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领取武备
李原拿到了酒坊的地契和商贴。
自此之后,东乡村的這個酒坊就归李原所有了。
酒坊距离李原家并不算远,走路也不過几分钟。
家中的三個女人都被动员了起来,将酒坊的裡裡外外打扫干净。
所有器具都用清水仔细清洗。
到中午时分,石头叔和豹子叔带着几個山民挑着扁担结伴而来。
他们给李原运来了,五担的石炭和五担的山果。
李原爽快的给两位叔伯支付了二百钱。
山民们见真的有钱拿,各個高兴。
石头叔拍着胸口对李原說道。
“贤侄啊,只要你還需要,让小夏去传個话,多少我都给你送来。”
送走了几位叔伯和山民。
李原便开始用這些山果进行酿酒实验。
其实過程并不复杂。
就是将這些山果清洗干净,去皮,切片捣碎。
因为在大梁朝,李原并未找到冰糖或白糖。
所以只能加入提前熬制好的麦芽糖试试。
在把果浆灌入洗刷干净的陶罐密封发酵。
這個過程则需要数天之久。
李原并不敢保证能一次成功,所以分批灌装。
每一批使用的山果和麦芽糖的比例都略有不同。
就這样忙活了一整天。
山民送来的五六百斤山果最终灌了一百余坛。
至于能酿出什么样的酒。
最终也只能交给時間了。
安顿好酒坊,李原在家中又休息了一日。
這天就到了要与薛百长去军堡领取武备的日子了。
虽然朝廷对兵户的要求,是自备武器出征。
但督军府与军堡的各位上官心中也很清楚。
新入籍的這些兵户现在是家无余财,自己吃饭都成問題,是不可能买的起武器的。
所以,军堡都会给兵户先发下一些必要的武备。
免得真上了战场兵户们都是双手空空。
早上辰时,东乡村25名新入籍的兵户,就在村口的打谷场集合了。
薛百长见人都到齐了,便带着大家赶往西河堡。
东乡村距离西河堡并不远。
一路无话。
不到半個时辰,就走到了西河堡。
李原這些兵户上一次去西河堡,只是在堡中的镇守衙门写了個名字。
便被送到了东乡村。
并未进入堡内仔细逛逛。
這次来领取武备,時間就充裕的多。
李原决定好好看看這座军堡。
薛百长带兵户们先去了镇守衙门。
西河堡的镇守官叫林万山。
是個身材高大的汉子。
此人也是军中难得秉性正直的武官。
這次来领取武备的兵户可不止是东乡村。
西河堡下辖的各村寨的新兵户都来了,校场上足有上百人之多。
林万山先是慰籍了众兵户一番。
然后就让军堡都尉,带着各村兵户去军堡的兵房领取武备。
這兵房就是军堡中管理武器的部门。
李原和一众兵户在兵房门前排好了队。
然后依次入内,在文册上写名字,领取武备。
不多时便轮到了李原。
分发的武备到手,李原仔细看了看,不由得直摇头。
在李原看来,发给這些兵户的武器真的是非常简陋。
每人发了一支有些锈迹的铁矛头,要自己回去找合适的木杆装上。
此外每人還有一把陈旧的铁刀。
李原拔出来看了看,刀身同样有些锈迹,刀鞘破损,刀刃也有不少豁口。
這把刀明显是被人用過的旧刀。
据堡内的人传闻,這些武器都是从战场捡回来的。
能发给兵户的武器会有什么好东西。
发完武器,就是给兵户们发防具。
铠甲什么的,是绝对沒有的。
即便是军堡内,也就是都尉级别的人物,能有一副短身札甲护身。
至于像李原這种底层兵户。
每人给了一顶带红缨的毡帽,和一件厚麻布缝制的号衣。
好在這些毡帽麻衣质量還算不错,至少可以挡风御寒。
此外就是下发些皮带水袋打火石之类的杂物。
众兵户们当场将号衣毡帽穿上,扎紧皮带把铁刀胯上。
往那裡一站,看起来多少也有些大梁军人的样子了。
今日除了领取武备,就是熟悉兵户條令。
按大梁军律要求。
兵户每月要有四天,在军堡集合操演战法。
当然這四天自己還得自带干粮。
這自然是让一干新兵户叫苦不迭。
不過既然是当了這個兵户,也就必须要服从军堡的命令。
如果三次点校不到。
按军律可是要杀头的。
此外就是,一旦遭遇北蛮入侵。
军堡燃起狼烟,或是军令一到,各村兵户必须半日内披挂齐备,自带口粮到军堡集合。
不到者,依旧是斩。
此外类似的规定還有不少。
给這些新兵户们听的都是愁眉不展。
兵户与民户不同,官府给了房子田地女子,要的就是你在战场上搏命。
果然官府的东西可不是好拿的。
這一次李原因为是伍长,還被分配了四名手下。
其中一名是正丁战兵,三名是辅兵。
這四人中,其中两人是对兄弟。
哥哥是战兵,叫崔勇,是個表情憨厚身材高大的汉子。
弟弟是辅兵,叫崔平,個子不高有些瘦弱,但却很是机灵。
另外两名辅兵,居然都是李原的熟人。
一個是住在他隔壁的刘黑子。
另一個就是应募时认识的福叔。
以后這四人就都归李原管理。
出征时他们也要归李原指挥。
领完军备,讲解完兵户军律,大家就自行解散了。
有些人要在军堡采买物资,想待的久些。
而有些人要赶回村中干活,就先走了。
李原则是想和四名手下好好联络下感情。
于是李原做东,带着四人去了军堡中的一家酒肆吃酒。
四人听說伍长李原請客,各個都是欢喜。
进了酒肆,李原几人包了一张桌子。
便让老板上菜上酒。
不多时,西河的炖鱼,整只的烧鹅,在配上两坛米酒就端上了桌。
這种酒肉可不是他们這些底层兵户平日能吃到的。
让几名手下吃的是大呼過瘾。
李原一顿饭就收了四名手下的忠心。
吃過酒之后,四人挎着刀,跟在李原身后。
各個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
李原先去了一趟军堡的粮米铺子。
這裡的粮食价格比青原县城要贵上一两成。
但李原发现,米糠的价格却比县城還要便宜一些,每石80钱。
這东西平时是给堡中的大牲口当口粮用的。
所以粮米铺中囤积了很多米糠。
李原花800钱买了十石米糠,又买了两石的杂粮。
又叫了三個独轮车夫,让他们将米糠和杂粮送到东乡村。
因为距离很近,每名车夫也就20钱。
李原让刘黑子押车,把买的米糠送到自家酒坊。
刘黑子忙答应了一声就去了。
。