。
揹着二閨女的周青林邊走邊又開始了老父親的叮囑,“這小子要是對你不好,你直接回家來就是,沒什麼大不了的,就算日後有了孩子咱也不怕,到時一起帶回來就是了。”
“你的院子爹爹會一直給你留着的,想家了就回來。”
沈蕭就跟在一旁,岳父的話他自然聽得清清楚楚,總覺得岳父這話是特地說給自己聽的。
不過說就說吧,反正自己是肯定不會欺負媳婦的。
玉蘭玉梅還有玉英也跟着衆人一起送着新人上花轎,看到堂妹夫對堂妹的關懷備至,三人臉上的笑絕對是發自肺腑的。
如今玉蘭幾人心裏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保佑二叔/二伯家越來越好,因爲只有他們好了,自己纔會跟着好,才能沾上光,纔不會被婆家人欺負。
所以先前那些不滿和嫉妒什麼的,早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何況,通過周玉芬的事,玉蘭玉梅還有玉英才知道,原來自己爹孃說的話也不全都是對的,有些人有些事還是得自己經歷了纔會明白。
就比如小姑,收到家中的來信後,她們才知道,原來小姑一直沒把賣宅子和莊子的銀子給爺奶捎去。
害怕是自己誤會了人,玉蘭和玉梅幾個還特地跑去宅子那裏瞧了瞧,結果那新房東搬進去都一年多了。
應該是爹孃他們才離開京城不久,小姑就把宅子給賣出去了。
如今一聲不吭,信也不回,找上門又推着不見,姐妹倆便明白,小姑這是鐵了心要貪下這筆銀子了。
還有賣嫂子兩間鋪子的銀子,小姑居然也準備賴着不給了。
真沒想到世上還有這樣厚臉皮的人。
原本玉蘭玉梅還準備在今日碰到小姑時,好好問一問她的,誰知人家根本就沒來。
也是,明明知道見了面後肯定要問銀子的事,小姑怎麼還會傻到自己送上門呢。
辦好了二閨女的婚事,生活又重新迴歸到正常的節奏。
劉蓮芝開始把家中的賬目轉交到了周凌雪手上。
都已是及笄的人了,這些管家的本事當然得快些學起來纔行,不然成親後啥啥都不懂,到時喫虧的肯定就是自家閨女。
年初的時候,景康帝給李煜單獨開了郡王府,算是爲日後的成親做了準備。
這也表明小兩口成親後就得自己當家做主了,所以劉蓮芝纔會有了緊迫感。
說是管家,其實就是掌管家中的財政,包括收入和支出,另外就是人情上的往來,只要弄明白了這三件事,其他就沒什麼可爲難的了。
經過幾年的歷練,在人情往來上劉蓮芝倒是有了經驗的積累,教起自家閨女肯定是綽綽有餘的。
知道孃親這是爲自己好,再聯想到大姐把偌大的定國公府打理的井井有條的樣子,周凌雪學習的勁頭自然足了又足。
心裏想着,將來等自己和煜哥哥成了親,也要把兩人的家打理的有條不紊的。
如今家中的收入分三個方面,包括莊子上的收成,畫冊的收入,以及木製品作坊的收入,再加上府裏每日的開銷,周凌雪每天忙碌了不少。
好在爹爹教的借貸記賬法她也是學過的,所以做起事來自然事半功倍了許多。
木製品作坊是新開的,用的還是劉蓮芝嫁妝的名義。
說實話,開這個作坊還真不在周青林原先的計劃之中,可以說這間木製品作坊是在旁人的三請四催下開起來的。
起因還是因爲那套淘氣堡的事,自打周青林送了一套淘氣堡給自己的外孫和外孫女做週歲禮物後,定國公府從來就沒有這樣熱鬧過。
依舊是週歲宴的那幫小童,每天都樂顛顛的上門來,然後不玩到天黑絕不回家。
這樣的奇景自然引起了其他夫人們的好奇,忙也帶上自家孩子去一探究竟,結果等弄明白是怎麼回事後,自家孩子卻拖不回家來了。
哭着鬧着還要玩。
這讓家長們都頭痛不已,都是三兩歲的小娃兒,打打不得,罵罵不得,可總賴在人家定國公府也不是個事兒啊。
於是就有人想到,要不乾脆自己府裏也擺上一套這樣好玩的東東吧。
至於淘氣堡上哪兒去弄,自然是去問大司農了,雖說木匠師傅見過之後肯定會做,可這些玩具是大司農想出來的,他們總不好把人家的點子偷學過來吧。
於是,接下來的幾天就陸陸續續有人找上了門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周青林也幫他家做一套淘氣堡來着。
這樣的情況周青林先前是怎麼也沒想過的。
要他說,其實淘氣堡本身的魅力並不大,主要還是因爲裏面的玩具能讓衆多孩子都參與進來,大家一起互動,同時開心,這樣纔是真正的樂趣。
起先周青林並沒有應承下來,主要做一套淘氣堡可不輕鬆,不說又是找木匠又是買材料的,就是做活的大場地都必須有一塊,要不是自家有莊子,想做出來可不是易事。
更何況讓他幫忙做一套的人有這麼多家,幫了這個,得罪了那個,全部答應下來的話,得做到猴年馬月去。
所以他是有多喫飽撐的慌纔會傻乎乎地去接下這活。
那些人似乎也想到了這樣的問題,是以等再次過來時全都是拿了定金過來的,完全一副與店家訂貨的架勢,且給了定金後,轉身就走,一點不給你推辭的餘地。
唉,沒法子,最後劉記木製品作坊就這樣糊里糊塗地成立起來了。
接下來作坊的準備事宜,周青林全都交到了李金手上,反正買材料找木匠這些事兒李金都是經手過的,再做起來應該不難。
作坊場地就設在莊子上,另外在城裏開上一間門面,再把做好的樣品往鋪子裏頭一放,齊活!
周青林準備過些時日就把先前爲南川玩具作坊設計的那些圖紙重新拿出來,既然已經開了作坊,那就努力賺銀子吧。
時間很快到了年底,白茫茫的大雪落了下來,天冷的厲害,這種滴水成冰的天氣,讓每日必須早起的人兒越發顯得艱難了起來。
這樣的寒冷天,大臣們在宮門外等候早朝時,可都是凍得瑟瑟發抖的。
相比之下,周青林就要好上許多,雖然他也冷的發抖,可對他來說,每日的早起和早鍛鍊都已經成了習慣,所以並不會像其他人那樣難以適應。
如今只不過是從原先的在後花園跑步,改爲現下的跑着步去趕早朝而已。
這不,等周青林跑到宮門口後,牛三趕着的馬車已經在宮門外等着了。
周青林快速鑽進車廂裏,把腳上的羊皮靴換成了朝靴,再喫上一兩塊點心墊墊肚子,之後就排隊進了掖門,去上早朝去了。
這一系列的操作看在旁人眼裏,簡直不可理喻,真不知道大司農到底哪根筋搭錯了,天熱見他在跑,天冷也看他在跑,好好的馬車不坐,有福不知道享,每天跑的吸呼哈呼的,累不累的慌啊。
其他人肯定不會知道,周青林之所以會這麼做,完全是爲了有個好的身體,就因爲堅持鍛鍊,來到古代已經七年的周青林從沒有得過風寒,就連咳嗽都沒有過。
正因爲一直堅持鍛鍊,使得周青林與同齡人比起來要更顯年輕了許多,加上他並不像時下人那樣愛留鬍鬚,說他是弱冠之歲,也是有人信的。
進入勤政殿後,文官在左武官在右,衆人列好隊,只等聖上來升座。
這兩年因着糧食高產,百姓們安居樂業,加上北地打了勝仗,邊關又安定,所以朝中氣氛空前的好。
加上馬上就要過年了,衆朝臣之間更是和氣了許多。平日那種你參我一本,我氣得恨不得一腳踢飛你的現象基本沒有了,這不,大家都等着聖上宣佈封印放年假,然後回家好好過年呢。
不一會兒,就見邱公公快步走了過來,身後跟着兩個手捧木盒的小公公。
看到這樣的組合,大家立馬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這是皇上不來早朝,讓邱公公過來收奏章的意思。
衆人都有些意外,畢竟最近這段大冷的天氣,景康帝可是一日早朝都沒落下呢,沒道理年末最後一次的早朝反而說不來了啊。
所以這其中不會有什麼事吧?
……
作者有話說
上橋頓是指新娘出娘門時和家中姐妹坐在一起,象徵性地喫頓飯。
感謝在2022-07-1021:44:29~2022-07-1217:10:47期間爲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遊手好閒妞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紅塵醉夢、45672896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雨櫻50瓶;pxq10瓶;古它2瓶;一小書蟲、魚找水、蛋黃醬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